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翼双飞在人间:波兰文学和汉学研究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在《书简》中,显克维奇对美国人民的社会观念、道德风尚和风俗习惯也作了很多的介绍。他认为美国的自由平等、美国的民主,比欧洲表现得更为充分。在欧洲,就像法国这样资产阶级革命进行得较为彻底的国家里,“尽管在所有的教堂上都写了‘平等、博爱和自由’的字样……它们不过是一种拉封丹的童话而已”。而美国才是个真正民主的国家,“民主在这里不仅是国家的,也是人们习以为常的,美国不仅有法典和理论,而且它们在实践中都得到了贯彻和执行”(第六章)。这种民主首先表现在对劳动的看法上,在欧洲,人们认为劳动有贵贱之分,在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中,不仅没有消除封建等级观念,而且形成了资产阶级以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新等级观念。

可是美国不是这样,在这里,每种劳动都受到尊重。因此人们从事什么职业,没有贵贱之分,鞋匠、律师、工程师都是一样。如果一个共和党或民主党人,他过去当过将军,或者在参议院担任过显要的职务,而他今天成了一个酒店老板或者一个杂货店老板的话,他的社会地位在人们看来,并没有降低。美国社会既然主要是由出身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欧洲移民组成,那么他们首先“习惯于通过劳动的表现去看一个人的主要价值,把劳动看成是他们掌握的最有力的武器和最大的功绩”(第六章)。美国社会当时确实存在激烈的阶级斗争,但这主要表现在资本家对工人的经济剥削和工人的反剥削上,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却没有像古老的欧洲那样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显克维奇既很了解欧洲的历史和现状,他在美国所接触的,又大都是一些劳动者,他懂得他们对劳动平等的看法,并且以此和欧洲的观念相比,便得出了一个结论:“因此,对劳动的尊重,不管在什么地方,也不管在什么情况之下,都会促使人们建立平等互利的相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又使这种尊重得到保持,社会平等主要表现在没有差别。总之,只要将一句拉丁文的谚语——从深渊到深渊[3]——改一下,就可用来说明美国的情况,说明他们的民主,说明这里的平等又招来了平等[4]。”(第六章)

造成社会各阶层平等的第二个原因是教育的普及。在这一点上,美国也胜于欧洲。显克维奇在谈到欧洲的教育制度时说:“国家发展教育事业不是为了全民族,只是为了属于社会上层的、有知识的老爷的世界,这便造成了社会各阶层人们在智力发展上的差异;由于这种差异,在社交和习惯上的平等就不可能了。”(第六章)实际上,资产阶级国家发展教育固然有它的倾向性,但主要是劳动者当时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中,他们往往不得温饱,又何谈受教育。

显克维奇认为美国的情况不同,美国“社会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开办全民都能学习的小学上。……教育在这里的普及面极广,普及了每一个人,毫无例外”(第六章)。此外,学校进行“教育的范围也比欧洲广,这里不仅教读和写,每个学生除了可以学到读和写的技能之外,还能学到数学、地理、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方面的许多知识”(第六章)。一个普通劳动者,他在中小学毕业后,学到了多方面的知识,会看报,有能力参加社交活动,了解经济信息和国内政治斗争的情况,他还掌握某种技艺,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能胜任,这显然比欧洲国家中那些目不识丁的愚昧的农民优胜得多。

美国当然也有不少不得温饱的失业者,他们无力送自己的子女上学,但总的来说,美国社会各阶层从上到下,都比欧洲国家更加重视公民中的普及教育。这里的劳动者能够受到初等或中等教育的比例比欧洲大。显克维奇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美国一个普通的劳动者一方面比欧洲国家的城市贫民或者穷苦农民更有知识,另一方面他又不具欧洲社会受过高等教育的贵族和资产者那么高的知识水平,因此美国各社会阶层人们知识水平的差别,比欧洲国家上层和下层阶级知识水平的差别要小得多。实际上,欧洲国家的贵族和资产阶级老爷许多饱食终日,不事劳动,并不都有很高的知识水平,可是人们之间知识水平差距的缩小,倒是美国民主的体现。

由于劳动没有贵贱之分,人们所受教育和知识水平相差不远,美国人的社交生活也比欧洲表现了更多的平等。在欧洲,“上层阶级的文明和下层阶级就像被一道鸿沟隔离开了似的,比如说一位贵族公子,如果让他和一个农民站在一起,我们就会认为他们出身于两个不同的行星”。可是美国人的平等社交却已成了习以为常,“仆人和自己的雇主同坐一张桌子旁,因为他们同属一个社交集团。在农村的社交舞会上,穿得十分漂亮的农场主的女儿,可以和父亲的长工一起跳舞,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男伴;铁路上的乘务员闲时可以逗着高贵的女士们玩。堂倌在餐厅里和顾客是完全平等的,两者可以毫无拘束地谈话。一句话:这里任何地方都没有差别,到处都是一样,只有一个大的社交集团,全民都是它的参与者”(第六章)。

对美国妇女解放的问题,显克维奇也很关心,这个问题当时不仅在美国,而且在波兰、在欧洲一些国家都存在。这里所说的妇女解放不是指妇女从被压迫中得到解放,而是指妇女走出家庭,参加社会工作。显克维奇认为,在欧洲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妇女已经相当普遍地在工厂、邮电局、政府机关和银行里工作。但是在一些资本主义发展较晚的国家,比如在波兰,旧的封建习惯势力对妇女参加工作会造成一定的阻力。有些妇女能够冲破社会阻力参加工作,大都是为生活所迫,或者决心不依靠丈夫,自食其力地生活,她们也大都出身社会下层。社会上层的妇女,特别是贵族妇女,担当社会职业的还不多。美国的情况则不一样,据显克维奇了解,美国妇女除一部分担任中、小学教师外,她们很少担当别的社会职业。为什么?他认为这是因为美国富裕,每个男人每天只需工作六小时,他的收入就可养活全家。一个女人出嫁后,靠丈夫的收入,日子过得不错,因此她感到自己没有必要再去找工作。她整天梳妆打扮,悠闲自在,只管接待客人,丈夫雇来的男工既当保姆,又当厨师、园丁,替她干所有的家务活,“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妇女像美国妇女这样自由自在,法律溺爱她,习惯给她自由,舆论甚至在她恶作剧时也捧着她,男人对她温情脉脉。这种对女人的敬爱是盎格鲁—撒克逊族的一个特性,它在美国比在英国表现得更为突出”(第六章)。

在显克维奇描绘的这幅美妙的图画中,可以看到这至少是一个中等以上的富裕家庭,它是不带普遍性的。一般来说,在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家庭里,丈夫让妻子在家里操持家务,是考虑到比另雇保姆在经济上更为合算。此外,还有那些住在贫民窟里的穷人的妻女,她们在丈夫无力养活她们时,难道可以安然自在地待在家里,而不去社会上挣钱糊口吗?所以说,显克维奇虽然正确地指出了美国多数妇女不参加社会工作的实际情况,但他对美国各阶层的家庭和妇女生活的状况,是介绍得不全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