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章 金钟罩
佛经曰,观十二因缘的道理而了悟生死流转的真相。由此观而开悟者,名缘觉。
宋高僧传曰:接飞花坠叶,作因缘观。
恒缘曾问师傅:“师傅,叶子落了,叶子离开了树,是树对它不好吗?”
师傅说:“不是。”
“那是风抢走了它?”
“也不是。”
恒缘疑惑道:“那它们在一起好好的,为什么要分开呢?”
师傅说:“分开只是因为它们不再合适了。”
“不再合适,那是谁错了?”
“没对,没错啊”
“为什么呢?”
“离开就是离开,分手就是分手,错对没有意义,不再合适的两人,与其耗尽对方养分一同枯萎,不如坦然聚散,各自相安。一切的一切,都看缘份了。”
“那师傅,离开了树后,叶子会如何呢?”
“不一定哦,可能被有心人遇见用心珍藏;也可能随风而去不知所踪;说不定落在地上生根发芽从此脱胎换骨,以新的姿态生活下去。”
“师傅,叶子离开后,树会怎么样?”
师傅抬起头,运起天眼神通,目照万千世界,遍寻世间因缘,道:
“恒缘啊,你看山下那株梧桐树,秋天来了,叶子也离开了,它只能蜷缩起来,包裹好因叶子的离开而造成的伤口,独自熬过深秋和寒冬。它再也吸收不到阳光了。熬过去了,来年春暖花开时,它就会重新长出新叶子,重获新生。如果熬不过去了,它就会化作雕像,陪着地上的叶子,一起枯萎。”
恒缘也运起天眼神通,跟随师傅的目光,看到了山下那株老梧桐树,也不知它还能不能熬过今年的秋冬。
小树从种子里发芽,逐渐长大,开枝散叶,向大自然宣告自己的到来,经历阳光雨露,到最后枯木凋零,落叶归根,新的种子重新等待成长。这一切都属于树的因缘,树的轮回。
而人的因缘,就在释迦摩尼自证自修得到的十二因缘法里,过去诸佛诉说因缘法:
“一切众生,实是本来清净,由于过去一念无明妄动,便有行为造作,有行为造业便有入胎之识。有入胎之识便有现生之胚胎,有了胚胎便具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出胎后,六根就会有六种触觉,有六种触觉便有六种感受。有感受便懂得爱,懂得爱之后,就会执着,极力去夺取,有所夺取,便会形成未来世之业因。有了未来之业因,就会领受来世之生。有生就必然会有老死,及一切忧愁悲伤苦恼。这就是十二因缘的顺生门。若是没有无明妄动,哪里会有行为造业?没有行为造业,哪里会有入胎之识?没有入胎之识,哪里会有胚胎这个色身?
没有色身,就不会有六根存在。没有六根,就不会有六种触觉。没有触觉就没有感受。没有感受便没有爱。没有爱就不会有执着夺取。没有执着夺取,就不会有未来生之业因。没有未来生之业因,就不会有未来世之生。没有生,就不会有老死,及忧伤悲苦。这就是十二因缘的还灭门。颠倒,你要知道,一切众生不能观察十二因缘之法,是故轮转于生死苦海中。昔有人能观察十二因缘之法,即是能见实相法。能见实相法者,即是见佛。见佛者,即是见佛性。何故这样说呢?一切诸佛,都以此十二因缘法为法性。你得闻我说此十二因缘法,即得到佛性清净,堪为佛门法器。”
佛家所说的“因缘”,有别于习俗惯用语的“姻缘”,“因缘”可作因缘际会、因缘果报。
佛法上对于“因”和“缘”,并不曾有过严格的定义。相对而言,“因”指内在的特性,“缘”指外在的“力用”。“因”指一件事物生灭的主要条件,“缘”则为辅助条件。就是说,宇宙间每一事物的生灭,必须具备某些条件。每一事物的存在,也必须与其他事物有着互相的关系和关联。所以,凡是使一件事物生灭,或使之存在的条件或关系,就称为这一事物的“因缘”。
“因”是起始状态,“缘”是遭遇的外部条件或环境,每个人起点不同,遭遇的际遇也不同,就导致了不同的人生,这就是因缘。
读懂了十二因缘法,对于理解这个世界,帮助极大,也是佛门认识这个世界、这个宇宙的开始。
佛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没有绝对的存在,它们都是以相对的依存关系而存在的。而这种相对的依存关系有“同时的”和“异时的”两种。这,有点像语言学里说的“共时性”和“历时性”。
在四维时空中,如果我们取定了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比如说,现时现刻,那么我们就有一个现时现刻的三维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同时”存在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依存之中,却是有“主”有“从”。就是说,是“主从相联”。“主”的旁边还有“主”,并没有一个绝对的中心;“从”的旁边复有“从”,也没有绝对的边际。这,就是事物“同时的”相对依存关系。
异时的依存关系,就是因果关系。此是“因”而彼是“果”。例如一粒种子(因),经由播种的人把它埋入土中,经历了一段时间,再加上阳光雨露的助缘,就会发芽生长。就这样“因”、“缘”和合,形成了果子。不但事物的生成是如此,事物的“变异”与“坏灭”也是这样。
“因此,所谓宇宙,
在时间上说,是因果相续。
因前复有因,因因无始;
果后复有果,果果无终。
在空间上说,是主从相联,
主旁复有主,没有绝对的中心;
从旁复有从,没有绝对的边际。
以这种继续不断的因果,和重重牵引的主从关系,而构织成这个互相依存,繁杂万端的世界。”
“宇宙的生成,不是神所创造,万物的变异,也不是上帝支配。唯是假托众缘(即是具备了该物生成或变异的各项条件)和合而生。。。。”
“宇宙万有,既藉众缘所生,自不免变化败坏。所以,从有情世间至器世间,自精神现象到物质现象,都是在运动流转,生灭变化,刹那不停。有情众生的生老病死,器世间的生住异灭,都是表示万法流转,生灭无常”。
如同在经典力学里,我们有“万有引力定律”,描写引力场中的运动规律一样,在万事万物“流转生灭”之中,佛家也有“万有因果律”,作为描写宇宙万象生灭变异的基本法则。
因果,说全了应该说是‘因缘果报’。“因”是原因,“缘”是助缘。由因缘和合所产生的事物叫“果”。这一“果”,对于造因者来说,就是“报”。
学会十二因缘法后,恒缘突然对自己的金钟罩理解更深了,金钟罩也有十二层,每一层的修炼主次都不同,似乎对应着它的因缘。
佛门武功,都需要佛法作为底子,而十二层金钟罩想要练好,似乎就需要参悟十二因缘法。
第一层:练习运气吐纳,令全身经脉畅通无阻,培养体内真气运转,若遭击打,可减底一半痛楚。
第二层:内劲及护身气功渐渐形成,体内真气亦渐深厚,能保护内脏不易受伤。练成头两关,普通击打对练者有如搔痒一般。
第三层:以棍棒等武器击打练者,打得越重,练成的速度越快,令肌肉产生强大抵抗力,毫不觉痛。
第四层:先用钝口的刀剑劈断,渐而转趋锋利,当利刃只能劈伤皮肤而不损肌肉时方算功成。
第五层:专修内劲反震,棍棒打来的力度越大,练者的反震力越强,甚至硬生生震断对方兵器。
第六层:练成者已属一流高手,任何尖锥锋刃难伤,除非刺中练者的罩门、双目、双耳、口、下阴或重要穴道,方能致死。
第七层:气功保护浑身穴道,口和下阴不会受伤,没有肌肉的头部仍能反震对方攻击。更可贯劲将扭技发软为整,抗衡刀剑,致命处只余双目、双耳及五寸罩门。
第八层:内功修为已达到全身不受利器所伤,只剩下三寸罩门,不论对方击力是强是弱,均发出猛烈无比的反震力,中者非死即伤。
第九层:掷叶飞花皆可伤人,就算遇上内功更强的对手,也无法把自己打成内伤,神兵利器亦只能割伤皮肤而不损肌肉,除非刺中仅有的一寸半罩门,方可致死。
第十层:功力开始反璞归真,内劲雄浑,轻易震断尖锐刀剑,甚至吐出一口痰,也能像飞镖般构成杀伤,罩门只剩一寸。
第十一层:罩门仅余半寸,浑身肌肉硬时坚若钢铁,软时柔若棉絮,刀枪不入,水火不侵,出手劲似风雷,身法轻若鸿毛,踏浪奔驰而不下堕。
第十二层:由古至今,唯独达摩禅师这绝世奇才练成,罩门完全消失,成了金刚不坏之身,根本无需动武,达摩禅师当年任由各门各派高手拳打脚踢,力劈剑斩,火烧水淹,不眠不食五百日,甚至吃下穿肠剧毒,仍安然无恙,精神灿灿。
从无名起,经行识明色六入,再经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恰时,系统提示信息出现:
修习十二因缘法入门,奖励佛缘200点......
修习十二因缘法,与金钟罩相辅相成,奖励提升金钟罩一级......
【求佛系统】
宿主:恒缘
境界:小乘佛法(欲界定)
佛法:清心咒(圆满)、数息观(大成)、不净观(大成)、因缘观(入门)
功法:金钟罩(第六层)
神通:天眼通
佛缘:1200
主线任务一:修炼小乘佛法圆满,奖励功法提升三级。
因观十二因缘法有所得,佛法更深一层,恒缘的金钟罩功夫再上一层,达到第六层任何尖锥锋刃难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