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与黑天鹅共舞:新分析范式下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平衡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专题一 居住支出及相关耐用消费品

(一)居住支出

近年来,由于城市住房成本高企,对居民其他消费构成了一定的挤压。如图2-12显示的,中国居民居住支出(此处不含房价,定义见前文)比重已经接近1/4,明显高于美国、英国以及日本等先发经济体从一般国际经验看,家庭居住支出包括房租、公共事业费、房屋维修费用、物业费等,但各国实际的统计口径有所差异,所以图2-12中展示的数据并不完全可比。

图2-12 居住支出占总支出比重的国际比较

注:中国和日本2019年数据为9月末数据。

数据来源:中国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其他国家数据来自CEIC。

然而,随着“房住不炒”定位的不断强化、“因城施策”调控举措的顺次开展、城市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增加以及城镇化进程——特别是农村居民“进城”趋势——逐渐放缓等因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增1.33个百分点。此后该指标持续回落,至2018年仅增加1.06个百分点。,近年来房租也随着房价的回落有所调整,特别是其增速慢于整体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如图2-13显示的,2017年年底至2019年11月,房租平均环比增速仅为0.14%,约为同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平均增速的一半(0.27%)。此外,从变化趋势看,自2019年7月环比增速达到0.4%的高位后,房租增长开始放缓,至2019年10月已经落入负值区间。在这一形势下,结合图2-12也可见,中国家庭居住支出比重开始企稳回落。当然,上述趋势尚显微弱,能否在未来持续还待进一步观察。

图2-13 价格指数对比

注:上月=100。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当然,在房租回落中也伴随着其他矛盾和问题。例如,近年来,出于公共安全等因素的考虑,北京、上海等重点城市开展了多次针对“群租”、乱打隔断等住房租赁市场乱象的整治行动参阅北京市住建委于2019年7月公布的《北京市住房租赁合同示范文本》。。一方面,相关举措确实改善了租客的居住质量,应被视为带有某种“行政”推动式的消费升级;同时也对城市布局、环境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若无其他配套措施跟进,此举也在客观上提高了中低收入人群的居住成本,甚至可能导致在某些城市出现整房租金下降,但房客人均房租负担反而提高的尴尬现象。显然,这也压低了相应人群的其他消费支出和生活水准,并导致中低端劳动力搬离城市,进而推动城市整体营商和生活成本的上升。

鉴于上述情况,在坚持既有调控思路和方向的基础上,有关部门应更加注意“疏”“堵”并举,如增加城市公租房/廉租房供给、降低准入条件、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进入租赁市场并增加小户型房源等,以此满足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不同层次的住房需求,同时在规范房地产相关市场(包括开发、租售、物业、维护管理等)、建立长效调控机制以及消除公共安全隐患、优化城市布局等工作中实现动态平衡。

(二)家居相关耐用消费品

从发达经济体的经验可见,耐用消费品在居民支出中的比重为10%—20%,且这一比例波动较小潘红虹:《消费升级的国际经验与我国消费升级路径分析》,《企业经济》2019年第3期。,故而也成为“稳消费”的一大侧重点。同时,包括家电、智能产品、移动通信、汽车等耐用消费品,也同相关产业,特别是科技创新的主要来源——制造业密切关联,进而成为实现上述产业、消费“双升级”的关键需求部类和产品部类。此外,家居类耐用品往往也同房地产市场的走势息息相关。因此,如何在调控房市的背景下保持相关耐用品的需求活力值得高度关注。

总体来看,近年来家居类耐用品消费呈现一定的分化态势。如图2-14展示的城镇家庭状况可见,受到移动互联设备、新媒体等影响,电视机、计算机等设备在城镇居民中的保有量基本稳定甚至有所下降,数量上的增长空间已趋向收窄。然而,同生活舒适度、便利性直接相关的空调、洗衣机、电冰箱等保有量仍在上升(排油烟机、热水器等拥有量也有所增加,图2-14未展示),显示出民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旺盛需求。

图2-14 每百户城镇家庭拥有耐用消费品数量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图2-15反映的农村居民情况也可看出,同类耐用品消费趋势大体同城镇居民一致。但由于起点较低等原因,其增速更快。2013—2018年,农村每100户拥有空调数从不足30台跃升至65台。而同期在城镇,空调数仅由102台升至142台。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农村居民家居消费升级的步伐快于城镇,未来的提升空间也更大。

图2-15 每百户农村家庭拥有耐用消费品数量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进一步地,从图2-16的分类对比看,一方面,城乡之间在空调、计算机、排油烟机、微波炉等方面尚有较大的横向差距(比率大于两倍),因此同样提示此类商品未来的主要增长点可能在农村。显然,释放相关消费潜力的关键即在于上述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以及有关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下沉。另一方面,在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等传统的基础家电方面城乡差异较小,并大致呈现出同步增长的态势。据此可以推知,从数量或市场规模上看,相关产品在两地都可能已经接近饱和。如何适应这一市场变化,主角当然是相关企业等微观主体,但“政府之手”在其中也应更好发挥作用:即通过适当的财税机制和产业引导,为相关产业构建良性的竞争环境和宽松的营商环境,使其重点导向产品的质量改进、功能升级、符号内涵发掘、附加服务拓展等方面,从而避免无效供给、产能过剩和“价格战”等旧有发展模式的常见弊端。

图2-16 城乡居民家庭耐用品对比(2018年)

注:农村=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