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序二
自2014年国务院及各部委陆续发文鼓励以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开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以来,PPP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模式。根据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的数据,从2014年到2019年第三季度末,PPP模式的项目累计投资额达14.1万亿元,累计项目数9249个,落地率为65.3%。PPP模式广泛运用于交通运输、市政工程、综合开发、生态环保等行业。PPP模式的快速发展催生了设计、工程承包和地方融资平台等诸多行业的格局变化。据统计,中国的PPP投资规模,现已超过了其他国家PPP项目投资规模的总和,中国PPP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对全球PPP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人有幸作为本轮PPP的参与者,见证了PPP模式从萌芽期(2014年)发展到高峰期(2015—2017年),再到2018年“刮骨疗伤”的低谷期,接着到10号文出台后进入规范发展期的全过程。从萌芽期到高峰期、低谷期、复苏期、成熟期,这是发展的必然规律,所有的参与者都应该充分认识和尊重这样的规律。
依本人之浅见,PPP的规范发展需要参与者保持“三心”,即初心、耐心和精心。PPP项目要回到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效果和效率的“初心”上来,不应简单地把PPP视为融资工具。在政策的连续性、地方基建计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咨询机构的专业性、社会资本的能动性上,都要保持“耐心”,避免操之过急。各参与方应保持专业态度,“精心”运作,慢工出细活,重“质”不图“量”,把PPP模式的按效付费和物有所值真正落到实处。
北京城建是本轮PPP浪潮中异军突起的地方力量,他们在积累诸多实践经验的同时,也致力于PPP模式的创新与发展。这本PPP实务操作指南即是从实践中来,选择了本轮PPP中最具代表性的轨道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廊、特色小镇、生态环保等项目类型,对其合作模式、回报机制、核心风险及防范等内容进行了系统分析,其内容涵盖了项目识别、准备、采购、执行等各个阶段的实操经验,是对过去5年PPP发展历程的实操总结。此外,本书还提到了ABO、PPP+TOD、PPP+RC等衍生模式,在地方政府财力有限、PPP受到财政红线限制、专项债受到资金自平衡和额度限制等情况下,这些模式为地方政府基建项目的投融资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中国PPP的发展需要各界同仁群策群力,需要所有的参与者坚持“道正、术专、意长、唯质”的精神。希望这本书能够给读者带来启迪和思考,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的PPP发展得更好。
张燎
上海济邦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02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