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3章 蓉愿拜为义父
贾蓉听了这话,面色复杂难明。
小阁老何许人也?那可是两朝元老、内阁首辅严嵩的独子!
严阁老权倾天下十数年,门生故吏遍布朝野,一人之力足可与整个四王八公相抗衡。
因此,四王八公与严阁老说是相互合作,实则是以严阁老为主导。
侯爷固是最得圣上信重,然毕竟根基浅薄,骤然与这般庞然大物对上,岂能落得了好?
可侯爷偏就答应了,偏就斩钉截铁的答应了!
贾蓉不由想起了自己那即将逝去的亲生父亲。
若今日自己跪地乞求的是父亲大人,他会帮自己出头吗?
答案不言自明:想都别想!
出头是不可能出头的,把自己暴打一顿才是贾珍做得出来的事!
贾珍他只会欺软怕硬!
当儿子的不能违逆父亲,因而自己便成了最软弱可欺的!
贾珍殴打家仆或会犹豫一二,打起他来则全无顾虑!
死得好!
倘使嘉靖侯为我生父,何至于枉活这十余年?
又看了眼贾琏。
琏二叔是来劝侯爷的。
是了,本宗的宁府都不会给自己出头,遑论荣府?
唯有嘉靖侯……
贾蓉终是动情的涕泗横流。
“姑…吸溜…姑父待侄儿恩同再造,若不弃,蓉愿拜为义父!”
闻听此言,许文若手中的筷子都松了一下,手指条件反射的捏紧,使得筷子发出清脆的啪嗒声。
你也想当贾奉先?
贾琏大惊之下正欲劝说,却被这筷子声生生止住。
许文若冷漠道:“此事休提,我不过路见不平,非是为你拔刀相助。”
贾蓉脸上的感动凝滞了,很快在悄然间变得如丧考妣。
不,他妈逝去多年,爹也正在死去。
可以说贾蓉真丧考妣之时也未曾如此失落!
但贾蓉又很快安慰自己,不做义子,当个被侯爷爱护的侄儿亦不失为一件美事。
便又破涕为笑,“侄儿省得。”
……
“什么?”
贾母大惊失色,“侯爷要为蓉儿出头?”
贾琏回道:“侯爷听罢蓉哥儿泣诉,当即站将起来,言‘不拘大阁老小阁老,断无强抢民女的道理’。”
“我欲劝解一二,奈何侯爷心意已决。”
贾母皱眉道:“侯爷到底是个急公好义的,又年轻气盛,哪知世事艰难。”
“秦家女又未曾过门,让与那小阁老又如何?怎么也弱不了侯爷的气势。”
王夫人亦是忧心忡忡,严党之势其兄王子腾亦多有言及。
虽不似前些年只手遮天,仍是不可小觑。
准女婿甫一回京就与其正面对垒,恐非长久之计。
元春则是另有计较:
“侯爷虽年少,却非莽撞无谋之辈,不是蓉哥儿几句话就能说动的,他如此行事定有深意。”
贾母道:“若真有深意倒好,怕就怕他当惯了边将,不懂和这股子文臣打交道的道理。”
“先荣国在时,亦多有抱怨,言此等老奸巨猾之辈,明着来无甚可惧,暗地里阴险手段却是难防。”
“我们这些年长的既知了,也要与侯爷分说才是。”
元春又说:“老祖宗说的在理,但这回不是侯爷找事儿,而是事儿找上了我们贾家,借着贾家欲让侯爷丢面儿。”
贾琏点头道:“这关窍,我亦想到了。我们贾家自是不敢同严阁老做对,丢脸也就罢了,侯爷却是受不过这个委屈的。”
贾母差点忘了这是自家的事,面儿上有些挂不住。
元春惯是思虑周全的,又入宫深造了一番,且不论;
琏儿从来只办事利索,虑事竟也有了几分长进?
“侯爷毕竟年少,受了严阁老几分委屈,别人也只当笑严阁老以老欺少罢了。”
元春想了想,再直接反驳未免伤到老太太,于是故作蹙眉状,话也只说一半。
“恐怕还不止是侯爷的事。”
贾母果真奇道:“竟还有更要紧的干系?”
元春微微颔首:“世人皆知侯爷乃圣上心腹爱将,如今立不世之功提拔回京,下一步就要顺理成章的接管京营,威势一时无二,宵小之辈也只能忍气吞声。”
“严阁老这时跳出来,看似对贾府趁火打击,实是削弱侯爷的威势,若从了他们的愿,往后蝇营狗苟之辈少不得纷至沓来。”
“如此,圣上的天威也有所折损啊。”
贾母又是一阵感怀:“他们倒是神仙打架,可叹我贾府只沦作一个引子。当年一门两公之时,何人敢如此小觑,唉~”
贾琏自觉身为贾府男儿,堕了祖宗颜面,脸上就有了愧色。
但想了想自己老爹,便又安然自若起来。
论及不肖子孙,两府几辈人中,各有各的不肖,该排到他前头的多了去了。
先不提吃了大败的东府老太爷,再不论抛家弃子的敬老爷。
珍大哥是其中最出挑的一个,自己老爹也只是略输一筹。
他贾琏哪怕什么都不作,也已经赢了他们太多太多。
贾母道:“如此可见,侯爷也是个有智慧、识大体的,不过区区几句话的功夫就已经想到了这一层。”
“也难怪他年少封侯。”
又拉过元春的手,笑着欣慰道:
“我看大丫头的伶俐也是不遑多让,以后啊,老婆子少不得还要多请教你呢,好在离着不远,我这把老骨头还走得动,不然以后想看看好孙女怕是都不成咯。”
众人无不跟着笑。
“不过呀,嘉靖侯毕竟是个有能为的,料想外事需你劳神的也不多,大丫头学着如何治家才是重中之重。”
元春应道:“孙女儿省得。”
贾母颇为满意,又对王夫人道:“以前那阳明先生曾言知行合一,我看有几分道理,大丫头知道的不少,实务却少有操持。”
“趁着还没嫁过去,你不妨让她自己在我们府多熟悉一二,莫要过去了被下人欺瞒。”
王夫人笑着称是。
消息不出半日就传遍了荣国府,管事们皆打招呼,务必小心挨过这一严打时期,莫要犯事。
贾府下人看人下碟的本事自是炉火纯青,自大姑娘从宫里回来起本就没人敢怠慢那边的人。
这几日下人们你一言我一语,愣是琢磨出东府被抄多是因大姑娘的婚事。
于是元春在他们那儿的地位又拔高一层,与大姑娘院儿里的丫鬟往来也都仔细得紧。
管起家来倒是没有意料中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