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执行:员工版(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
执行渗透于企业的每个环节

在行动中思考

1971年,联邦快递的创始人弗雷德·史密斯在一个废弃的军用飞机场里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40多年过后,联邦快递就变成了业务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快递巨头,年收入达400亿美元,是全球500强企业之一。弗雷德·史密斯有一句话:“在行动中思考着。”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作为联邦快递的创始人,弗雷德·史密斯认为速度是最重要的,速度对自己的创业来讲就是核心文化,他强调速度、行动与敏捷。所以,弗雷德·史密斯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并把这种价值观和文化灌输到联邦快递公司内,而公司员工也逐渐体会并形成了一种共同的价值观。

可以说,在成立至今的40多年里,做事不积极、不敏捷、不快速的人是无法在联邦快递待下去的,联邦快递也是不欢迎这样的员工的。

“在行动中思考着”,弗雷德·史密斯的这句话,对增强员工的执行力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方面,做事快速、敏捷非常重要,作为员工,一天到晚空想是没有什么作用与效果的,只有一边做一边思考,在实践中总结、反思,才会不断有好的想法;另一方面,又不能“死做”,一边做一边还要思考“是否还有更快速、更有效的方法”,不断提出流程改善建议。把两方面都做到了才真正具有了强大的执行力。

想一想,你自己在工作中出现问题的时候,是将问题推给上司还是自己去寻求解决方法?你是否整天浑浑噩噩地混日子,每次遇到同样的问题都不知道思考原因?在我们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人了。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企业一直毫无起色的原因,因为它们没有具有思考性和执行力的员工。当然,也有些员工,今天一个点子,明天一个想法,但永远都是无法落实的空中楼阁,结果耽误了工作,也荒废了青春。

无数事实证明,空想和“死做”都要不得。整天空想的人头脑里想的都是水中月、镜中花,虽然很美,但是不具操作性。整天“死做”的人像老黄牛,看似勤劳辛苦,其实没什么特别的竞争力,换别的人来依然可以做这些事情。

执行要点

只有一边做一边思考,在实践中总结、反思,才会不断有好的想法。

作为一个有竞争力、有执行力的员工,在从事一项工作的时候,要一边做一边思考,问自己这样做是最好的方法吗,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别人是不是做得更好,做得更好的人是怎么做的。只有通过不断思考、改进、吸收借鉴、果敢行动,才能让自己不断前进,进而推动企业不断走向成功。

韩国三星是在短短几年内快速成长为国际一流企业的。从负债170亿美元到成为全球最大的内存芯片制造商、显示器和彩电制造商,以及第一大CDMA手机制造商,三星电子创造这样的商业奇迹只用了5年时间。三星的成功绝非偶然。对三星最有影响的是三星的董事长李健熙,他也是隐藏在三星幕后的亚洲最神秘的商业人物。

韩国三星的创始人李秉哲先生是李健熙的父亲。早年,李秉哲把他送到日本去读书,临行前父亲告诉他,看日本人是如何做的,仔细想想,回来后他们韩国人应如何做。

李健熙毕业后到三星工作。1987年11月,李秉哲去世后,李健熙做了三星集团会长。经过5年的研究,他作出判断:三星电子“癌症晚期”;三星重工“营养失调”;三星建设“糖尿病”;三星化工“先天性残废”,一开始就不应该存在;三星物产株式会社就不用说了。李健熙决心改造韩国三星。

但真正促使三星变革的原因,在于海外考察的结果令李健熙十分震惊。在洛杉矶的家电卖场中,四处可见美国通用电气、惠而浦,荷兰的飞利浦,日本的索尼、东芝等世界一流商品,这些世界名牌产品以一流的设计与性能在卖场上聚集高度人气。卖场中也有三星的产品,然而三星的产品上落满厚厚的灰尘,被随便放置在卖场角落。李健熙等一行人看到此番情景感到十分震惊。在韩国属于最高等级的三星产品,在全球市场中竟受到这样的歧视对待,李健熙的心情非常沉重。

1993年,在推动“二次创业”的第二阶段,李健熙挑战员工自认为“三星就是一流”的错觉。李健熙强调:“现在不是能不能做得更好的问题,而是站在生死存亡的交叉路口,我们的产品要赶上先进国家的脚步,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大家要抛开只做二流的想法。如果不能成为世界第一,企业将无法继续生存下去。”

1993年7月,李健熙在东京会议发言时说:“我们三星明显只有二流水准,简直太不像话了,为什么需要售后服务呢?为什么不将产品制造到不会发生问题呢?”“员工制造出不良的产品,也不会觉得丢脸或者生气。”“我们应该如何以最便宜、最快捷的方法做出最好的产品,才是关键所在。”

李健熙对手下的日本员工说:“各位日本员工,听说你们做事情都力求完美,为什么韩国三星的东京仓库里有那么多堆积如山的退回来的洗衣机、彩电、微波炉呢?是不是你们有两条标准,为日本老板做事就追求完美,为三星就不这样做呢?”日本员工代表说:“其实不是这样的。韩国三星拼命打电话过来催,说快一点、快一点,尽量快一点,催促我们多生产产品,去抢占市场份额,于是我们就顾不上品质了。所以今天仓库里面有这么多堆积如山的东西卖不掉,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那些洗衣机、电视机、微波炉,我们也想做好一点,但生产速度太快,就来不及顾及质量了啊!”

李健熙终于明白了,他说:“过去的事都是我们的错,那么就到今天为止,不要再追究了。各位员工,你们可不可以从明天开始,哪怕是只做一台洗衣机、一台电冰箱、一台微波炉,都应做好,哪怕是只做一台!”从此以后,韩国三星每做一台电冰箱、一台洗衣机、一台微波炉,都努力做好,强调以质量管理和力求变革为核心,彻底改变当时盛行的“以数量为中心”的思想。

改变,往往就在行动中萌芽、在思考中完善。一个企业,一个人,如果不能在行动中思考,那结果一定会走偏,甚至背道而驰。三星集团会长李健熙带领三星成长的故事非常值得普通员工借鉴:不满足于现状、吸收别人所长,对自己的发展方向及时作出规划,这正是在行动中思考的一种工作态度。在信息化的现代社会,金融危机、裁员成为流行词的今天,如果你还不能看清自己的现状,边做边思考如何提高自己,那你将很快就被淘汰。

执行要点

有执行力的员工,要一边做一边思考。只有通过不断思考、改进、吸收借鉴、果敢行动,才能让自己不断前进,进而推动企业不断走向成功。

在流程中改善

我们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任何流程都没有十全十美的,都有可以改善的余地。可是,这个改善是由谁提出来呢,老板还是主管?其实都不是,工作流程的改善应该由从事这项工作的员工提出来。因为员工具体负责这项工作,所以最了解这个工作流程,知道其中的问题出在哪里。假如有一天,你的上司对你说:“这个工作流程有问题,我们可以改善一下。”这说明,你已经失职了。一个执行力强的员工,总是不断思考更好的方法,不断优化、改善工作流程。

这是一个竞争加剧和变动加快的时代,顾客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传统的流程框架在不断接受着顾客新需求的挑战。因此,在我们的工作中,流程出现的问题随处可见,比如客户抱怨处理时间过长;设备因使用不当或缺乏保养,经常出现故障;人员闲置,但各单位又经常抱怨人力不足;计划或决定常因中间环节过多,而未能执行到位……这些流程问题,如果不及时改善,就会影响企业的竞争力。作为员工,你是否发现了企业里的类似问题?是否思考了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是否向领导提出过改善建议?

在这里,我们要特别强调一种“解码”能力,即员工将自己的愿望,“解码”为自己工作的操作细节,“解码”为自己应该担负的工作责任的能力。事实上,在我国企业中,员工的“解码”能力不强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就是有很多员工不能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不会发现问题就不知道标准和现状之间的差距在哪里,到头来做了很多无用功,不光累了自己,还会给企业目标的完成带来阻碍。所以,作为员工,在执行领导交给的任务时,一定要善于发现问题,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在对和错之间能够作出正确的选择。一味埋头苦干,等辛苦干完了才发现与原定目标相距甚远,不仅领导不满意,自己都很难满意,看着自己辛苦所做的一切,不禁发出“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的感叹。

问题出现了,我们就要思考问题出现的原因:为什么会产生这个问题?什么时候产生的这个问题?为什么别人没有?通过不断深入的思考,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找到原因后还要进行整合和总结,分清楚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找出根本原因。

比如,有位男士昨天晚上开车从青岛去威海,结果在路上出了车祸。经过分析后,我们找到三个原因:

第一,他喝了酒;

第二,昨天晚上在他从青岛到威海的所经过的路,有一段在修,路面凹凸不平;

第三,昨天晚上天公不作美,下了雨。

可是这三个原因中哪个是根本原因呢?我们继续分析:昨天晚上他如果喝了酒,就算路面没有凹凸不平,天也没有下雨,也极有可能发生车祸。虽然路面凹凸不平,但经过的汽车不止一辆,而且昨天晚上下雨,对每个开车的人都会有影响,可是结果出车祸的只有他,这证明真正的原因是喝酒。如果他没有喝酒,就算下雨和修路也不太可能出车祸。也就是说,下雨和修路不是出车祸的根本原因,酒后开车才是根本原因。

根据一场车祸,通过思考,我们得出三个原因,对三个原因分别进行分析和整合后,得出了这场车祸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在工作中也是如此,发现问题后,也许一时找不到原因所在,那就要进行分析,分析后会发现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如此几次之后,不但提高了业务水平,而且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将大有改进。

发现了问题,通过思考找到了出现问题的原因所在,那么接下来就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解决问题是对工作能力的一个融会贯通的过程。通过解决问题不断学习和总结,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为自己和其他人树立一个不犯类似错误的榜样。

南方航空公司湖南分公司的机务维修连续100个月没有差错,树立了中国民航维修的新标杆。

这个公司是怎么做到的呢?该公司找了20多个在公司服务了10年以上的专业骨干,写出一本《维修法典》,然后把《维修法典》送到厂库里面去检验,经过不断的调试修改,得到真正的结果。同时,别的公司发生问题时,他们会派人到那里支援,然后从别人那里学到经验教训,回来以后进行讨论,如果在自己身上发现了类似情况该怎么办,那么就会举一反三,防患于未然。

后来,《维修法典》就成为湖南分公司的一本重要参考书,这就是南方航空公司湖南分公司能够机务维修连续100个月没有差错的主要原因。

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总结、改进和完善的过程,一个有所成就的人就是通过解决掉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成长起来的。

一个拥有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人,一定是一个执行力非常强的人。在企业中,执行力强的人多了,企业的战略才能被强有力地执行下去。

我们不愿看到的是,在一个企业内部,所有人对一切不合理的现象都熟视无睹,对一切都无所谓,得过且过。这样的企业就像一潭死水,早晚会被市场的大潮所吞没。

执行要点

一个执行力强的员工,总是不断思考更好的方法,不断优化、改善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