更新时间:2019-01-04 13:39:13
封面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文学创新与世界眼光(代序)
时代发展需要文学有世界眼光
时代变革为文学发展提供新的空间
创新是中国文学融入世界的必由之路
(一)文学与文化批评
文学:人类精神的希望
文学需要理想主义
文学应抒写健康的情感
文学要善于发现时代的诗意
文学写作要有精神追求
文学的发展需要健康心态
文艺学应有中国立场
女性写作应该与时代共振
文学不能没有崇高
诗歌需要思想和情感
文艺不能离开现实的土壤
文学不能忘记生活
生活永远是作家最宝贵的财富
文学:逃离还是回归本位
从“文学革命”到“文学边缘化”
文学不能自我式微
文学与城市化
期待陕西文学再出精品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化
学术研究与文化情怀
(二)中外作家作品研究
《诗经》叠音词与主体情感表现
《诗经》“二南”主旨考辨
《诗经·蒹葭》主旨的心理学解析
古代诗文中的方位观念
孟浩然的“愁情”诗
李白咏物诗中的人格意象描写
李白诗歌中的黄河、长江意象
杜甫与屈原简论
杜甫诗歌的人类文化价值
宋代文人的自然情结
宋代文人投身自然的几种形式
李清照词的白描手法
王国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说的时代精神要义
古典诗文艺术谈
《鲁迅日记》里的日本医务人员考略
《藤野先生》与日本的藤野严九郎研究
柳青的小说处女作《待车》
纪弦的四首思乡诗
《神曲》对基督教文化的诗性阐释
《唐璜》的讽刺力量
青年歌德的爱情诗
英格博格·巴赫曼在中国的译介和研究
以诗性的思考解构现实的困境和人的精神苦难
巴赫曼对西方社会的理性思考及批判
文学:人生困惑和苦痛的阐释者
(三)书评及影视评论
袁行霈的陶渊明研究
体悟灵性 阐发哲理
诗书画雅集 心意物并称
一部厚重的陶学新著
民族脊梁的深情礼赞
时代变革背景下人性善恶的殊死搏斗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