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乡村治理新体系研究
李增元更新时间:2025-04-29 19:15:35
最新章节:作者简介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首先回顾了乡村治理体系的历史变迁进程,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治理体系提出的新要求,探讨了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的主要构成内容及本质特征,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转型发展的基本方向。在此基础上,本书从乡村党组织体系、乡镇政府运行体系、乡村管理服务体系、乡村治理方法体系、乡村治理制度体系、乡村人才队伍体系等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乡村治理新体系进行了探究,尝试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治理内在发展规律,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治理体系内涵本质,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丰富中国式现代化内涵。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3-07-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乡村治理新体系研究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作者简介
- 后记
- 参考文献
- 第四节 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体系的实现
- 第三节 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体系构成及基本特征
- 第二节 乡村振兴中人才队伍面临的困境及新发展要求
- 第一节 乡村人才队伍体系的发展历程
- 第八章 专业精干: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专业化乡村人才队伍体系
- 第五节 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规范化乡村治理制度体系的实现
- 第四节 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规范化乡村治理制度体系构成
李增元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公共管理评论(2018年第3期/总第29期)
《公共管理评论》常设“论文”、“评论”、“教育”、“书评”四个专题,“论文”专题发表原创性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章;“评论”专题刊登对学术流派、学术理论、学术观点和学术发展状况的评论文章以及学术会议或其他学术活动的介绍和评论文章;“教育”专题刊登探讨公共管理学科与教育发展方面的文章;“书评”专题刊登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及其相关领域新近出版的中文和外文著作的介绍和评论。政治14.9万字 - 会员
复合式治理:乡村社会治理创新的可能性
如何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通过对广西一个乡村社会的定性研究发现,多元治理主体在乡村治理实践中的良性互动,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有机融合,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复合叠加形成的“复合治理”,为乡村社会实现有效治理提供了可能。这种集科层治理和简约治理的优点为一体的“复合治理”,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政治15.8万字 - 会员
制度均衡:中国环保公众参与机制的演变与创新
本书从制度需求与供给的均衡视角研究中国环保公众参与机制,运用制度均衡理论对我国环保公众参与的人大机制、政协机制、行政机制和司法机制的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进行全景式扫描与深度呈现。从环保公众参与的主体、客体、渠道与程序多维度分析环保公众参与机制的供需数量均衡、结构均衡和内容均衡的样态,并阐析制度供需非均衡的成因。政治21.2万字 - 会员
社会保障经济公平的非均衡发展
本书从政府先沿海后内陆的经济发展战略、公共财政投入偏差、社会矛盾的优先解决顺序、人口流动、农民的个体劳动关系特征、社会保障制度本身、初次收入分配差距等多视角分析社会保障经济公平非均衡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引入地理因素的空间相关分析。同时借鉴美国、德国和日本3个国家社会保障从非均衡到均衡演变的发展历程,总结规律。政治11.9万字 - 会员
中国特色行政学:发展与创新
本书立足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现实形势和发展需求,在梳理中国行政学发展的历史源流、分析中国特色行政学的基本特征和演进逻辑、描述中国特色行政学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行政学的建设性思考。一是探讨了中国行政学的“中国特色”及其理论意涵,辨析其基本概念及主要范畴;二是追溯了中国行政学发展的渊源,对其历史传承性、思想多源性和制度汇源性进行概述和解析;三是梳理政治16.8万字 - 会员
大数据与公共服务
本书作为2018年贵阳“数博会”的成果之一,围绕“大数据与公共服务”主题,重点研究了数据开放共享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大数据在政府管理创新中的功能机制和运用策略,介绍了大数据运用于公共服务供给的国际经验与启示,对我国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及数字政府建设等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政治23.7万字 - 会员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水库移民政策创新
本书从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大背景出发,结合典型地区和典型工程调研,分析水库移民问题症结所在;结合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及城乡互动关系变化,在城乡关系相互交融的情况下,分析移民对土地、就业、财产的认知和需求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现行政策的影响;从政策适应和需求的角度,提出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相适应的水库移民政策创新框架以及实施步骤、措施,为政府水库移民政策调整提供参考。政治24万字 - 会员
“放管服”改革与国家治理
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如何持续推动“放管服”改革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是当前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本书系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构建新型治理体系”研讨会暨年会论文集汇编,通过选登“放管服”改革的优秀论文,供广大学者学习交流。本书从不同的主题切入,如政府购买服务、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政府购买服务主体、社会组织评估、基层社会治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全面探讨了“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国家治政治10.4万字 - 会员
公共管理评论(2017年第2期/总第25期)
《公共管理评论》常设“论文”、“评论”、“教育”、“书评”四个专题,“论文”专题发表原创性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章;“评论”专题刊登对学术流派、学术理论、学术观点和学术发展状况的评论文章以及学术会议或其他学术活动的介绍和评论文章;“教育”专题刊登探讨公共管理学科与教育发展方面的文章;“书评”专题刊登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及其相关领域新近出版的中文和外文著作的介绍和评论。政治11.9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迈向精准治理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研究
精准治理在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方法论、实践论意义。本书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九龙街道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经验为个案,超越了以往仅把镇街域视作市县域社会治理研究的附属问题的做法,率先把镇街域社会治理作为研究对象。镇街域社会治理是精准治理方略的真正落脚点。镇街是国家治理研究的活化石,每个镇街都经历了承包制、单位制、项目制、科层制,以及网格制等的历史变革。网格制在基层社会治理变革中具有一公共管理22.2万字 - 会员
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乡村治理新体系研究
本书首先回顾了乡村治理体系的历史变迁进程,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治理体系提出的新要求,探讨了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的主要构成内容及本质特征,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转型发展的基本方向。在此基础上,本书从乡村党组织体系、乡镇政府运行体系、乡村管理服务体系、乡村治理方法体系、乡村治理制度体系、乡村人才队伍体系等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乡村治理新体系进行了探究,尝试揭示中国特色社公共管理35.3万字 - 会员
以共同缔造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云浮探索
当前党中央对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了重要部署,梳理与总结基层创新经验能够为当前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持续十多年的“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是基层治理的重要探索,这一探索最早源于广东云浮。云浮探索的核心是基层治理“重心下移”,塑造理念向下看、资金向下投、权力向下放、服务向下沉、考核向下移等体制机制,最终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共谋共建共管公共管理33万字 - 会员
复合式治理:乡村社会治理创新的可能性
如何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通过对广西一个乡村社会的定性研究发现,多元治理主体在乡村治理实践中的良性互动,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有机融合,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复合叠加形成的“复合治理”,为乡村社会实现有效治理提供了可能。这种集科层治理和简约治理的优点为一体的“复合治理”,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公共管理15.8万字 - 会员
虚与实的纠结:20世纪前半期管县派出政府制度的建立与演变
本书对20世纪上半叶管县派出政府制度的建立与演变进行重新回顾与解读。全书以叙事方式呈现行政督察专员制度1924—1931年各省自创前身制度,1932—1936年由“一制两例”到“合二为一”,1937—1945年围绕强化还是实化出现5个秘密调整改革草案反复制定与放弃的历史过程。由此分析此过程背后反映的时人对二级制还是三级制治政观念的纠结、国民政府顶层设计的系统性缺失与执行不良等问题,投射其行政运行及公共管理21.1万字 - 会员
数字乡村治理:理论阐释与实践逻辑
本书基于乡村立场、乡村价值和乡村利益,依据数字治理理论、精明增长理论、内生发展理论、敏捷治理理论、系统治理理论,从技术维度、发展维度、人本维度、效能维度、边界维度来构建数字乡村治理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本书重点剖析数字乡村治理与经济提质增效、数字乡村治理与政治秩序重构、数字乡村治理与文化传承发展、数字乡村治理与生态环境美化、数字乡村治理与社会权益保障等内容,探析数字乡村战略落地中的不同作用方式、公共管理25.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