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与课程评价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学生、家长每天都要接触的事物,却又是让大家感到最为困惑的事物,作业的研究和评价滞后等问题已经成为影响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瓶颈。在2012年,我们就选定郑东实验学校作为郑东新区作业建设试点校,开始研究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并且就“如何依据布鲁姆目标分类学使我们的作业和学习目标更加匹配,以及如何设计作业日志”等对郑东实验学校的教师进行培训指导。我们的作业建设从始至终的重要目标,就是减负增效,让学生把做作业变成真心喜爱的事情。
2011—2013年,我们一直在思考作业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于是,在2013年,我们利用问卷星软件对郑东新区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涉及20所小学、12所中学。结果显示,有30%的小学生和47%的中学生觉得老师布置的作业量较大且作业难度系数较高。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是:①作业量及作业目标方面呈现的问题。学生作业量大,老师布置作业随意性强,作业的目标指向不清晰,重复考查和反复操练的书面作业多,探究性作业少。②作业功能方面呈现的问题。作业的功能性弱或功能缺位,课前任务方式简单化、肤浅化——重在“找”答案,而不是“思”问题;课中的学习任务习题化,不是帮助学生建构新概念而是巩固强化解题技能;课后作业重点不在诊断、迁移,而在于重复考查,变成“题海战术”。③作业与教学脱节的问题。作业沦为教学的附属品,作业与教学环节脱节。
针对这三个问题,我们做了长达10年五个阶段的实践研究,构建了基于评价育人的“1基础+3发展”郑东新区作业体系:以常规作业为基础,建立了集课前作业、课中作业、课后作业于一体的任务体系,同时构建了探究性作业体系,以及基于设计、基于问题、基于项目的作业体系(简称“‘3发展’作业”)。“3发展”作业指向高阶能力,是对常规作业的有效补充,体现课程内容的延伸性、拓展性和创新性。我们提出的系统的作业理论和实践研究方法体系,也体现出“基于问题→目标引领→评价先行→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
我们曾在2014年、2017年、2019年这三年对62所学校四年级、八年级的学生做了三次问卷调查,我们把2014年的调查结果与2019年的调查结果做了一个对比,数据显示:中小学作业量都呈下降趋势,由2014年的37.31%下降到2019年的15.01%;作业指向性与针对性都在提升,由2014年的70.23%上升到2019年的93.24%;作业自主性由2014年的62.09%上升到2019年的85%;作业分层设计由2014年的70.98%上升到2019年的82%。各项数据有力地说明了“1基础+3发展”作业体系的良好实践效果,进一步促进了教师作业设计能力的提升;在作业量减少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得到发展。
目前,郑东新区积极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文件精神,深入落实“减负增效”工作。减负,减的是作业负担;增效,增的是课堂效益与作业质量。“1基础+3发展”作业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指向“立德树人,全面育人”目标,能够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减少无效、重复的机械作业,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深入推进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1基础+3发展”作业体系建设,在实践中不断地改革、调整、发展与创新,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
田国安
202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