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我有800个心眼!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1章 你们是什么人?哪个部分的?

凌晨的深山,寒意彻骨。

张峰带领着队伍,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林间艰难行进。

他的右臂用染血的纱布草草包裹着,固定在胸前,青色的军服上沾满了泥浆和草屑,脸色因失血和疲惫而显得有些苍白。

然而,他的眼神依旧锐利,不断扫视着周围的环境,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昨夜的激战和随后的急行军,几乎耗尽了所有人的体力,但没有人敢停下脚步。他们刚刚端掉了鬼子的炮兵阵地,可以想象,愤怒的日军必然会像疯狗一样展开疯狂的报复。

青峰岭已经不再安全,他们必须尽快转移到更隐蔽的地方。

队伍行进的速度并不快,伤员和沉重的武器弹药拖慢了步伐。战士们默默地咬着牙,互相搀扶着。

李勇紧跟在张峰身后,他那把标志性的大刀斜背在身后,刀柄上的红缨在雾气中若隐若现。

他看着周围越来越陌生的环境,眉头紧锁,凑近张峰低声说道:“峰哥,我们是不是已经进入敌占区腹地了?这地方太偏了,地图上都没明确标注,万一撞上鬼子的大部队或者碰上铁杆汉奸的维持会……”

他的担忧不无道理。他们一路向西,早已偏离了根据地的常规活动范围,进入了日伪势力相对稳固的区域。

在这里,他们就像是闯入狼群的孤羊,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引来灭顶之灾。

张峰停下脚步,抬起左手示意队伍暂停。他靠在一棵粗壮的松树上,喘了口气,从怀里掏出那张缴获的、已经有些破损的日军军用地图,仔细辨认着。地图上的等高线密集而杂乱,显示着他们正处于一片连绵起伏的复杂山地之中。

“我们别无选择。”张峰的声音有些沙哑,“越是深入,鬼子的防备可能反而越松懈,他们想不到我们会往这个方向钻。而且,弟兄们需要休整,伤员需要处理伤口,弹药也需要补充。一直这么跑下去,不等鬼子追上来,我们就先垮了。”他指着地图上一个不起眼的小标记,“看这里,前面大概五里地,应该有个小村落。我们去那里看看情况,如果安全,就地休整一下。”

“村落?”李勇的眉头皱得更紧了,“敌占区的村落……恐怕不安全吧?万一有汉奸……”

“我们这边伤员,不能长时间奔走,现在也需要修整。”

“所以要你去摸摸情况。伤员我这边原地修整照顾。”张峰拍了拍李勇的肩膀,眼神中充满了信任,“你带几个机灵点的弟兄,先悄悄摸过去,查探清楚。记住,安全第一,不要惊动任何人。如果村里有鬼子或者伪军,立刻撤回来。如果没有,看看村子的规模,有没有可疑的人员,尤其是……有没有可能是我们的同志或者友军。”

李勇重重地点了点头:“明白!”

张峰又叮嘱了几句,让他挑选了四个身手敏捷、经验丰富的老兵,组成了一个侦察小队。

大部队在距离村落约一里外的一处隐蔽山坳里暂时停下,构筑了临时的警戒哨。战士们抓紧时间靠着树干或石头坐下,有的拿出干粮啃几口,有的则闭目养神,恢复体力。张峰则在警卫员的帮助下,重新处理了一下手臂的伤口,简单的消毒和换药让他疼得直咧嘴,但他始终没有发出一声呻|吟。

与此同时,李勇带着侦察小队,如同几道融入林间的影子,悄无声息地朝着地图上标记的村落方向摸去。他们尽量利用地形地物隐蔽身形,动作轻盈而迅速,像经验丰富的猎人一样,仔细观察着周围的蛛丝马迹。

大约半小时后,一个小小的村落轮廓出现在他们眼前。村子不大,稀稀拉拉地散布着十几间茅草屋和土坯房,坐落在一个小山坳里,显得有些破败和萧条。村口歪歪斜斜地立着一块早已模糊不清的石碑。

整个村子静悄悄的,仿佛一座空村。

李勇打了个手势,小队成员立刻分散开来,占据有利位置,互相掩护。

他自己则带着一名战士,压低身子,沿着村边的灌木丛,小心翼翼地向村子中央靠近。

就在他们接近一间看起来相对完好、似乎还隐隐有炊烟飘出的茅草屋时,屋内突然传来一阵压抑的、似乎是争执的声音。

“……都什么时候了,还想着走?我们这点人,能冲到哪里去?外面全是鬼子!”一个粗哑的嗓音说道。

“不走?留在这里等死吗?连长,我们的电台坏了,联系不上团部,弹药也快打光了,伤员还这么多……”另一个声音显得有些焦急。

“闭嘴!再想想办法!三五七团没有孬种!”粗哑的嗓音厉声喝道。

三五七团?

李勇的心猛地一跳!晋绥军三五七团?是友军?!

他立刻向身后的队员打了个手势,示意保持警戒,然后深吸一口气,提高了声音,用约定俗成的暗语喊道:“云龙兄!是你吗?我是李逵啊!”

这是军内部流传较广,用于识别友军身份的土话暗号,虽然不标准,但在这种敌后环境下,往往比生硬的口令更实用。

屋内的声音戛然而止。

片刻之后,茅草屋的门“吱呀”一声被拉开了一条缝隙,一支黑洞洞的枪口先伸了出来,随即是一张布满风霜、警惕万分的脸。那人上下打量着李勇和他身后的战士,目光锐利如刀。

“你们是什么人?哪个部分的?”那人沉声问道,枪口依旧没有放下。

李勇举起双手,示意自己没有敌意,同时仔细观察着对方。这人穿着一身同样破旧但能看出是晋察冀军制式的灰色军装,眼神中充满了警惕。

“我们是路过的抗日队伍!”李勇朗声回答,同时暗暗打量对方的装备,“刚刚在青峰岭跟鬼子干了一仗!听到这里有动静,过来看看!你们是晋绥军三五七团的弟兄?”

听到“青峰岭”和“跟鬼子干了一仗”,屋内的气氛明显一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