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结证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其他病因导致结证

其他导致结证的病因包括外伤、烧烫伤、冻伤、虫兽伤、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癌毒因素。

(一)外伤

外伤包括枪弹伤、金刃伤、跌打损伤、持重努伤等损伤。轻则可引起皮肤肌肉瘀血肿痛、出血,或筋伤、骨折、脱臼;重则损伤内脏,或出血过多,导致昏迷、抽搐、亡阳虚脱等严重病变。此外,枪弹、金刃外伤皮肤肌肉之后,还可因治疗不当或再感邪毒,以致溃烂流脓发为“金疮”。

(二)烧烫伤

烧烫伤多由沸水、沸油、高温物品或气体、烈火等烧烫后引起,属于火毒为患。轻者损伤肌肤,受伤部位一般立即红、肿、热、痛,或起水疱;重者损伤肌肉筋骨,创面如皮革样,或蜡白、焦黄,或炭化,痛觉反而消失;更甚者,创面过大,津液大伤,火毒内攻脏腑,可出现烦躁不安、发热、口渴、尿少、尿闭等症,甚至亡阴亡阳而死亡。

(三)冻伤

冻伤是指人体在极其寒冷的环境中而引起的全身性或局部性损伤,属寒毒为患。全身性冻伤因阴寒过盛,全身阳气尽损,失去温煦和推动血行的作用,而见蜷缩寒战,遍身逆冷,面色苍白,唇舌爪甲青紫,感觉麻木,逐渐昏迷,呼吸微弱,脉细迟。如不及时救治,易致死亡。局部冻伤,多发生在手足、耳廓、鼻尖和面颊部。受冻局部可因寒性收引而致经脉挛急、营血失充,继则因寒性凝滞而气滞血瘀,发为冻疮。

(四)虫兽伤

虫兽伤包括毒虫叮螫,毒蛇、猛兽咬伤等。轻则局部损伤,出现肿痛、溃破、出血等;重则损伤内脏,或出血过多而死亡。其中,毒蛇咬伤则出现风毒(即神经毒)、火毒(即血循毒)或风火毒等全身中毒症状,如不及时救治,常导致死亡。如系疯狗咬伤,则在伤口愈合后,经一段潜伏期,可出现烦躁、惶恐不安、牙关紧闭、抽搐、恐水、恐风等症,多不治而亡。

(五)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包括γ射线、X射线、紫外线、热辐射、长期的机械和炎症刺激、埋入皮下和器官的片状异物、纤维性物质(如石棉、玻璃丝)等,均可导致结证的发生。

(六)化学因素

现已明确,具有导致结证发生的化学物质包括砷、铬和铬酸盐、镍和羰基镍、氮芥、芳香胺类染料中的2-萘胺、4-氨基联苯、4-硝基联苯、苯、煤焦油、润滑油、矿物油、切削冷却油、炭黑、二氯甲醚、氯甲基甲醚、氯乙烯、2-萘胺芥、异丙油和工业用1-萘胺中的2-萘胺杂质等。还有一些动物实验证实有致结证性,但对人体的致结证作用尚不明确的物质,如镉、铍、亚硝酸类化合物和一些芳香类染料。另外,一些有潜在致结证作用的物质也应引起注意,如铅、汞、农药等。

(七)癌毒因素

癌毒是人体在外邪侵袭、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正气亏虚等内外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癌毒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是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体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毒邪。癌毒与痰、瘀、湿等病理因素胶结存在,互为因果,兼夹转化,共同为病,构成恶性肿瘤的复合病机。

1.癌毒的病因

(1)外邪侵袭:

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及特殊的戾气(如EB病毒等)侵袭人体,蕴蓄不解,使得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酿生癌毒,导致肿瘤的发生。随着恶性肿瘤发病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自然界中存在着很多化学、物理及生物致癌物质,这些致癌物质亦可归属于中医外邪的范畴。

(2)情志失调:

七情分属五脏,故七情的过度变化,如长期持久或突然强烈的情志刺激,必然会影响到五脏功能及气血运行,久则酿生癌毒,导致肿瘤的发生。

(3)饮食不节:

饥饱失常或饮食偏嗜,均可损伤脾胃,影响其运化功能,使水谷不化,痰湿凝聚,脾胃虚弱,正气亏虚,无力抗邪,日久亦可酿生癌毒。

(4)正气亏虚:

久病不愈或长期过度劳累,机体气血阴阳耗伤,脏腑功能失调,正虚无力抗邪,易致癌毒外邪入侵,痰、瘀、湿、热等病邪在体内蓄积,日久可化生癌毒,导致肿瘤的发生。

癌毒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癌毒产生之前,就可能存在着脏腑功能的失调、气血阴阳的紊乱,或者有痰、瘀、湿、热等病理因素的蓄积,体内平衡状态被打破或病邪蓄积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酿生癌毒。

2.癌毒致病的特点

(1)起病隐匿,潜伏难察:

恶性肿瘤初起没有任何明显的临床表现,患者难以察觉,每因身体感到不适时经检查才被确诊,此时大多已是中晚期。

(2)走注侵袭,病损广泛:

癌毒走注侵袭是其主要致病特点之一,癌毒随气血运行而走注弥散,至虚之处留着而滋生,与相关脏腑亲和而复发转移。

(3)耗损正气,步入难途:

癌毒一旦伤人,则病情呈进行性发展,虽体质强健者,也难免病情恶化,大多步入难途,正气耗损。

(4)毒邪难清,药力难疗:

癌毒深潜于脏腑组织之中,根深蒂固,胶着难清,并善于广泛侵袭,流窜为患,常规辨治难以奏效。中医临床对癌毒的认定,主要借鉴现代影像与病理学资料,并结合临床表现以确定。凡经病理形态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者,中医癌毒的诊断随之成立。若病灶已切除,且相关肿瘤免疫指标已正常者,中医临床辨治仍可从癌毒立论,复方中加用抗癌解毒药,以防复发。

3.癌毒的特性

(1)猛烈性:

癌毒一旦伤人,则病情进展迅速,虽体质强健者,也难免病情恶化。癌毒内蕴,常导致一些危重证候,如产生剧痛、出血、神昏、鼓胀、恶病质等。

(2)顽固性:

癌毒蕴于体内,难以祛除,故其为病,缠绵难愈。即使治疗后,症状缓解,肿块缩小或消失,但如不加巩固,则很快复萌,再度发展。

(3)流窜性:

癌毒流窜走注,善变不居,难以局限,随血脉流窜全身,并在它处附着为患。此是恶性肿瘤转移播散的根本原因,也是其为病顽固难治的原因之一。

(4)隐匿性:

癌毒虽致病猛烈,易引起危重证候,难建立起对等一致的关系,但在早期,又常隐伏不现,患者症状轻微,难以觉察,致使延误了诊断和治疗。

(5)损正性:

癌毒作为猛烈伤人的病邪,极易耗损气血津液,伤及五脏六腑,导致机体气血津液亏虚,脏腑功能失调,表现出形体消瘦、疲劳乏力、不思饮食等虚损状态。晚期终致五脏皆衰,气血耗竭,甚至阴竭阳亡。

4.癌毒致病的机制

(1)癌毒留结——肿瘤发病之根:

恶性肿瘤病理过程虽复杂,但总由癌毒留著某处为先。癌毒一旦留结,阻碍经络气机运行,津液不能正常输布则留结为痰,血液不能正常运行则停留为瘀,癌毒与痰瘀搏结形成肿块,附着在某处,推之不移。瘤体一旦形成,则狂夺精微以自养,致使机体迅速衰弱,诸症迭起。正气亏虚,更无力制约癌毒,癌毒愈强,又愈益耗伤正气。如此反复,则癌毒与日俱增,机体愈益虚弱,终致毒猖正损,难以回复之恶境。

(2)癌毒走注——肿瘤转移之因:

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一大特点。中医认为,导致恶性肿瘤转移的根本原因是癌毒的流窜走注。当恶性肿瘤发展到一定阶段,可在他处停积,继续阻隔经络气血,酿生痰瘀,形成新的肿块。“最虚之处,便是容邪之所”,故癌毒停留之处,一般为机体虚损之处。

(3)癌毒残留——肿瘤复发之源:

恶性肿瘤经治疗后,可能症状缓解,肿块缩小,甚至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但一段时间后,又常复发,这是影响恶性肿瘤治疗效果的非常棘手的问题。中医认为,恶性肿瘤经治疗后,癌毒之势可能大减,但很难彻底根除,仍有少量癌毒伏于体内,若不加巩固,癌毒逐渐萌生,又可致肿瘤复发。

(4)癌毒伤正——肿瘤恶化之本:

恶性肿瘤形成之后,作为有形之邪,继续损伤脏腑功能,妨碍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不断地转化成痰瘀等病理产物,使肿瘤不断生长。如此,机体的精微物质不断耗损,机体各组织器官失于濡养,正气亏虚,无力抗邪,则病邪日盛而正气日衰,终致病邪猖獗而脏腑皆败,气血耗竭之恶病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