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主体:难以摆脱的缠绕
众所周知,西方哲学无疑是以启蒙运动作为分水岭的,启蒙之前,上帝是至高无上的,所有人都必须服从上帝。启蒙的现代主义推翻了基督教的上帝,把人构造为至高无上的主体。在启蒙哲学家那里,从笛卡尔到康德,都视主体自我为思维的前提。在他们看来,主体自我没有一个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能追问其根由的绝对实体,其结果是,一方面使主体自我永无可能走出自身以达外部事物和“他人”,从而无法摆脱不可知论和唯我论的结局;另一方面也使原本能动自由的主体性成为一套固定不变的先验框架。由此,主体从神圣世界解放出来,逐渐在尘世的世俗世界占据位置,主体始终在哲学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尤其是笛卡尔的理性主体,成为现代哲学中一个永不消退的游荡的幽灵。笛卡尔将主体非物质化,将主体简化为分裂主体,到了20世纪之后,主体却不断地遭到毁灭性打击,将人简化为宇宙世界的一粒尘埃。正因如此,尼采说“上帝死了”,福柯甚至喊出“人也死了”。沿着这样一种传统,以“新上帝”身份所出现的现代理性便消融于多元的微观主体的繁花之中。马克思将主体从现实生活中解救出来,避免了主体被虚幻化、机械化和物质化的境遇。循着马克思的足迹,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从阶级意识、文化领导权、意识形态等进行不同的话语演绎,从纯粹的“心灵实体”到“虚幻的实体”,再到“普遍理性主体”,最后到“具体理性主体”,主体经历了时代转换和现实关切。今天,作为当红思想家,齐泽克当然不会放过这一焦点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