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研究意义与学术价值
俄罗斯古代文学是整个俄罗斯文学的发轫阶段与源泉所在,其为俄罗斯文学的发展奠定了总体基调与厚重基石。作为俄罗斯古代文学的发端之一,《古史纪年》是最具影响的俄罗斯古代编年史,着重叙述了罗斯国家、罗斯民族的起源,古罗斯作为一个国家逐渐建立的国家史,并将古罗斯史同世界史以及斯拉夫民族史贯穿、联系起来。编年史家对古罗斯国家的建立、因外敌入侵与内讧战乱而造成的不断分裂以及再度统一的封建割据情况进行了翔实记录与文学表达,以基督教教义为纲、以罗斯王公间兄弟友爱的情谊为轴,强调了虔诚信仰基督教、维护国家统一与罗斯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我国国内目前对俄罗斯古代文学的研究已有一定基础,出版了数十篇专题论文、数本译作,如《古史纪年》(又译《往年纪事》)的三个译本,《伊戈尔出征记》(又译《伊戈尔远征记》)的两个译本,北京大学左少兴教授编著的《俄语古文读本》(北京,1997年版)、《十七世纪俄国文学作品选读》(北京,2013年版),并在多个版本的俄罗斯文学史中有关于俄罗斯古代文学的专题论述。目前国内学界对《古史纪年》的系统性研究尚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本书拟从文学、宗教、思想三个维度对俄罗斯初始编年史《古史纪年》展开研究,探究作为文学作品的《古史纪年》所具有的文学特征(文本结构、叙事策略与时空观照),作为宗教叙事作品的《古史纪年》中的宗教维度(创建神话、宗教叙事与神魔形象),以及作为古罗斯民族思想记载史的《古史纪年》所呈现的思想维度(“神圣罗斯”理念萌芽,神人、生死与善恶观念,其所体现的俄罗斯民族精神),以呈现一个不同维度、多层面的《古史纪年》。
[1] 这里显示了古罗斯编年史家的不同纪年方式。6360年指从上帝创世到该记载年项的时间为6360年,括号内852年指公元852年。整部《古史纪年》的时间记载均为此种纪年方式。
[2] “官方民族性”理论最先由俄罗斯学者佩平(А. Н. Пыпин)提出,指受尼古拉一世统治期间,文学领域对俄罗斯帝国国家形态意识系统的一种概观性理论;乌瓦洛夫(С.С.Уваров)在就任俄罗斯教育部部长的就职典礼演说中提出该理论的三个主要原则,即东正教信仰(Православная вера)、君主制(Самодержавие)、民族性(Народность)等。后来,这一理论在波戈金的诠释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3] 这里的“弗拉基米尔”指弗拉基米尔一世(Владимир I,-1015),系斯维亚托斯拉夫一世(Святослав I)之子,雅罗波尔克(Ярополк)、奥列格(Олег)的兄弟。本书出现的弗拉基米尔,除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Владимир Мономах)外,均为弗拉基米尔一世,即弗拉基米尔·斯维亚托斯拉维奇(Владимир Святославич)。
[4] 该天文学意义上的“火柱”是伴随雷电天气出现的一种天文现象。中国学者国春雷在此引用了阿拉伯作家叶海亚对此的记载:“989年4月7日夜间,在开罗出现了霹雷、闪电与强烈的暴风雨,它们不间断地直到半夜。……在空中出现了类似火柱一样的东西,天空与大地因为它而变得火红一片。”(参见国春雷《对“罗斯受洗”时间的争论》,《世界历史》201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