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儒学基本常识
舒斯林更新时间:2016-09-22 13:43:54
最新章节:第56章 儒学思想辑录(7)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儒学创立于春秋战国时期,独尊于西汉武帝之时。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中,儒学成为了我国的显学,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对中华文化的熔铸、对中国人性格的形成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了传承和弘扬我国儒学,本书编者编著了《儒学基本常识》以供广大读者朋友阅读或参考。
品牌:青苹果数据中心
上架时间:2012-05-01 00:00:00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本书数字版权由青苹果数据中心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儒学基本常识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第56章 儒学思想辑录(7)
- 第55章 儒学思想辑录(6)
- 第54章 儒学思想辑录(5)
- 第53章 儒学思想辑录(4)
- 第52章 儒学思想辑录(3)
- 第51章 儒学思想辑录(2)
- 第50章 儒学思想辑录(1)
- 第49章 清以后的儒学(4)
- 第48章 清以后的儒学(3)
- 第47章 清以后的儒学(2)
舒斯林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从批评到大众批评
本书是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理论研究的专著,从精英批评研究延展至大众批评研究是本书的科研脉络。上篇精英批评研究,以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为主要研究对象,各个章节的研究内容均立足于中国语境,研究议题均经由中国视角提出。明确了马克思主义批评家的任务,解析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策略,论述了突破西方文化影响的焦虑的方法,从美学角度探讨了唯物主义的伦理学理论,并对西方自由人文主义的悲剧观、无利害文化13.3万字 - 会员
华语电影叙事的文化身份
《华语电影叙事的文化身份》以获奖华语影片为例,以文化研究的视角,从具体的文本话语环境、叙事本体和接受对象出发进行文化认同的解析。综合跨文化语境下不同的叙事文本和批评文本,以比较的视野分析海峡两岸和香港电影叙事的文化身份,由此来审视华语电影叙事中所涉及的文化身份问题,从而考察身份建构的复杂层次话语系统和权力关系。文化12.9万字 - 会员
跨文化沟通与中西文学对话
此自选集是作者多年来从事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以及跨文化交际研究所撰写的学术论文的结集,其中一些文章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反响,具有一定学术创新价值。文集拟分为三编,第一编“跨文化认同”。第二编“跨文化研究”。第三编“跨文化沟通”。本论文集所收入的很多成果在文化认同研究、福克纳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研究以及跨文化交际研究上具有一定的学术借鉴价值。文化18.9万字 - 会员
新北京第三代作家心灵史研究
新北京第三代是北京地区的共和国同龄人,这批与新中国一起成长的优秀作家组成当代文坛半壁江山,影响深远。本书收集整理了其中100多名作家的作品及史料,然后采取“生命史”与“心理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纵向把握他们成长的心灵历程,横向剖析他们各个阶段的心理状态,从整体特征、全托记忆、时空经验、亲子矛盾、怀旧情绪等角度切入,系统研究了他们的心灵发展历程。文化15.4万字 - 会员
十方普觉寺
十方普觉寺位于北京海淀寿安山下,系清朝雍正皇帝赐名。该寺始建于唐朝贞观初年,寺内供奉一尊檀香木卧佛,元代英宗时,复铸造五十万斤铜卧佛一尊,供奉于寺内,民间俗称卧佛寺。十方普觉寺是北京历史最为悠久的寺庙之一,自元代以后,皆为皇家寺庙,规模宏大、等级崇高、藏经众多、景观奇特,而在京师寺庙中颇负声誉。清代,雍正、乾隆年间曾经扩建,且建皇帝行宫。今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17.4万字 - 会员
文化发展论丛·中国卷(2015)
《文化发展论丛(中国卷)》是由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中华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编辑出版的学术集刊,汇集了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湖北大学、中国社科院等高校、研究院所文化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以及较活跃的中青年学者的最新力作。2015年卷围绕中国文化的特性、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中国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儒家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等我国文化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探究、分析,对中外文化差异进行比较研究。文化25万字 - 会员
来自历史与人伦罅隙中的笑声:比较研究中西喜剧意识的审美意蕴
本书通过中西方文学中经典喜剧性作品的解读,比较研究了中西喜剧意识的文化发生、中西喜剧意识的审美要素、审美本质、审美特征、审美风格和中西方关于喜剧意识的理论思考,阐发了中西喜剧意识审美意蕴的共同性与差异性。从最概括意义上说,西方历史理性主义文化中的喜剧意识主要源自社会历史的微妙,中国伦理主义文化中的喜剧意识主要源自伦理道德的迷醉。文化18.8万字 - 会员
差异即对话
本书主推“差异即对话”命题,一方面意在反对某些后现代和后殖民理论家之固执于绝对的不可言说、绝对的他者,以文化差异和特色拒绝异质文化的进入,拒绝文明互鉴、文明对话,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解构价值观上的西方霸权主义,将西方价值地方化、语境化、文化化,而其最终目标则是期以形成“价值星丛”或“文化星丛”。其他篇章多是对文化理论、文学理论以及美学等领域的一些新现象和新问题的探讨,追求学科内、学科间与超学科之价值。文化14.4万字 - 会员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传承(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传承弘扬研究书系)
本书系是清华大学戴木才教授作为首席专家主持的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的研究成果,包括《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传统文化观》《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新命》《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传承》三册,系统研究阐发中华传统文化中核心理念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突出了传承弘扬创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文化21.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