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明代戏剧唱词颜色词概况
第一节 总体概况
本节将简要叙述明代戏剧唱词颜色词的数量概况、词形概况、搭配概况和句法概况,从宏观上把握研究对象的使用情况。
一 数量概况
在约294万字的语料中,一共获得了含颜色词的语料6323条,其中语义颜色词5533条,语用颜色词790条。从这6323条语料中共得到单音节语义颜色词45个,语用颜色词39个。我们把表示同一颜色范畴的颜色词用字(包括俗体字、异体字、通假字等)记为一个颜色词,把表示不同颜色范畴的颜色词用字通过加下标的方式记为不同的颜色词。
我们根据明代戏剧唱词语料库的实际情况,确定了颜色词的七个范畴:“白”范畴、“黑”范畴、“红”范畴、“绿”范畴、“黄”范畴、“青”范畴、泛颜色范畴。[1]
语料中45个单音节语义颜色词分范畴情况如表1-1所示。
表1-1 45个单音节语义颜色词分范畴情况

续表

语料中39个语用颜色词分范畴情况如表1-2所示。
表1-2 39个语用颜色词分范畴情况

以上45个单音节语义颜色词和39个语用颜色词反映了明代戏剧颜色词语料库中颜色词的基本面貌。
二 词形概况
下面从语音形式,语素的性质和组合方式两个方面分别介绍明代戏剧唱词颜色词的词形情况。
语音形式方面,有单音节、双音节和三音节的颜色词,如表1-3所示。
表1-3 单、双、三音节颜色词

续表

语素的性质和组合方式方面,既有单纯颜色词,也有合成颜色词,如表1-4所示。
表1-4 单纯颜色词与合成颜色词

单纯颜色词是由一个颜色语素构成的单纯词,上文提到的单音节颜色词均为单纯颜色词。
合成颜色词是由两个以上语素(其中必须要有1个颜色语素)构成的合成词,有复合式、重叠式和附加式三种形式。表颜色的词根语素与表颜色、程度、事物的词根语素组合构成复合式颜色词,表颜色的相同词根语素重叠构成重叠式颜色词,表颜色的词根语素和词缀语素组合构成附加式颜色词。
复合式颜色词主要有联合型、偏正型和补充型三种。联合型复合颜色词由两个以上都表颜色的词根语素构成。偏正型复合颜色词由表程度或事物的词根语素与表颜色的词根语素构成。补充型复合颜色词是对颜色的情状进行补充说明,主要为ABB形式。
ABB颜色词是复合式颜色词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型式(补充型),具体如表1-5所示。
表1-5 ABB词形颜色词

综上所述,明代戏剧唱词语料中的颜色词词形,无论从语音形式还是语素组合方式来看都十分丰富,尤其是ABB形式的补充型复合颜色词已经在唱词中大量使用了。
三 搭配概况
明代戏剧唱词语料中颜色词(尤其是语义颜色词)属于形容词性质,形容词的典型搭配形式为“形容词+名词”,本书将颜色词的搭配对象分为三大域:自然物域、非自然物域、人体域。这三类搭配域各自还有一些搭配小类,搭配小类的归纳和命名依据语料的实际情况确定。
就单用的颜色词而言,主要依据颜色词的语义指向确定搭配对象的性质。
如:
例1【赏宫花】[生]槐花正黄,赴科场举子忙。太学拉朋友,一齐整行装。《琵琶记·文场选士》
“槐花正黄”中的“黄”的语义指向确定为自然物域中的植物“槐花”,以此类推。
就含彩词语中的颜色词而言,以紧接在颜色词后第一个词语的字面意义来确定搭配对象的性质。
如:
例2【哭岐婆】[生净丑]洛阳富贵,花如锦绮;红楼数里,无非娇媚。春风得意马蹄疾,天街赏遍方归去。《琵琶记·杏园春宴》
“红楼数里”中的“红楼”属于颜色词“红”修饰非自然物域中建筑物“楼”的情况。
再如:
例3【江儿水】[旦]提起那婚姻事,欲言待怎生。我和他花前曾把深盟订,指望百年谐欢庆。谁知一朝打散鸳鸯颈,这都是咱红颜薄命,要结婚姻则除向碧纱厨等。《娇红记·婚拒》
“碧纱厨”中的“碧”修饰非自然物域中的织物“纱”,而不是非自然物域中的建筑物“厨”。
又如:
例4【三段催】[旦]有几个王孙们金鞍马蹄,恣盘桓踏青翠堤。有几个才士们提壶挈櫑,逞风骚流觞水湄。《娇红记·诟红》
“青翠堤”中的“青翠”是个双音节联合型颜色词,本书定义“青”“翠”都修饰非自然物域中的建筑物“堤”。
又如:
例5【破齐阵引】[旦]目断天涯云山远,亲在高堂雪鬓疏,缘何书也无?《琵琶记·临妆感叹》
“雪鬓”中的“雪”指老人鬓发如雪花一般的白色,语用颜色词“雪”修饰人体域的发肤类词语“鬓”。
需要特别指出,当遇到通假现象、省略现象时,要分别依据本字和补全后的整词来确定修饰对象的性质。
例6【朝天子】[生]一径香风软碧沙,粉墙低转处有人家。《邯郸记·入梦》
“碧沙”中的“沙”通“纱”,这是古汉语通假现象,因此判定“碧”修饰非自然物域中的织物,而不是自然物域中的沙土。
例7【缕缕金】[旦]玉筋落,翠蛾愁,出门思避难。欲谁投,无奈弓鞋窄,行行落后,悔教夫婿觅封侯。孤身怎奔走?悔教夫婿觅封侯。孤身怎奔走?《红拂记·竞避兵燹》
“翠蛾”中的“蛾”通“娥”,是“蛾眉”的省称,因此判定“翠”修饰人体域中的面部类词语“眉”。
本书确定唱词中颜色词的语义搭配关系,单用时主要根据颜色词语义指向物的字面义,构成含彩词语时主要根据颜色词就近修饰物的字面义。
语义颜色词在5533条语义颜色词语料中的搭配情况如表1-6所示。
表1-6 明代戏剧唱词语义颜色词在三大搭配域的使用情况

可见,使用频数最多的是自然物域(2620次),非自然物域(2091次)其次,人体域(822次)最少。这只是总体情况,三大搭配域还可很多小类。
本书把语料中语义颜色词搭配对象的自然物域再分9个小类,具体分类标准如下:
(1)植物类,如草、树、花、林、竹、梨、杏、兰、枫、桂、梧、杨、柳、苔藓等;
(2)动物类,如兔、鹿、狼、鹤、驹、虎、鹊、凤、龙、鹰、牛、象、驼、鸾等;
(3)气象类,如云、雨、冰、雪、露、虹、霞、霄、雾、日、月、昼、夜等;
(4)山川河海类,如山、水、海、波、浪、江、河、泉、湖、壑、丘、穴、崖等;
(5)沙土类,如土、泥、田、壤、尘、埃、沙、野、畴、甸等;
(6)光影类,如光、影、昏、焰、荧等;
(7)时光类,如年、韶、岁、春等;
(8)天地星辰类,如天、地、星、宸、微、极等;
(9)其他类,如颜色、石头、景致等。
语义颜色词在自然物域9小类的具体搭配情况如表1-7所示。
表1-7 明代戏剧唱词语义颜色词在自然物域各小类的搭配情况

自然物域各小类中出现频率的前三位是植物类(31.53%)、气象类(21.68%)、动物类(18.24%)。
本书把语料中语义颜色词搭配对象的非自然物域再分14个小类,具体分类标准如下:
(1)建筑物类,如楼、门、窗、栏、屋、堂、庭、殿、阙、台、阁、墀、宫、墓等;
(2)衣物类,如鞋子、帽子、衣服、各类织物等;
(3)食物类,如酒、粮、菜等;
(4)药物类,如砂、丹、丸等;
(5)钱财类,如金、银、钱、聘礼等;
(6)创作物类,如曲谱、诏书、书籍、文字、画作、石刻等;
(7)用具类,如笔、拂子、扇子、棒子、杆子、地毯等;
(8)家具类,如酒器、炊器、床、帘子、帐子、灯、蜡烛、炉子等;
(9)兵器类,如刃、剑、弓、枪、铠甲等;
(10)妆饰物类,如女子化妆所需镜子、首饰、各类玉器等;
(11)交通相关类,如舟、车、辇、轿、道路等;
(12)娱乐工具类,如棋子、骰子、绣球、乐器等;
(13)国人观念类,如阴阳、五行、鬼神等;
(14)其他类,如烟尘、旗帜、礼器、帝王仪仗、行政区划等。
语义颜色词在非自然物域14小类的具体搭配情况如表1-8所示。
表1-8 明代戏剧唱词语义颜色词在非自然物域各小类的搭配情况

非自然物域各小类出现频率的前三位是衣物类(33.33%)、建筑物类(21.14%)、妆饰物类(18.17%)。
本书把语料中语义颜色词搭配对象的人体域再分10个小类,具体分类标准如下:
(1)人类,如男人、女人、老人、儿童;
(2)面部类,如须、眉、唇、口、眼、耳、鼻、头、面部;
(3)发肤类,如头发、皮肤;
(4)内脏类,如心、胆、肠、肺等;
(5)四肢类,如手、指、脚、腿等;
(6)骨骼类,如骷髅、骨头、筋络等;
(7)排泄物类,如唾液、血液、汗液、眼泪等;
(8)品行类,指人的品行和情感,如忠、奸、哭、笑、悲、愁等;
(9)职业类,指人的各种职业,如和尚、将军、帮闲、媒婆等;
(10)其他类,指不能归入以上9类的内容,如舌头、喉咙、脑子等。
语义颜色词在人体域10小类的具体搭配情况如表1-9所示。
表1-9 明代戏剧唱词语义颜色词在人体域各小类的搭配情况

人类域各小类中出现频率的前三位是面部类(44.77%)、人类(17.52%)、发肤类(14.11%)。
四 句法概况
明代戏剧唱词语料中颜色词的句法功能非常灵活,特别是当颜色词单用时,几乎可以充当任何句法成分。下面仍以5533条语义颜色词语料为例,其中颜色词单用的例句共有979条,含彩词语的例句共有4554条。
语义颜色词单用时可以充当主、谓、宾、定、状、补等各种句法成分。
充当主语:
例8【祝英台近】[贴]绿成阴,红似雨,春事已无有。《琵琶记·牛氏规奴》
“绿成阴”中的“绿”,“红似雨”中的“红”,它们单用时做主语。
充当谓语:
例9【前腔】[丑]十处欠下九处钱,白着眼皮儿由他索。《宝剑记·第三十二出》
“白着眼皮”中的“白”单用时做谓语。
充当宾语:
例10【莺啼春色中·莺啼序】[旦]耳边恍惚谁叫你?再三听还非,口中的恍出声儿细。思来自也不知,满眼是青黄紫翠,审觑处雾迷烟翳。《西楼记·离魂》
“满眼是青黄紫翠”中的“青、黄、紫、翠”单用时做宾语。
充当定语:
例11【拙鲁速】[正末]花儿有几丛,树儿有几重,碧澄澄的银蟾上梧桐,暖融融柳摆着风。香馥馥的春瓮,喜孜孜的昆仲,便唤做大罗仙也可通!《曲江春·第三出》
“碧澄澄的银蟾上梧桐”中的“碧澄澄”单用时做定语。
充当状语:
例12【川拨棹】[生]村深处,麦翻秋槐荐暑。葵榴向日红舒,绿荷小平波涨绿。盻湖山如画图。《金印记·琴剑西游》
“葵榴向日红舒”中的“红”单用时做状语。
充当补语:
例13【前腔】[大净]朝朝夜夜醉红妆,睡起曈曈日上窗。桂花开得香,菊花开得黄,可惜金樽少个人儿赏。《金印记·琴剑西游》
“菊花开得黄”中的“黄”单用时做补语。
语料中语义颜色词单用时充当句法成分的使用情况如表1-10所示。
表1-10 明代戏剧唱词语义颜色词单用时的句法成分及使用情况

可以看出,语义颜色词单用时充当主语、谓语、宾语的能力相当,充当状语的能力稍弱,补语又次之,定语最弱。
语义颜色词构成含彩词语后,典型句法成分是定语,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充当中心语和宾语。
例14【挂真儿】[旦]黄土伤心,丹枫染泪。《琵琶记·感格坟成》
“黄”“丹”在含彩词语“黄土”“丹枫”中做定语。
例15【前腔】[旦]回首姑苏,欢娱未终,树梢留得残红。国恩虽报尚飘蓬,犹恐相逢是梦中。《浣纱记·治定》
“红”在含彩词语“残红”中做中心语。
例16【满宫花后】[浣]红罗先绣踏青鞋,花信须催及早。《紫钗记·插钗新赏》
“青”在含彩词语“踏青”中做宾语。
语料的含彩词语中语义颜色词充当句法成分的使用情况如表1-11所示。
表1-11 明代戏剧唱词含彩词语中语义颜色词的句法成分及使用情况

从含彩词语中语义颜色词的句法分布情况来看,最典型的句法成分为定语,定语用例占到含彩词语的94.62%,中心语用例占到含彩词语的5.12%,宾语用例占到0.26%。语料中动宾式构词的含彩词语,如踏青、啼红、题红、落红、凝碧、浮白等,颜色词在其中一般充当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