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2章 饭外姊妹篇,异世界的卡明兰达,我所有小说中的男二,盐源拓海
桑荫里的机杼声
春阳晒透吴王村老宅院墙时,严源拓海正蹲在井台边刷手机。屏幕上“口罩核心原料熔喷布价格暴涨30倍“的标题晃得人眼晕,旁边竹筐里刚剖完的桑树枝条还滴着青绿的汁液——这是他三天前从爷爷兽医站后院挖来的野桑苗,根系上还沾着给牛犊敷过草药的黑土。
“又瞅那些糟心新闻?“爷爷严老倌挎着药箱从里屋出来,箱角的铜扣磨得发亮,“昨儿给张屠户家的母猪接生,见他婆娘用棉纱头巾当口罩,那缝补的针脚比我给狗缝伤口还粗。“老人蹲下身拨弄桑苗,指腹蹭过枝条上的芽眼,“你爸在苏城赶制丝织口罩,咱老家这点地,要不真种上几亩桑?“
拓海猛地抬头。爷爷鬓角的白发在阳光下亮得刺眼,想起三天前刚从“江城“撤回玉城隔离时,老人拄着拐杖在村口等他,口罩是用旧被面改的,鼻梁处还别着枚给牲口打针用的废针头当鼻夹。此刻院墙外传来邻居王婶的咳嗽声,拓海把手机往裤袋里一塞:“爷爷,我记得你说过,老辈人拿霜桑叶煮水消毒,它的纤维是不是能纺线?“
严老倌眼睛一亮,转身从堂屋搬出个樟木箱。箱底压着张泛黄的照片:年轻时的他站在桑田里,身边是台老式缫丝机,背景里的吴王村祠堂正挂着“临时医疗站“的木牌。“四九年闹瘟疫,你太爷爷就用桑皮纤维混着棉絮做过防护面罩,“老人指尖划过照片上的缫丝机,“现在缺的不是料子,是把料子变成口罩的机器。“
这话像颗火星掉进拓海心里。他突然想起表舅庞麦在玉城开发区的达隆机械厂——上周视频时,那家伙还苦着脸说数控车床全闲着,“接不到汽车零件订单,机器都快生锈了“。拓海抓起手机拨通视频,屏幕里的庞麦正啃着苹果,身后是空荡荡的车间:“改口罩生产线?可咱们是做精密零件的......“
“数控车床能铣金属模具,你的电火花机床能刻鼻梁条的压纹!“拓海打断他,视线扫过爷爷摆在窗台上的兽用注射器,“你看爷爷这针头,磨平了不就是口罩耳带的打孔器?“严老倌凑到镜头前,把刚切好的桑枝截面怼上去:“桑纤维韧性比棉花强,我试过煮三遍都不断,你们年轻人懂技术,总能让机器认这料子。“
三天后,达隆机械厂的车间里响起了奇怪的轰鸣。庞麦带着工人把数控铣床的程序改了又改,当第一块用桑木废料压制成的口罩模具从机床里出来时,操作台沾满了细碎的木屑。拓海蹲在机器旁,把爷爷晒干的桑叶揉碎筛出纤维,混着从苏城运来的边角蚕丝,塞进改装后的压片机——出来的薄片带着淡淡的草木香,竟比普通无纺布更细密。
“严叔从苏城寄来了超声波焊接机的图纸!“庞麦举着手机冲进车间,屏幕上是拓海父亲连夜画的改装示意图,“他说丝织口罩的耳带焊接和桑纤维片的压合,原理跟缝丝绸旗袍的滚边儿差不多。“这时爷爷拎着个竹篮进来,里面是刚从村里收来的蚕茧:“隔壁李寡妇家的蚕宝宝提前结茧了,她说这茧丝比工厂的更韧实。“
当第一箱用桑纤维和蚕茧丝混纺的口罩从达隆机械厂运出时,吴王村的桑田已泛起新绿。拓海开着货车经过村口,看见爷爷正带着几个老太太在祠堂前分拣桑叶,她们戴着自己做的桑纤维口罩,手指在叶片上翻飞的样子,像极了照片里太爷爷时代的缫丝女工。副驾驶座上放着庞麦塞来的保温杯,杯底沉着几片霜桑叶——那是爷爷说的“给机器操作工润喉的土法子“。
傍晚接到父亲的电话时,拓海正在给数控车床换切割桑枝的刀片。“苏城的医院说,桑纤维口罩贴着皮肤不闷汗,“健司的声音里带着笑意,“有个护士妹子说,闻着有股晒谷场的味道,像她奶奶家的桑园。“拓海望向窗外,爷爷正背着药箱往桑田走,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药箱上弹片的旧痕在余晖里闪着光,像某种跨越时空的机杼声,在这片重新生长的桑荫里,织出细密的守护。
我的所有写作灵感都来源于我的短视频啊,都来源于我上网刷段子啊,我比较喜欢抽象整活,然后呢,我这个人性格是est j,所以你让我原创不可能,但是你让我借鉴啊,放心,我这个人最爱借鉴了,真的,我人送外号好为人者啊严源卡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