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美学探赜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理论构建的文化基因与复调阐释

第一最好不相见,

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

如此便可不相思。

——仓央嘉措


dang po ma mthong mchog pa

sems pa shor don mi ˈdug

gnyis pa ma ˈdris mchog pa

sems ˈjaˈ las don mi ˈdug

tshangs dbyangs rgya mtsho[1]

什么是本书的问题语境和问题意识?藏族文化拥有自己的美学与文艺理论吗?如果有,它有什么样的理论背景、知识样态和文化生态?如果有,它有什么样的宏观背景、历史变迁、流传方式?如果有,它有什么样的学科构架、特色内容、时代特点和创新空间?笔者所面对的是这样一个巨大的空白,已经有很多先行者留下了他们的脚印,但建构这样一个理论体系和学科系统,仍需要后来者具有开拓者的勇气和毅力。当然,也需要时间。

由此我们不得不正视当下藏族文艺相关研究中存在的大量问题。今天,从学理上我们不能仍然沉浸在百余年来西方制造的“西藏热”思路中,从路径上我们不能拘泥于对西式藏学的理路和架构的亦步亦趋;从方法上我们不能沉迷于简单资料的重复堆积。我们既需要清理起步时的根基,弄清楚学术研究的现状,也需要为下一步的理论探寻准备好合适的技术路线和合理的理论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