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绪论
一 选题的缘由与研究目标
王锺翰(1913—2007年),中国现代著名清史、满族史学者,中央民族大学历史学终身教授。曾执教于燕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作为从民国时期转变过来的史家,其学术风格根植于中国传统史学的土壤,又受到近现代治史思想与方法的熏陶,治学路径、思想与风格既具有时代的特点,也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对王锺翰史学的深入探讨,有助于窥视中国近现代学术发展的脉络与规律。
王锺翰在清史、满族史领域成就卓著,是继孟森(1869—1938年)、萧一山(1902—1978年)、郑天挺(1899—1981年)之后,在国内清史领域的学者之一。他在燕京大学师从邓之诚、洪业等知名学者,仰慕诸师的学识与治史的严谨之风,这为他偏重考据的风格奠定了基础。
对雍正继位问题,在1949年发表了《清世宗夺嫡考实》一文,指出了孟森研究的不足,这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后来,他相继撰写了《胤祯西征纪实》《康熙敕谕抚远大将军王胤祯档》《胤祯与抚远大将军王奏档》《年羹尧西征问题——兼论雍正西北民族政策》《释阿其那与塞思黑》等文章继续深入研究。总之,关于雍正继位问题,是王锺翰几十年研究的一个课题。因此,对王锺翰这一史学成就的考察有助于认识其史学风格,也有利于加深现代学术界对这一历史问题的了解。
王锺翰在满族史领域的研究成就斐然。他对满族前期的社会经济形态与土地性质的研究引起学术界关注,《满族在努尔哈齐时代的社会经济形态》与《皇太极时代满族向封建制的过渡》为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习与运用唯物史观的较成功之作,也是当时学术界的典范之一。探讨王锺翰对此问题的研究有助于考察其学术路径与风格在1949年前后的变化,也可以看出同时代其他学者学风的转变,以期对认识近现代历史学术发展脉络有促进作用。
王锺翰也对历史文献进行整理与研究。他整理朝鲜《李朝实录》中的女真史料,目前未见学界有深入研究,他参与点校《清史稿》,独自点校《清史列传》《清鉴易知录》《道咸以来朝野杂记》等文献。目前学术界的论述也只是泛泛而谈,没有深入研究。
王锺翰在民族史领域的研究成就卓著。他通纂的《满族简史》、主编的《中国民族史》皆获奖,后者与江应樑[1]所编的《中国民族史》等尚有很多方面可以深入比较、评述,主编的《中国民族史概要》等目前学界没有深入研究。本书力争对上述著述进行系统的评述。
鉴于以往的学者对王锺翰较多的是生平与学术的概括,本书从当时的学术分析,首次结合20世纪的时代发展背景,对其学术成就作更为深入的、系统的探讨,并以此反映当时一批学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学术路径的变化,有利于推进对中国近现代学术史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