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4-02 19:46:31
封面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我为何以学术的方式书写中国乡村——代自序
1 绪论
1.1 问题缘起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2 清末民初中国乡村治理
2.1 清末新政与民初山西村治方案
2.2 晏阳初的“民族再造”乡村建设方案
2.3 梁漱溟的“救活旧农村”乡村建设方案
2.4 民国政府的乡村自治方案
3 人口流动下的乡村治理契机
3.1 传统抑商重农限制人口流动策略
3.2 改革开放前对农民流动限制的动因
3.3 农民流动促进沿海农村现代化
3.4 农村秩序治理契机与方向
4 世界城市化与乡村治理镜鉴
4.1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化
4.2 东南亚地区的城市化
4.3 世界城市化治理思路及镜鉴
5 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困境
5.1 城乡一体化的现实差距
5.2 户籍藩篱尚未彻底消除
5.3 农民土地主体地位缺乏保证
5.4 城乡收入差距未能缩小
5.5 就地城镇化困难
6 乡贤回归与乡村振兴
6.1 “乡贤”溯源与时代呼唤
6.2 乡村治理需要“乡贤”
6.3 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
7 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中国同构
7.1 “美丽中国”的图景
7.2 二元结构的困扰
7.3 物质家园的冲击
7.4 精神家园的呼唤
8 制度安排下的乡村治理路径
8.1 新型城镇化与当下经济社会的关系
8.2 新型城镇化与当前城乡区域的关系
8.3 新型城镇化与现代治理的关系
附录
参考文献
推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