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公羊传》的基本观念
《公羊传》是一本解经之书,其内容皆分散于《春秋》每段经字之下,并不是系统阐发理论之作。但《公羊传》关注的乃是《春秋》中的微言大义,注重义理的阐发,文字虽然散乱,但其神不散,是有基本观念贯穿始终的。
虽然后世公羊学有很多独特的理论,但在《公羊传》的本文中,“张三世”说只有“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的一个非常初始的雏形,“王鲁”说只能从《成公十五》“《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王者欲一乎天下,曷为以外内之辞言之?言自近者始也”[128]找到一些影子,“通三统”则只有从《宣公十六年》提到的“新周”[129]和《隐公五年》《僖公十六年》《文公三年》《襄公九年》多次提到的“王者之后”[130]寻找到一些关系。所以很难说《公羊传》里已经有这些思想了,但《公羊传》的文本为这些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土壤和资源。
《公羊传》的基本观念是公羊学建立的根基,也是后世公羊学家发挥公羊奥义的源泉。这些基本观念中有一个最为核心的观念,就是“大一统”。《公羊传》渴望良好的社会秩序,强烈追求“大一统”的秩序社会,其尊王等一系列主张也是为了重建社会秩序。《公羊传》喊出的“拨乱世,反诸正”的口号,在战国时代反映了人民要求统一和安定的愿望,也成为后世公羊学家不断在乱世中挺身而出,致力于变革政治制度、推动社会进步的源泉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