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译评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10 民心: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原文】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译文】

齐国攻打燕国,取得了胜利。齐宣王问道:“有些人劝我别兼并燕国,也有人劝我兼并它。以万辆兵车的国家去攻打另一个万辆兵车的国家,五十天就打下来了,光靠人力达不到这一目的。如果不去兼并,上天会降下灾害来。兼并它,怎么样?”

孟子说:“如果兼并它,燕国百姓高兴,就兼并它。古人有这样做的,周武王就是个例子。如果兼并它,燕国百姓不高兴,就不要兼并它。古人有这样做的,周文王就是个例子。以一个万辆兵车的国家去攻打燕国这个万辆兵车的国家,燕国的百姓却用筐盛着饭,用壶盛着酒来欢迎您的军队,难道会有别的意思吗?只不过想躲开那水深火热之苦罢了。如果您使燕国百姓陷入更加水深火热之中,那燕国百姓也只会逃避而去的。”

【评析】

在军事史上,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仅凭武力征服是不行的,必须赢得对方国家人民的拥护,才能真正赢得胜利。在这段对话中,针对齐国打败了燕国以后是否战占领燕国的问题,孟子回答了齐宣王的问话。孟子认为,打败燕国,不是为了占领燕国,而是给燕国百姓带来福祉,以燕国百姓的喜悦与否,来决定齐国的行为,让燕国的百姓从原有的困境中解放出来,不能让燕国百姓更加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孟子理想中的天下状态乃是一个由一位圣人通过仁德而无需通过战争等强制性力量统治的、统一而没有国家边界的政治秩序状态。”[16]在孟子看来,齐国只有对燕国实现仁政,燕国百姓才能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相反,齐国仅仅只是占领燕国,如果仍对燕国实现暴政,燕国百姓就只能逃避甚至奋起反抗。

本章涉及的成语有:“箪食壶浆”“水深火热”(“如水益深,如火益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