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8章 拿联队旗,补裤子?
那一天,李二蛋亲眼目睹了乡亲被屠戮的惨状,那份恐惧和无力感,至今仍啃噬着他的心。
李念乡拍了拍他的肩膀,无声地安慰着。
他再次将目光投向树下的士兵们。
溃兵?不对!如果是溃兵,怎么会有这么多缴获?尤其是那把大佐军刀,绝不是普通溃兵能弄到手的。
而且,看这些士兵的精神状态,虽然疲惫,但眼神中并没有溃败后的沮丧和惶恐。
反而隐隐透着一丝掩饰不住的兴奋?
难道……他们打了一场胜仗?
而且是歼灭了日军高级军官的大胜仗?
李念乡的心头掠过一个大胆的猜测。
就在这时,
一个看上去只有十六七岁、身材瘦高的小士兵,从一堆缴获品里翻出了一面叠得方方正正的旗帜。
旗帜是红色的,上面似乎绣着什么图案,边缘还缀着金黄色的流苏。
小士兵兴奋地将旗帜展开,大概是觉得这料子结实又鲜艳,比了比自己破了洞的裤子,嘟囔着,
“嘿,这膏药旗料子不错,挺厚实,扯块下来补裤子肯定结实!”
他正要动手去扯,旁边一个正在擦拭驳壳枪的李勇,眼尖地看到了,连忙一把按住他,
“哎!小兔崽子,你干啥呢?!”
“排长,这旗子料子好,我裤子破了……”小士兵有些委屈地解释。
“补裤子?你拿这玩意儿补裤子?”
李勇哭笑不得,小心翼翼地从小士兵手里接过那面旗帜,轻轻拂去上面的尘土,眼睛里放出光来,
“你小子知道这是啥吗?这他娘的是小鬼子的联队旗!联!队!旗!”
李勇的声音不大,但“联队旗”三个字却如同惊雷,清晰地传到了正在暗中观察的李念乡耳中。
联队旗?!
李念乡浑身一震,眼睛瞬间瞪得溜圆,死死地盯住了李勇手中的那面旗帜。
没错,那标志性的旭日图案,那金黄色的流苏,那独特的形制……绝对是日军的联队旗!
在日本军队中,联队旗是天皇御赐,象征着联队的荣誉和灵魂,其重要性甚至超过联队长的生命!
按照日军的规定,联队旗一旦丢失或被缴获,整个联队的番号都将被撤销,这是奇耻大辱!
因此,日军在战场上会不惜一切代价保护联队旗。
整个抗战打到现在,中国军队缴获的日军联队旗,屈指可数,每一面都代表着一场极其辉煌的胜利!
“这玩意儿可老值钱了!”
李勇还在对着那个小士兵唾沫横飞地科普,
“知道不?整个华北,不,可能全国都没几个部队缴获过这玩意儿!
这一面联队旗,能换不少物资的,你知道吗?
够咱们团换一茬新装备了!你小子还想拿它补裤子?暴殄天物!真是……”
小士兵听得目瞪口呆,讪讪地挠了挠头。
周围几个原本没太在意的士兵,此刻也都围了过来,好奇地看着那面象征着他们巨大胜利的旗帜。
李念乡的心脏在狂跳。
联队旗!
他们竟然缴获了一面联队旗!
这意味着,他们不仅打赢了!
再联想到那把大佐军刀……难道说,他们把一个日军联队,连同其联队长,都给端掉了?!
这个念头让李念乡倒吸一口凉气。
他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
“走!”李念乡,低喝一声,不再有丝毫犹豫。
李二蛋和大虎虽然没完全明白联队旗的含义,但还是跟着他悄无声息地后退。
离开了榕树区域,退回到了来时的山路上。
“念乡哥,到底咋回事?那些兵……”李二蛋喘着粗气问道。
“先回山洞在说。”
……
李家村几公里外的山洞。
跳跃的篝火映照着一张张焦虑、疲惫的脸庞,气氛凝重。
洞口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随即,三个的身影出现,正是李念乡和李二蛋、大虎。
守在洞口的几个李家村青壮立刻迎了上去,但看到几人那异常严肃、甚至带着几分沉郁的脸色时,原本想问的话都堵在了喉咙里。
洞内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过来,连呼吸似乎都停滞了。
李怀义拄着一根木杖,缓缓站起身,浑浊却依旧锐利的眼睛紧紧盯着自己的侄子。他深知李念乡的性子,若非天大的事情,绝不会是这般神情。
“念乡,外面……是啥情况?”李怀义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问出了所有人关系的问题。
村民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他们最怕听到的,就是那两个字,“鬼子”。
之前的经历让他们对日寇的恐惧深入骨髓。
李念乡疲惫地抹了把脸,让他的面容更显沧桑。
他环视了一圈洞内紧张的族人,最后目光落在族长李怀义身上,摇了摇头。
“不是鬼子。”
这三个字如同天籁,让紧绷的空气瞬间松弛下来。
只要不是鬼子,似乎一切都还有转圜的余地。
“那是……?”李怀义追问,心放下了一半,但另一半依然悬着。
“是溃兵,看样子人不少,从北边过来的。”李念乡的声音低沉,“装备杂乱,有桂军的,也有晋绥军的,甚至……像是被打散后汇合在一起的。”
“溃兵?”人群中响起一阵低语。溃兵虽然不是日寇,但也好不到哪里去。兵败如山倒,这些没了约束的散兵游勇,饿急了、怕急了,抢掠滋扰的事情可没少干。一时间,刚刚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
李怀义眉头紧锁,沉吟道:“溃兵……有多少人?”
“人数不好说,我们没敢靠太近,但估摸着至少有几十号人。就休整在了我们李家村,”李二蛋在一旁补充道。
洞内再次陷入沉默,只有篝火燃烧时发出的噼啪声。
“族长,要不……咱们再往山里躲躲?”一个年轻些的村民忍不住提议,脸上满是担忧。
“躲?”李念乡猛地抬起头,目光如电,扫过说话的年轻人,“我们能躲到哪里去?躲到深山老林里,然后呢?等着粮食吃完,等着冬天冻死饿死?还是等着哪天运气不好,被鬼子或者溃兵搜山找出来?”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股压抑不住的激愤,“鬼子打进来了,国军在败退,整个山西,甚至整个华北,哪里还有真正的安宁之地?我们躲在这里,能躲一时,可躲不了一世!”
“真的还要继续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