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文化伦理学
魏则胜更新时间:2025-04-28 17:26:47
最新章节:作者简介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著作致力于探究文化伦理学基本问题,建构文化伦理学理论体系。融通文化哲学、中国伦理学、西方伦理学以及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基础理论,深入文化领域,考察文化意识和文化行为,原创文化伦理学基础理论。以阐述文化伦理学核心范畴作为理论演绎的逻辑起点;深刻剖析完善原则与正义原则,以此为指引确立文化伦理的完善准则和正义准则;以文化伦理的完善准则和正义准则为基本标准,设定文化生产的伦理规则、文化传播的伦理规则以及文化消费的伦理规则。文化伦理学基于伦理学基本原理为文化意识和文化行为设立伦理路标:依据完善原则设定文化意识和文化行为的完善目标;依据正义原则设定文化意识和文化行为的正当标准。期待本著作所承载的研究成果能够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能够推动社会走向更高维度文明。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4-09-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文化伦理学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魏则胜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结婚与道德
究竟什么样的婚姻才是幸福的?著名哲学家罗素认为人类的婚姻与性道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其内容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历史上,关于性的知识一直是禁忌或处于灰暗地带。罗素主张让年轻人获得健康、正面的性教育,从而使他们对婚姻与爱情有一个严肃认真的态度。他认为幸福的婚姻应满足一些条件,比如夫妻双方都感受到完全的平等、不干涉彼此的自由、身心完美地融合、价值观相似……关于爱情、性、婚姻、家庭、试婚、离婚哲学11.2万字 - 会员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空间伦理研究
本书以空间伦理的重构为根本问题,对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空间伦理的一般规定性进行了哲学阐释,指出空间伦理即人类在空间实践中以善的价值为核心并形成的规范性关系秩序。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空间伦理生成于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以空间存在与空间伦理的辩证关系为依据,进一步考察了空间伦理的具体实践形态,主要集中在微观层面的身体空间伦理、中观层面的城市空间伦理和宏观层面的全球空间伦理。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空间伦理与哲学16.6万字 - 会员
伦理与文明(第7辑)
《伦理与文明》是全面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建设问题的连续出版物(集刊),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省伦理学与精神文明建设基地主办。本辑分为五个部分,既有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西方现代伦理思想、儒家道家思想等基础理论的分析,也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态文明建设等实践的探索,对于深入探究中西方的伦理学基础理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现实哲学14.6万字 - 会员
伦理学基础
本书主要基于语言分析方法对伦理学的诸多论题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首先对伦理学中的一些基本术语(如自由、规范、美德、好、价值等)的含义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对其中的某些方法(如心理主义方法、系统方法、语言分析方法等)以及相关理论(如美德伦理学、义务论、后果论等)进行了清理。这些工作为其后的讨论奠定了基础。本书后面的部分则对伦理学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讨论。这些讨论主要是围绕道德规范而展开的。哲学38万字 - 会员
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华人价值观比较
本书使用国别调查数据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中国人与东南亚国家华人、东南亚国家华人与当地主要族群之间的价值观进行了比较分析,内容涉及文化价值观、社会价值观以及开放社会心态。除多重比较之外,本书也对影响不同类型价值观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相应的影响模式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在总结实证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本书提出共享价值观形成的3个机制,即价值观扩散、价值观同化和受共同结构性因素的影响。东南亚国家华人主要通过价哲学15.5万字 - 会员
向死而善:“死亡之思”的伦理学考察
本书从死亡之思的缘起、死亡之思的表达、死亡镜像与生命之美、死亡真相与理性认识、死亡信仰与终极祈愿、向死而善的逻辑、向死而善的理念及启示等方面,探讨了“向死而善”在“死亡之思”中的伦理学意义及其在生死教育中的实践价值。哲学20.3万字 划清界限?:如何对待失德艺术家的作品(艺术与社会译丛)
近年来,关于流行艺术家的不当言论和行为,甚至某些犯罪行为的揭露比比皆是。加上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普及,公众对曾经喜爱的艺术家隐藏的生活开始保持警惕和批判的目光。艺术家的道德生活会影响其作品的审美价值吗?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失德艺术家?以及,还能欣赏他们的作品吗?在本书中,作者运用哲学工具,为这一困扰我们的伦理问题提供了敏锐的洞察。作者认为,艺术家的道德生活不仅会影响公众对其作品意义的解读,而且还会影响哲学9.8万字- 会员
应用伦理研究(第4辑)
《应用伦理研究》为西南大学道德哲学与应用伦理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合办的学术集刊。该集刊前身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的《中国应用伦理学》。该集刊致力于推进道德哲学基础、中国道德哲学、外国道德哲学、应用伦理学研究和特色伦理话题的研究。本辑有五个栏目:伦理学基础理论、中国伦理思想、西方伦理思想、应用伦理学、书评,共18篇文章。哲学16.3万字 - 会员
启蒙与理性:西方近代早期人性论的嬗变
本书梳理了人性理论在西方早期的起源、发展和演变,探究各种人性理论背后的形而上学基础,揭示其基本内涵、精神实质和理论意义,思考和评价其得失。本书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入手,探讨近代人性论形成的主要动因以及转变的契机;通过对自然法理论、早期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人性论的探讨,阐释了近代人性论的出发点、理论架构、基本内容、特征以及演变过程。哲学38.1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日本近代公德的流变研究
本书在对日本近代关于“公德”的政令文件、学界研究资料等进行搜集、整理的基础上,全面梳理并研究了日本近代公德的流变根据,厘清了日本近代公德水平快速提升的学术理论依据及实践经验,为更好地理解我国近代哲学家的道德论,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对于我国的公德建设也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伦理学13.6万字 - 会员
文化伦理学
本著作致力于探究文化伦理学基本问题,建构文化伦理学理论体系。融通文化哲学、中国伦理学、西方伦理学以及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基础理论,深入文化领域,考察文化意识和文化行为,原创文化伦理学基础理论。以阐述文化伦理学核心范畴作为理论演绎的逻辑起点;深刻剖析完善原则与正义原则,以此为指引确立文化伦理的完善准则和正义准则;以文化伦理的完善准则和正义准则为基本标准,设定文化生产的伦理规则、文化传播的伦理规则以及文化伦理学17.3万字 - 会员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空间伦理研究
本书以空间伦理的重构为根本问题,对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空间伦理的一般规定性进行了哲学阐释,指出空间伦理即人类在空间实践中以善的价值为核心并形成的规范性关系秩序。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空间伦理生成于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以空间存在与空间伦理的辩证关系为依据,进一步考察了空间伦理的具体实践形态,主要集中在微观层面的身体空间伦理、中观层面的城市空间伦理和宏观层面的全球空间伦理。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空间伦理与伦理学16.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