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满族民间文学概要
更新时间:2025-04-24 19:20:31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满族民间文学是满族民众集体创作、世代以口头传承为主的一种语言艺术。满族民间文学以口头语言为主要载体,大胆地抒发民众的情感,塑造具有满族民族特点的艺术形象,通过叙述故事展示满族独特的话语构成。满族民间文学往往是世代传承的结果,在传承过程中,被不同的作者不断地加以改编,因而,满族民间文学是满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不是某一个天才作家的创作。阎丽杰著的《满族民间文学概要》是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说部、歌谣、岔曲、八角鼓、子弟书、萨满神歌等艺术表现形式进行阐述。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7-12-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满族民间文学概要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参考文献
- 附录 满族说部举要
- 第四节 满族萨满神歌的传承与演变
- 第三节 满族萨满神歌举要
- 第二节 满族萨满神歌的内容
- 第一节 满族萨满神歌的特点
- 第九章 萨满神歌
- 第三节 满族子弟书的传承与演变
- 第二节 满族子弟书举要
- 第一节 满族子弟书的特点
最新上架
- 会员
万象共天:多样性文学与共同体意识
本书立足于中国文化多样的复合传统和当代实践的基础之上,对民族文学学术史进行梳理,并总结其研究范式的更迭,讨论民族性的嬗变,进而确立民族文学研究方法、立场和观念的中国话语:中华多民族文学的共同体意识。全书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总结和命题提炼,第二部分为文学史梳理及专题讨论,第三部分为族别文学现象与个案的具体研究,集中于揭示多样性的民族文学表述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核心观点推进并丰富了文化21.9万字 - 会员
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论集
本书为第四届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土司制度是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各民族统治阶级互相联合、斗争的一种妥协形式。土司制度在社会发展史上的地位与影响为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一个范本,具体表现在:区域社会管理的新模式、文化包容和管控的新实践、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土司治理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书中利用各种文献资料,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土司制度的历史地位进行了深入探讨。文化43.8万字 - 会员
近四十年民族神话研究学术史
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族神话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拙著在前人的基础上,梳理了学术史发展轨迹。第一章是研究对象与学术分析。选择近四十年民族神话研究学术成果为研究对象,然后进行甄辨、阐释,集中分析,探讨出规律性的结论。第二章论述民族神话收集整理期的学术成就,涉及“形象思维”讨论和文化人类学等。第三章分析民族神话理论阐发期的学术成就,论述了方法论热潮、跨学科研究和域外研究等。第四章探讨了21世纪民文化22万字 - 会员
满族民间文学概要
满族民间文学是满族民众集体创作、世代以口头传承为主的一种语言艺术。满族民间文学以口头语言为主要载体,大胆地抒发民众的情感,塑造具有满族民族特点的艺术形象,通过叙述故事展示满族独特的话语构成。满族民间文学往往是世代传承的结果,在传承过程中,被不同的作者不断地加以改编,因而,满族民间文学是满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不是某一个天才作家的创作。阎丽杰著的《满族民间文学概要》是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说部、歌谣文化24.4万字 - 会员
文艺美学探赜
以往的藏族文艺理论研究,多以学科分类为限域展开。本书尝试把握藏族诗学与艺术理论中共享的美学通则,从藏族文学艺术史中的三个经典样板——《诗镜》、唐卡及其量度经和《格萨尔》入手,剖析三种代表性的藏族文艺美学的特征和体系性建构,从而勾描藏族审美精神的核心特质和外在表征。通观经典与民众文化,意在究大端,绘底色,更放眼于未来,探究传统进入当下的路径,回应传统之“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进路问题。文化28万字 - 会员
贵州原生态民族文化探究
贵州各民族在特定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环境中生存与发展中,在历史的积淀中,形成了“多源一体、丰富多彩”的贵州原生态民族文化。本著作透过理论阐发以及对贵州原生态民族文化的种种事象的叙述,从中感触到各族先民们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动、深刻的情景与生存、发展的轨迹,内容主要有三大部分:一是文化生态的理论综述;二是贵州民族文化生态的形成与特征;三是贵州原生态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文化27.5万字 - 会员
鄂温克族文学概论
本书以让更多的读者了解鄂温克族、推广鄂温克族文化、推动鄂温克族文学“走出去”为宗旨。特点有二:一是史料创新,在作家文学部分添加了新的史料,补充了已有研究未涉及的乌热尔图散文、历史文化随笔,以及新世纪成长起来的鄂温克族作家的相关作品,并介绍了部分非汉语写作的散文作品;二是理论创新,引入了话语研究视角,把话语分析方法和文学批评方法有机结合,既兼顾了研究对象的文学特性,又突破了传统文学批评的研究模式,从文化21.2万字 - 会员
草原文化与元代文学研究
在中国文学史上,元代文学是特殊的也是复杂的。这种文学上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根源于元代文化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元代是草原文化、农耕文化、西域商业文明的多元冲突、融合后形成的多元一体文化,这对元代社会环境、政治秩序、文人精神、审美趣味、文学艺术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这个多元一体的新的文化体系中,以蒙古族为代表的草原文化的影响不可忽视。本书探讨的是草原文化对元代文学的影响,以及元代文学对原有文学传统的继承,文化24.8万字 - 会员
文山壮族、彝族铜鼓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地方实践
本书在较全面地参阅和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呈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文山壮族、彝族铜鼓舞在村落社区的活态传承案例,全面、系统梳理铜鼓舞及其文化持有者面临的各类新的发展契机、表现出的整体发展态势及相应的问题等,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研究构架。本书是对集体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与集体性建构之间关系的创新研究,也对中国其他地区传统民间文化利用国家平台实现发展的具体路径探索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文化14.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