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史话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崂山,是国务院首批审定公布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不但风景怡人,山光海色让人流连忘返,而且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底蕴丰厚,是文化名山。成书于十六国时期的《齐记》载曰:“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元代著名道士丘处机七次来崂山,写诗百余首颂赞,《上清宫》其十诗中感慨:“五岳曾经四岳游,群山未必可相俦。只因海角天涯背,不得高名贯九州。”明代山东巡抚赵贤游遍全国名山,高评崂山乃“海上名山第一”。

一沙一世界,一山一史话。崂山的地貌形胜,有其独特的魅力,“神窟仙宅”“洞天福地”等美誉是对大自然这一杰作的盛赞。天地之辉光,有人文方臻妙境。“洞天福地”的崂山,留下了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宗教人士等的足迹。秦始皇、汉武帝登山寻仙,唐玄宗遣人炼丹,逄萌、郑玄、明僧绍书院授徒,李白、吴筠论道赋诗,苏轼三访崂山。元代礼部尚书王思诚、侍御史张起岩、文人戴良,明代监察御使蓝田、大学士高弘图、御使黄宗昌、山东提学邹善和陈沂,清代著名学者顾炎武、王士祯、翰林尹琳基等,或登临题字,或赋诗记游。“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清代文学家蒲松龄,诗歌咏崂山海市,小说写崂山传奇。近代改良思想家康有为,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现代著名学者蔡元培、闻一多、沈从文、梁实秋、郁达夫、郭沫若、臧克家、贺敬之等,也先后登游,无不高览远眺,慨当以慷。

山之雄奇,海之广阔,与历代的建置金石,以及历代贤达的足迹诗文等,合写了这一天地间美妙的自然人文史话。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财富和资源,同样,悠久的历史文化也是一著名景点的财富和资源。对崂山自然景观及其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整理,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相协调,既是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推动,也是对宣传崂山、展示崂山,提高崂山知名度和影响力之工作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