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需求的常见问题
1.客户需求不明确
客户提出的需求没有条理性,甚至相互矛盾。
比如装修时,客户最初提出要简洁大方的设计,越简洁越好,提倡“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但是在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客户为了追求完美,需求从简洁演变为复杂。
上述案例的一种可能是客户内心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但是表达能力不强,缺乏条理性,让开发者不能充分理解其真正需求。
下面做个小测试,询问几个人,请他们用两分钟时间总结今天做了什么事情。估计会有半数的人支支吾吾、不知所云,可见“人们说不清楚自己内心知道的事情”是一种普遍现象。
还有一种可能,客户是个缺乏主见、立场不坚定、思维跳跃的人。无论他的表达能力是否很强,他都不可能表述清楚需求,因为他内心并不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什么。
一日,老张请老王吃饭。老张问老王:“你要喝点什么?”
老王说:“随便。”
老张问:“那我们就喝点葡萄酒?”
老王说:“不喝,像血,酸不拉几的。”
老张问:“那我们喝点米酒?”
老王说:“不喝,一股子馊味。”
老张问:“那我们喝点果酒?”
老王说:“不喝,那玩意儿甜丝丝的,一点酒劲儿都没有。”
老张无可奈何地说:“这里只有三种酒,委屈您选一种吧!”
老王说:“我都说了随便啊。”
老张叹了一口气,沉思片刻,就把葡萄酒、米酒、果酒随便地混在一起。
老王尝了一口,嗯,味道不错。这就是老王要的“随便”。
当客户不断地否定需求,或者滔滔不绝地阐述需求时,他其实需要专家帮他选择最重要的需求。不要企图满足他说的所有需求,因为很多需求是相互矛盾的,无法同时兼得。
2.客户表达的是伪需求
客户感觉:“要是有那种东西该多好啊!”但有些感觉是错觉,于是产生了“伪需求”。
叶公的亲朋好友、街坊邻居都知道他喜欢龙,可是当龙兴冲冲地飞到叶公家里做客的时候,叶公吓得魂飞魄散。所以“叶公好龙”是伪需求,叶公本人、龙和观众们都误会了。
消费是要付出代价的,如金钱、时间、耐心等,不只是说说而已。每天都有无数人提出了无数的需求,而凡是经不起“消费验证”的需求,都是伪需求。
客户很喜欢表达伪需求,越是得不到的东西,他就越热切。这种表达使开发者以为抓住了市场需求。但是当伪需求真的被实现时,客户却不愿意付出代价来消费,使开发者的一切努力付诸东流。
毫无疑问,围绕伪需求做出来的产品一定是失败的,因为没有真实的消费。但若要从众多需求中鉴别出伪需求,也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3.开发者误解了客户的真实需求
对于人说的话、写的文字,其含义并不是唯一的,比如一词多义、望文生义,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电梯里贴着告示“请带好孩子”。妈妈严肃地对孩子说:“你看到了吧,只能带‘好孩子’进电梯,坏孩子不能进电梯。”孩子听了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个好孩子,否则这辈子乘不了电梯,上不了高楼。
开发者和客户都有可能误解对方,当开发者把产品交付给客户的时候,双方才发现对需求或解决方案产生了误解,则纠错的代价会非常高。
4.客户经常变更需求
客户前期表述需求后,最近又有了新想法,于是提出了新需求。这里也许是他发现前期需求不太成熟、不太正确,才纠正了需求。
频繁的需求变更将使开发者不断地修改原本正确的工作成果,导致进度延误,质量低下,因为修改成果极易产生新的错误。如果客户不能给予补偿,那么增加的开发成本无疑是一种损耗。
5.缺乏有效的需求管理
在市场经济时代,无论是产品项目,还是合同项目,都不可能等到人们完全明确需求之后,才进行立项开发。
客户的需求是有时效性的,他们不可能等待太长时间。现实中,绝大多数项目都是在大致明确主要需求后,就进入开发过程。开发者会一边细化需求,一边开发,快速地交付试用,然后再改进。
在项目开发初期,需求比较少,容易明确,即使项目经理口头传达,项目成员也能落实。
之后需求会不断涌现,可能来自领导、产品经理、营销人员、客户代表、客服人员,等等。如果没有合适的流程和工具,就无法管理繁杂的、源源不断的需求。
当需求在开发过程中突然狂增时开发者和领导就会疑惑,也不知道已有的功能为什么发生了变更,于是项目失控,无法实现预期的进度、质量和成本。
为了加深对需求问题的理解,建议大家观看网络幽默剧《这个杀手不改需求》。
一位女画师接了客户的一个小单子,画一幅仕女图。双方对仕女的长相产生了分歧,三个月内客户变更了1 600多次需求,原本一头秀发的妙龄女画师被整得秃头了。女画师向官府报案,官府却说这个纠纷不在管理范围之内,不予受理。
女画师迫不得已求助一位杀手。这个杀手最恨言而无信之人,尤其是不断变更需求的人。在报仇的过程中,他们发现画仕女图的需求是转包过来的,原来的客户不是真客户。为了厘清需求的来龙去脉,拍了整整28集电视剧,观众们纷纷点赞。也许这个编剧也遭受过“需求苦难”,所以此剧编得真切。
需求是一切开发工作的源头,如果需求做不好,企业纠错的代价就会很高,失败的风险也会很高,所以要高度重视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