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类起源神话母题实例与索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4 母题实例的选取

母题实例是母题编码的基础和依据,同时与母题编码又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4.1 母题实例

母题实例是为说明相对应母题的存在而从神话作品或相关文类中提取的例证。这些实例一般以言简意赅的形式对相应母题做出叙事性补充性说明。有些例证也可以视为该母题下一层级的母题。

4.2 神话材料范围

4.2.1 实例源于特定的神话材料

本书所有母题实例主要来源于目前公开出版发行的中国各民族神话文本,同时,也包括其他一些可以考证的文本或田野调查。

4.2.2 神话文本的主要来源

由于母题的重点并不在于关注一部作品的完整叙事,所以关注的材料也没有必要完全专注它是不是一个真正的“神话文本”,重点在于看它是不是属于“神话元素”。本书使用的材料一方面以学术界公认的神话文本为主体,同时兼顾史诗、传说、民间故事等叙事文学或其他宗教典籍乃至仪式阐释中带有神话元素的叙事。W编目共涉及中国神话文本2万余篇。这些神话资料的主要来源如下:

(1)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民间文学类丛书。如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ISBN中心出版,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卷本)、中华民族故事大系编委会编《中华民族故事大系》(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16卷本)、白庚胜总主编《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知识产权出版社,县卷本)、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丛书《故事大系》系列的《各族民间故事选》(上海文艺出版社,分年度分民族卷本)等。

(2)神话作品结集或集成类出版物。如满都呼主编《中国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神话故事》(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谷德明编《中国少数民族神话》(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陶阳、钟秀编《中国神话》(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姚宝瑄主编《中国各民族神话》(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书海出版社2014年版,15卷本),农冠品编注《壮族神话集成》(广西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等。

(3)能够进行神话析出的代表性工具书。如中国各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词典编审委员会编《中国各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词典》(学苑出版社1990年版),吕大吉、何耀华总主编《中国各民族原始宗教资料集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分民族卷本),袁珂编著《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版),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编《各民族族文化大观》(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分民族卷本)等。

(4)与中国各民族神话有关的学术著作。如马昌仪编《中国神话学文论选萃》(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年版),那木吉拉《中国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神话比较研究》(学习出版社2010年版),王宪昭《中国少数民族人类起源神话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杨利慧、张成福编著《中国神话母题索引》(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3年版)等。

(5)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及各民族单行本文学史。如马学良、梁庭望、张公瑾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毛星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攸延春《怒族文学史》(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等。

(6)未公开出版但具有权威性的内部资料性质的出版物。如各省(市、州、县、区)三套集成办公室或领导小组收集整理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县、市、区卷本),研究机构或各地文化部门编印的地方性文化资料,如陶立璠、赵桂芳等编《中国少数民族神话汇编》(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印)等。

(7)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报纸中涉及的神话。如《民族文学研究》、《黑龙江文艺》、《山茶》等。

(8)个人田野调研搜集的神话材料。包括笔者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民族地区采集的各类神话故事。如2005年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对拉祜族、佤族神话调查采集整理等。

(9)网络资料。如中国知网、中国民俗学网、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网、读秀、一些少数民族地方性网站等。

本书所使用出版物信息在文中已作出详细标注,以示致谢。

4.3 材料的使用

4.3.1 实事求是地使用神话材料

本书认为,在神话母题实例选取过程中,既要对神话文本做出科学的界定,同时又不能强求所有的人按照同一个标准去分析所有的问题。有时一个看似固化了的神话文本,由于时代的变迁也会滋生出许多新的含义,从这个角度看,实例的质量与选择的材料数量或质量有关。

4.3.2 关注神话文本的多样性

从神话文本提取母题实例过程中,兼顾了神话文本的异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流传于不同地区的同一部作品。

(2)不同讲述人讲述的同一部作品。

(3)不同搜集者搜集的同一部作品。

(4)不同出版物收集的表述上有差异的同一部作品。

4.4 母题实例提取

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个具体母题的实例都应该完全反映该母题的内涵与外延。事实上,在具体母题实例的选择与表述上,更多体现出的是实例与母题的相似性。这与特定文化现象分析的个体差异性有关。

4.5 本书关于母题实例的提取遵循的原则

4.5.1 关联性原则

实例的选取力求与相对应的母题具有最直接的例证关系。

4.5.2 客观性原则

实例的生成力求源于资料的真实可信。

4.5.3 概括性原则

实例的表述力求言简意赅,并能引导读者对相应母题的信息有所了解。

4.6 母题实例的表述

4.6.1 母题实例表述的具体内容与形式

参见本书《凡例》:“4.1 实例表述的构成”和“4.2 实例表述内容”。

4.6.2 一个母题实例的数量

本书在表述过程中,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1)有的母题暂时没有合适的实例。这类情况在行文中保持空缺。

(2)一个母题有一个实例。这种情况并不代表这个母题没有其他实例。只是因为目前文本或实例取样对象的限制,暂时只选取一个。

(3)一个母题有多个“实例”。一个母题有多个实例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也体现出母题的基本特征。其中,这些实例可以表现为一个民族有多个不同神话文本,也可以表现为不同民族的不同神话文本。如,在一个民族有多个不同神话文本的情况下,为了凸现某些母题的具体表述细节或流传情况,同一个民族对同一个母题的相似描述也会一一列出,如“[W1713.2]日月婚生星星”母题,不同地区的壮族神话文本对此有不同的叙述:

续表

4.6.3 实例的出处

4.6.3.1 关于出处的标注

在现有条件下,本书采取神话来源出版信息全面呈现的形式,对原作品信息缺失的情况,本书则尽可能加以核实补充。书中增加部分用“()”标出,以便于使用者进一步考证。其作用是有助于中国神话母题W编目数据集成的网络检索的精准定位与神话数据的规范化应用。

4.6.3.2 关于多个出处

同一个“实例描述”有时会有两个以上“文本出处”,这类情况有的源于不同讲述人,有的源于不同的采录者,有的源于不同的出版物,具体情况需要查对出版物原文。列举这些文本及出处便于读者查找出版物信息和进行全面的比较分析。通过这些数据呈现的文本细微差异,也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不同出版物对相同或相近神话文本的处理情况,进而进行版本比较研究。

4.7 本书母题实例采集和表述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

4.7.1 实例表述的不完整性

本书母题实例的表述力求短小精悍,有的作出了必要的注释。但根据有限的表述空间,有的实例可能会因为语境的切割造成理解方面的困难。对此,需要研究者根据该母题的出处提示,查阅原文。

4.7.2 关于神话母题的民族标识

汉语古代典籍(诸如《山海经》、《淮南子》、《穆天子传》、《水经注》等)中的许多神话母题的民族归属已难以作出明确的考察和界定,根据流传版本的语言归属,在本书中暂列为汉族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