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00章 卷一百五十一·后晋高祖本纪(下)
天福五年(公元939年)春正月丁卯朔日,石敬瑭驾临崇元殿接受朝贺,仪式上的仪仗护卫都依照规定的形式进行。随后降下诏令发布德音:“截至天福三年年末,公私所欠的债务,一概免除。”壬申日,蜀人侵犯后晋西部边境,群盗张达、任康等人劫掠清水德铁之城来响应蜀人。癸酉日,湖南方面上奏,闽人杀死了王昶,并诛灭其家族,王延羲顺应民众的意愿而平定局势、掌控局面。甲戌日,后晋派遣宣徽使杨彦询出使契丹。辛巳日,皇子、开封尹、郑王石重贵加官检校太尉。己丑日,回鹘可汗仁美派遣使者进贡良马和白玉,以感谢后晋对他的册封任命。庚寅日,后晋任命二王后、前右赞善大夫、袭酅国公杨延寿为太子左谕德,三恪、汝州襄城县令、袭介国公宇文颉增加食邑三千户。辛卯日,后晋将绛州升为防御州。癸巳日,后晋任命左神武统军陆思铎为右羽林统军,任命陇州防御使何福进为右神武统军。甲午日,太常少卿裴羽上奏:“请求追谥唐庄宗皇后刘氏为神闵敬皇后,明宗皇后曹氏请追谥为和武宪皇后,闵帝鲁国夫人孔氏请追谥为闵哀皇后。”石敬瑭同意了这一请求。丙申日,河中节度使安审信上奏:“军校康从受、李崇、孙大裕、张崇、于千等人率领所部士兵作乱,不久就被平定了,此次事件中死亡五百人。”
二月丁酉朔日,沙州归义军节度使曹义金去世,后晋追赠他为太师,让他的儿子曹元德承袭其职位。乙巳日,御史中丞窦贞固上奏:“在国忌日,宰臣跪炉焚香,文武百官列坐。我私下认为这种礼例有所不妥。如今请求宰臣仍旧跪炉,百官依照班序站立。”石敬瑭下诏同意了这一请求,并且下令在行香之后供养一百个僧人吃饭,永远作为固定的制度。庚戌日,北京留守安彦威前来朝见,石敬瑭对他抚慰接待十分优厚,赏赐上等美酒。壬子日,后晋将中书门下平章事升为正二品。丁巳日,青州节度使、东平王王建立前来朝见。己未日,后晋将中书门下侍郎定为清望正三品,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定为清望正四品。
三月丁卯朔日,右散骑常侍张允改任礼部侍郎。辛未日,宋州归德军节度使、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刘知远加官特进,改任邺都留守、广晋尹,掌管军队的职责依旧不变。后晋任命兖州节度使李从温为徐州节度使,任命北京留守安彦威为宋州节度使。壬申日,石敬瑭下诏朝臣回家探望父母时,依照天成年间的惯例颁发赏赐茶和药。癸酉日,后晋任命青州节度使王建立为昭义军节度使,进封为韩王,并且割出辽州、沁州二州作为昭义军的属郡,因为王建立本是辽州人,这样做是为了成就他衣锦还乡的美事。后晋任命晋州节度使李德珫为北京留守,任命潞州节度使皇甫遇为晋州节度使。当天,容州节度使马存去世。甲戌日,后晋任命给事中李光廷为左散骑常侍,亳州团练使李式为给事中。乙亥日,相州节度使桑维翰加官检校司徒,改任兖州节度使。许州节度使杜重威改任郓州节度使,河中节度使安审信改任许州节度使。丁丑日,长安公主出嫁,驸马都尉为杨承祚。戊寅日,石敬瑭下诏:“中书门下五品以上官员在两省上任时,宰臣押角的礼仪;及第举人同主司选择风景优美之处举办筵宴,以及中书舍人穿着靸鞋接见举人;兼兵部、礼部引人过堂之日在幕次设置酒食会客等行为,一概应该废除。”己卯日,后晋任命前枢密使刘处让为相州节度使。辛巳日,湖南派遣牙将刘勍领兵大破溪峒群蛮,收复溪、锦、奖三州。丁亥日,后晋任命秦州节度使康福为河中节度使,任命徐州节度使侯益为秦州节度使。庚寅日,石敬瑭驾临明德楼,为昭义军节度使王建立饯行,赏赐玉斧、蜀马。甲午日,石敬瑭下诏吏部三铨,允许在四季中选拟官员并随即上奏,不在团甲的限制范围内。
夏四月丙申朔日,石敬瑭在永福殿宴请群臣。戊戌日,曹州防御使石晖去世,石晖是石敬瑭的堂弟。礼官上奏:“天子为五服之内、原本服丧期为一周年的亲属,哭三次就停止。”石敬瑭同意了这一建议。己亥日,后晋停止洛阳、京兆进献苑囿中的瓜果,这是出于怜惜百姓的辛劳。壬寅日,以右仆射身份退休的裴皞去世,后晋追赠他为太子太保。丙午日,石敬瑭下诏说:“承旨这个职位,是秉承当时君主的旨意。如果不是皇帝身边亲近的重臣,无法禀承朕的旨意、传达朕的话语。因此在大朝会时宰臣承旨,草拟制诏时学士承旨,如果不加以区别,如何体现等级威严呢?除了翰林承旨之外,殿前承旨应该改为殿直;密院承旨应该改为承宣;御史台、三司、阁门、客省所有的承旨,都下令另外确定其名称。”庚戌日,后晋任命沧州节度使马全节为安州节度使。礼部侍郎张允上奏,请求废除明经、童子科。石敬瑭同意了这一请求。于是下诏宏词、拔萃、明算、道举、百篇等科一并停止。
五月癸酉日,宋州进贡两歧的瑞麦。甲申日,后晋任命前徐州节度使苌从简为右金吾卫上将军。丙戌日,安州节度使李金全反叛,石敬瑭下诏新授任的安州节度使马全节率领洛、汴、汝、郑、单、宋、陈、蔡、曹、濮十州的军队去讨伐他。任命前鄜州节度使安审晖为副帅,任命内客省使李守贞为都监,并且派遣供奉官刘彦瑶带着诏书去晓谕李金全。李金全命令麾下的齐谦带着诏书送给淮夷,云梦人齐岘斩杀齐谦,将诏书送回朝廷。辛卯日,昭义节度使、韩王王建立去世,石敬瑭停止上朝两日,追赠他为尚书令。
六月(此处原文有缺失推测)壬寅日,以少府监身份退休的尹玉羽去世。癸卯日,淮南使者李承裕取代李金全,李金全向南逃走,李承裕率领两千淮兵守卫安州城。甲辰日,马全节从应山县进军到大化镇。戊申日,马全节与鄂州贼军在安陆之南列阵交战,经过三次战斗后攻克敌军,斩首三千级,生擒一千余人。供奉官安友谦冲锋在前奋力作战,奋不顾身。马全节赞赏他的忠诚勇敢,让他驰马献上捷报,安友谦中暑死在路上。当天,石敬瑭削夺李金全的官爵。丁巳日,淮夷伪校李承裕率领众人抢掠城中的资财货物后逃走,马全节入城安抚城中遗留的百姓,派遣安审晖率兵追击李承裕,将其擒获并斩杀。捉住了淮军的伪都监杜光邺,以及淮南军五百余人,马全节派人向朝廷进献露布报告捷讯。石敬瑭说:“这些人有什么罪呢,都给予丰厚的赏赐后放他们回去。”癸亥日,道士崇真大师张荐明被赐予通元先生的称号。当时石敬瑭喜好《道德经》,曾经召张荐明讲解其中的义理,石敬瑭很满意,所以有了这一任命。不久石敬瑭命令张荐明将《道》《德》二经雕刻成印版,命令学士和凝另外撰写新的序文,放在卷首,让其颁布施行于天下。
秋七月甲子朔日,后晋将安州降为防御使额,将申州隶属于许州。丙寅日,安州节度使马全节加官检校太尉,改任昭义军节度使。前鄜州节度使安审晖加官检校太傅,任威胜军节度使。丁卯日,湖南上奏:派遣天策府步骑将张少敌率领五万士兵,楼船百艘,驻扎在岳阳,准备进军讨伐淮夷。甲戌日,宣徽使杨彦询加官检校太傅,充任安国军节度使。乙亥日,以户部尚书身份退休的郑韬光去世,后晋追赠他为右仆射。戊寅日,福州王延羲派遣商人从小路进贡表章陈述自己的情况。戊子日,宿州上奏,淮东镇移送的牒文称:“本国向贵国皇帝上奏书说:‘长久以来增加了景仰羡慕之情,却没能会面接触。只是遵循战国时期的规矩,冒昧地参与睦邻友好之道。前一段时间安州出现变故,有人逃脱危难前来归附,边境的将领贪图功劳,趁机占据营垒。况且时机策略在哪,实在是茫然难以申述。无论好坏都是凶险的,这是《易经》的明确义理;一味进取不知停止,也是有悖圣人之道的。恰好遇到暑雨频繁,江波上涨,指挥还未到达,事实却已经发生变化。如今承蒙您的咨询,恳切地表达了旨意,归还了我方的俘获人员,显示出您的英明仁爱。但军法和朝廷规章,彼此都有规定;扬名和建立德业,是非曲直相差很大。虽然知道您有好生之德,但不敢接受您的命令。杜光邺等五百零七人,已经下令让他们返回淮北。’”石敬瑭回复书信说:“前些日子安陆发生灾祸,与汉阳产生冲突,在三伏天的炎热中,调动了两朝的军队。没想到边境的统帅,不遵循上级的谋略,等到收复城池,才了解事情的本末。不久已经释放了那些俘虏,让他们回到家乡,不仅是顾念为国家效命的人,也是为了促进与邻国的友好关系。如今收到您的来信,将要整肃朝廷规章,希望您遵循宽恕罪行的条文,发扬崇尚仁爱的美德。请再次下令让杜光邺等人归还。”不久后晋派遣使者押着杜光邺等人到桐墟渡淮。淮水中有棹船,甲士阻拦,杜光邺等人向南去没有成功。石敬瑭下诏让杜光邺等人回到京师,授予他们官职,那五百名士兵,组建为显义都。
天福五年(公元939年)八月丁酉日,石敬瑭前往西郊视察庄稼生长情况。己亥日,详定院将先前奉诏详细制定的冬正朝会礼节、乐章、二舞行列等事项上奏呈上,相关事宜记载于《乐志》中。庚子日,后晋任命前金州防御使田武为金州怀德军节度使。辛丑日,后晋将复州、郢州二郡升为防御使额。戊午日,左龙武统军相里金去世,石敬瑭为此停止上朝一日,追赠他为太师。己未日,以太子太师身份退休的范延光在河阳去世,石敬瑭停止上朝两日,追赠他为太师。
九月丁卯日,宰臣李崧加官集贤殿大学士,后晋任命翰林学士承旨、户部侍郎和凝为中书侍郎、平章事。丙子日,后晋废除翰林学士院,其公务一并归到中书舍人处理。丁丑日,后晋任命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李慎仪为右散骑常侍,任命翰林学士、左右补阙李浣为吏部员外郎,任命右散骑常侍赵元辅为太子宾客,任命太子宾客韩恽为兵部尚书,任命右谏议大夫段希尧为莱州刺史。甲申日,西京留守杨光远加官守太尉、兼中书令,充任平卢军节度使,被封为东平王。戊子日,后晋将东京上源驿改名为都亭驿。
冬十月丁酉日,石敬瑭下制令:天下兵马元帅、镇海镇东浙江东西等道节度使、中书令、吴越王钱元瓘加官守中书令,充任天下兵马都元帅。戊戌日,户部尚书姚顗去世,石敬瑭停止上朝一日,追赠他为右仆射。癸卯日,湖南方面上奏:福建的王延羲与弟弟王延政相互发动战争,在内部互相攻伐。甲辰日,后晋将莱州升为防御使额,让汝州防御使杨承贵兼任此职。任命新授任的莱州刺史段希尧为怀州刺史。丁未日,契丹使者实里前来访问,送来一百匹马以及玉鞍、狐裘等物品。(《辽史》记载:会同三年三月戊辰日,契丹派遣使者出使后晋;乙未日,后晋派遣使者前来朝见。四月壬寅日,契丹派人出使后晋;丙午日,后晋派遣宣徽使杨端、王眺等人前来问候起居;丙辰日,后晋派遣使者进献茶和药;癸亥日,后晋派遣使者祝贺端午节。五月庚辰日,后晋派遣使者进献弓矢;甲申日,契丹派遣皇子天德及检校司徒邸用和出使后晋。六月庚子日,后晋派遣使者前来朝见。九月丙戌日,后晋派遣使者进贡名马;庚申日,后晋派遣使者进贡布。十二月丙申日,契丹派遣使者出使后晋。)己酉日,石敬瑭在永福殿宴请群臣,赏赐不同数量的帛。癸丑日,石敬瑭下诏:“今后盗窃赃物满五匹的人判处死刑,三匹以上的人处以杖刑并发配流放,以盗窃论处的人依照法律条文处置。”又下诏:“超过规定资格的选人等,允许前往吏部南曹找人担保,确认身份无误的降低一级资历注授官职。”
十一月壬戌日,遥领遂州武信军节度使、镇海军衙内统军、检校太傅、同平章事陆仁璋去世,后晋追赠他为太子太傅。甲子日,滑州节度使景延广加官检校太傅,改任陕州保义军节度使。后晋任命郑州防御使、驸马都尉史匡翰为义成军节度使。戊辰日,曹州防御使石赟加官检校太保,充任河阳三城节度使。庚午日,后晋任命翰林学士、户部侍郎张昭远为兵部侍郎。丙子日,冬至,石敬瑭驾临崇元殿接受朝贺,开始使用二舞。石敬瑭举杯时,演奏《元同之乐》;登歌时,演奏《文同之乐》;举食时,文舞演唱《昭德之舞》,武舞演奏《成功之舞》。这些典礼长久废止,到这时重新恢复,观看的人都感到欣喜。丁丑日,吴越国进奉使陈元亮进献《冬日观仗诗》一首,石敬瑭看后称赞,赏赐给他衣服、马匹、器物和钱币。癸未日,迁移德州长河县,是因为发生大水的缘故。甲申日,石敬瑭下制令授予闽国王延羲检校太师、兼中书令、福州威武军节度使,封他为闽国王。任命两浙西南面安抚使钱元懿为检校太尉、兼中书令,遥领广州清海军节度使。又任命恩州团练使钱铎为检校太尉、同平章事,遥领楚州顺化军节度使。丁亥日,后晋将卫州黎阳县割归滑州。
十二月壬辰朔日,遥领洮州保顺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侍中、判湖州军州事鲍君福去世,后晋追赠他为太傅。丙申日,石敬瑭下诏:追赠已故静海军兼东南面安抚制置使、检校太傅、温州刺史钱宏巽为太子太傅,追赠已故吴越两军节度副使、检校太尉钱宏僔为太子太师。
天福六年(公元941年)春正月辛酉朔日,皇帝亲临崇元殿接受朝贺,仪仗护卫依照礼仪规制进行。刑部员外郎李象呈上《二舞赋》,皇帝看过之后很是赞赏,下令编入史册。甲子日,同州指挥使成殷图谋叛乱,事情泄露后被处死。当时节度使宋彦筠治理下属缺少恩情,既贪婪又鄙陋,所以成殷与他的儿子宋彦璋暗中勾结部下发动叛乱,恰逢有人告发,于是将他们的党羽全部消灭。乙丑日,青州上奏,海水结冰一百多里。丙寅日,派遣供奉官张澄等率领二千士兵,征调并、镇、忻、代四州山谷的吐谷浑人,让他们返回旧地。在此之前,吐谷浑人苦于契丹的暴虐,受到镇州安重荣的引诱招募,反叛并南迁,进入常山、太原二地境内,皇帝因为契丹是友好国家,所以派人送吐谷浑人回去。戊辰日,下诏:“所有各州没有属州钱的地方,今后冬至、寒食、端午、天和节以及各种谢贺,不得进贡。”壬申日,任命左司郎中赵上交为谏议大夫。戊寅日,封唐叔虞为兴安王,台骀神为昌宁公,派遣给事中张瑑、户部郎中张守素前往举行册封礼仪。又下诏:岳镇海渎等庙宇,都要加以修缮装饰,并且禁止砍伐。丙戌日,已故皇帝第二叔检校司徒万友追赠太师,皇帝第三叔检校司空万铨追赠太尉,皇兄已故检校左仆射敬儒追赠太傅。
二月辛卯日,下诏:“天下郡县,不得在天和节禁止屠宰,随意拖延刑狱事务。”壬辰日,在德胜口建造浮桥。甲午日,下诏:“诸卫上将军每月俸禄过去是三十千,现令增加到五十千。”戊戌日,任命三恪汝州襄城县令、袭介国公宇文颉为太子率更令。己亥日,下诏户部侍郎张昭远、起居郎贾纬、秘书少监赵熙、吏部郎中郑受益、左司员外郎李为光等人共同修撰唐史,并且让宰臣赵莹监督修史事务。壬寅日,任命三白渠制置使张瑑为给事中。戊申日,下诏诸侯伯前来朝见,君臣相见、赏赐宴会以及贡奉等,今后应该停止。起居郎贾纬将自己撰写的《唐年补录》六十五卷呈上,皇帝看过之后赞赏感叹,赏赐他器物和钱币,并且交付史馆。(《五代会要》记载:起居郎贾纬上奏说:“我认为唐高祖到代宗已经有纪传,德宗也有实录,武宗到济阴废帝共六代,只有《武宗实录》一卷,其余都有缺失遗漏。我如今搜访遗闻以及老人传说,编成六十五卷,命名为《唐朝补遗录》,用来供将来史馆修史时使用。”)癸丑日,长安公主去世,她是皇帝的长女,成年后下嫁给驸马杨承祚。皇帝非常悲痛惋惜,停止上朝两天,追赠她为秦国公主。
三月甲子日,河中节度使康福进封为许国公。乙丑日,左骁卫上将军李承约去世。癸酉日,下诏天福四年年末以前,百姓所欠的夏秋租税,全部免除。
夏四月庚寅朔日,湖南上奏,溪州刺史彭士愁、五溪酋长等请求投降,已经在溪州立下铜柱,在上面铸下誓状,将《五溪铜柱图》呈上。丙申日,下诏显义指挥使刘康部下五百士兵放回淮海,这些人就是在安州俘虏的。己亥日,虞部郎中、知制诰杨昭俭升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王松改任御史中丞,礼部郎中冯玉改任司门郎中、知制诰。辛丑日,宰臣监修国史赵莹上奏:“奉诏派遣张昭远等五人共同修撰唐史,其中起居郎贾纬因守丧离职,请让刑部侍郎吕琦、侍御史尹拙共同参与编修。”又上奏:“史馆所缺少的唐朝实录,请下令征求。”都得到了批准。(《五代会要》记载:监修国史赵莹上奏:“自从李唐丧乱,到现在五十年,四海动荡,两都沦陷,如今的书府,十不存二三。我们最近奉诏,让我们进行撰述。褒贬或许要有新的见解,纂修必须依据旧有的章法,既然缺少简编,首先担心会有遗漏。如今根据史馆所缺少的唐书实录,请下令征求。况且咸通年间宰臣韦保衡与蒋伸、皇甫焕撰写武宗、宣宗两朝实录,都遇到很多变故,有的正值动荡迁徙,虽然听说撰写过,却没有流传。韦保衡、裴贽应该有子孙,现在担任官职,或者他们的门生故吏,曾经记得编纂之事,听到这次讨论修史,想来会很高兴。请下令三京诸道以及内外臣僚,凡是有人将这几朝实录送到朝廷进献,根据他们的文武才能,不拘泥于资历地位,授予一个官职。如果卷帙不足,按照数量进献,也请破格奖励酬谢,来鼓励后来者。从会昌到天祐将近六十年,起初李德裕平定上党,著有武宗伐叛的书籍;后来康承训平定徐方,有武宁本末的传记。像这样的事,记述很多。请下令中外臣僚以及名儒宿学,有在这六十年内撰写传记以及中书、银台、史馆日历、制敕册书等,不限年月多少,都允许到朝廷进献。如果年月较多,记录详细完备,请特别加以选拔,不限资历顺序。我与张昭远等人撰写的《唐史》,叙述本纪来总领帝王大业,列传用来记述功臣,十志用来记载刑政。所陈述的条例,请下令相关部门执行。”得到批准。)壬寅日,任命户部员外郎、知制诰卢价为虞部郎中、知制诰,任命昭义节度副使陈元为光禄卿退休。乙巳日,齐、鲁地区百姓遭遇饥荒,下诏兖、郓、青三州打开粮仓赈济借贷。
五月庚申朔日,任命前邢州节度使丁审琪为延州节度使,延州节度使刘景曮为邠州节度使。已故皇子李杲册赠太尉,进封陈王。庚午日,泾州上奏,下冰雹,河水大涨,冲毁州郡镇戍二十四座城池。甲戌日,北京派遣牙将刘从带领吐谷浑大首领白承福、念庞里、赫连功德前来朝见。邢州上报,吐谷浑迁移族帐到镇州境内。
六月丙申日,任命前卫尉卿赵延乂为司天监。丁酉日,下诏:“今后藩侯郡守,凡是有善政,委托副职官员分条上奏,百姓和官吏等不得远道前往京城。”壬寅日,右领卫上将军李顷去世,追赠太师。甲辰日,迦叶弥陀国僧人<口室>哩带着佛牙渡海来到。丙午日,高丽国王王建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食邑一万户。戊午日,镇州节度使安重荣抓住契丹使者拽剌,派遣轻骑兵掠夺幽州南部边境的百姓,安置在博野。并且进贡表章以及送信到天下,陈述契丹要求天子以侍奉父亲之礼对待它,贪婪傲慢没有满足,使中原困乏损耗,自己已经整治好武器军队,将要与契丹决战。皇帝发布谕旨制止他。安重荣越发跋扈,因此与襄州节度使安从进暗中勾结谋划不轨之事。
天福六年(公元941年)秋七月己未朔日,皇帝亲临崇元殿处理政务。庚申日,将陈州升为防御使额。辛酉日,任命前邓州节度使焦方为贝州节度使。壬戌日,泾州上奏,西凉府留后李文谦在今年二月四日关闭宅门自焚而死,派遣原来进入西凉府的译语官与来人带着三部族的蕃书进献朝廷。任命三司使刘审交为陈州防御使。癸亥日,任命前郓州节度使赵在礼为许州节度使,任命前邺都留守、广晋尹高行周为河南尹、西都留守。下诏将拱辰、威和、内直等军都改为兴顺军。甲子日,任命宣徽使、代理西京留守张从恩兼任三司使。己巳日,任命邺都留守兼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广晋尹刘知远为太原尹,充任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并且割让辽、沁二州重新隶属河东。任命北京留守李德珫为广晋尹,充任邺都留守;任命昭义节度使马全节为邢州节度使,加授同平章事。甲戌日,下诏:“今后各道行军副使,不得奏荐自己的亲属骨肉为殿直供奉官。”己卯日,任命前陕州节度使李从敏为昭义军节度使,任命陕州节度使景延广为河阳三城节度使兼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任命河阳节度使石赟为陕州节度使。壬午日,突厥派遣使者前来朝贡。任命遥领寿州忠正军节度使兼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李怀忠为同州节度使,任命宣徽北院使李守贞遥领忠正军节度使、侍卫马军指挥使。甲申日,皇帝降下御札,决定在八月五日暂时前往邺都,沿路的供应安顿,都委托有关部门用官府物资安排,州县不得向百姓摊派。丙戌日,任命右谏议大夫赵远为中书舍人,吏部郎中郑受益为右谏议大夫,刑部郎中殷鹏为水部郎中、知制诰。
八月戊子朔日,任命皇子开封尹、郑王石重贵为东京留守,任命天平军节度使兼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杜重威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任命宣徽南院使张从恩为东京内外兵马都监。将奉德马军改为护圣军。准许文武百官上朝参拜,让他们自行选择方便的时间先前往邺都。壬辰日,皇帝的车驾从东京出发。己亥日,到达邺都,左右金吾六军仪仗按照礼仪排列,迎接皇帝进入城内。将旧澶州改为德清军。任命内客省使刘遂清为宣徽北院使,兼任三司使。壬寅日,皇帝下诏:“在天福六年八月十五日黎明之前,各种罪犯,凡是平常赦免所不原谅的,都赦免;那些手持兵器行劫以及杀人的盗贼,都免罪迁移他乡,发配到各处军都收管;犯贪赃枉法罪的人,即使免罪也不得再任用;所有徒刑流放的人都释放回家;被贬降的官员没有酌情移近安置或已经酌情移近安置的,按照资历等级任用。天福五年年末以前的剩余赋税全部免除。应河东起义之初以及收复邺都、汜水时立功的将校,都给予加恩;死亡的人给予追赠。从东京到邺都沿路,昨天因为皇帝出行,有损害践踏田苗的地方,根据顷亩数免除今年的租税。邺都管辖范围内,在皇帝未即位时在职的人,都给予加恩。八十岁以上的老年人,授予荣誉性的上佐官。天下的农具,都允许百姓自行铸造。逃亡在山林湖泽的人,招唤他们归业;一百天不出来的,恢复原来的罪名。唐梁国公狄仁杰应该追赠官秩。天福三年以前,经营不善的场院官没有家业的,都给予免除债务,这些人免罪,永远不再任用。私下的债务利息达到一倍的全部免除,债主不在此限。”丁未日,任命客省使、将作监丁知浚为内客省使,引进使、鸿胪卿王景崇为客省使,殿中监、判四方馆事刘政恩为引进使。壬子日,将邺都皇城南门应天门改为乾明门,大明馆改为都亭驿。甲寅日,派遣光禄卿张澄、国子博士谢攀出使高丽举行册封礼仪。
九月己未日,任命兵部侍郎阎至为吏部侍郎。辛酉日,滑州黄河决口,河水向东漫流,乡村百姓扶老携幼登上坟墓,被水阻隔,饿死的人很多。壬申日,忠武建武等军节度使、守太傅、兼中书令、行苏州睦州刺史钱元璙进封为彭城郡王,遥领广州清海军节度使、判婺州军州事钱元懿为检校太师。乙亥日,派遣前邢州节度使杨彦询出使契丹,赏赐非常丰厚。丁丑日,吐谷浑派遣使者前来朝贡。壬午夜,有彗星出现在西方,长二丈多,在房宿一度的位置,尾迹穿过天市垣向东运行,过了一个月才消失。丙戌日,兖州上报,水从西边来,淹没了秋季庄稼。
冬十月丁亥朔日,派遣鸿胪少卿魏玭等四人,分别前往滑、濮、郓、澶视察水灾对庄稼的损害情况。己丑日,下诏将胡梁度月城改为大通军,浮桥改为大通桥。壬寅日,下诏唐梁国公狄仁杰可追赠太师。
十一月丁未日,郑王夫人张氏去世。福州王延羲派遣使者进贡地方特产。甲寅日,派遣太子宾客聂延祚、吏部郎中卢撰持节册封天下兵马元帅、守尚书令、吴越国王钱元瓘。甲子日,任命御史中丞王松为尚书右丞,中书舍人、史馆修撰判馆事王易简为御史中丞,户部侍郎张昭远为兵部侍郎,国子祭酒田敏以本官兼任户部侍郎。辛未日,太妃、皇后从东京来到。壬申日,派遣给事中李式、考功郎中张铸持节册封闽国王王延羲。甲戌日,太子少傅退休的王权去世,停止上朝,追赠左仆射。丁丑日,襄州安从进起兵反叛,任命西京留守高行周为南面行营都部署,率兵讨伐他,任命前同州节度使宋彦筠为副部署,任命宣徽南院使张从恩监护军队。
十二月丙戌朔日,任命东京留守、开封尹、郑王石重贵为广晋尹,进封为齐王;任命邺都留守、广晋尹李德珫为开封尹,充任东京留守。南面军前奏报,十一月二十七日,武德使焦继勋、先锋都指挥使郭金海等在唐州南面遇到安从进的贼军一万多人,大败敌军,(《宋史·陈思让传》记载:陈思让为先锋右厢都监,跟随武德使焦继勋领兵进讨,在唐州花山下遇到安从进的军队,迅速攻击,大破敌军。)生擒衙内都指挥使安宏义,缴获山南东道的官印,安从进单人骑马逃跑。丁亥日,下诏襄州行营都部署高行周暂时代理襄州军州事。这一天,镇州节度使安重荣起兵向京城进发,任命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杜重威为北面行营招讨使,率兵攻击他,任命邢州节度使马全节为副招讨使,任命前贝州节度使王周为马步军都虞候。癸巳日,武德使焦继勋上奏,安从进派遣弟弟安从贵领兵一千人,去接应均州刺史蔡行遇,不久带领所部士兵掩杀贼军七百多人,生擒安从贵,截断他的双腕,又放他入城。戊戌日,任命皇子石重睿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己亥日,北面军前奏报,十三日未时,在宗城县西南大破镇州贼军,杀死一万五千人,其余的人逃跑退保宗城县。这天夜里三更,攻破县城,前深州刺史史虔武自缚归降。缴获马三千匹,绢三万多匹,其他物资与此相当。安重荣脱身逃走。这一天,百官称贺。癸卯日,削夺安从进、安重荣身上的官职爵位。右金吾上将军苌从简去世,停止上朝,追赠太师。乙巳日,天下兵马都元帅、守尚书令、吴越国王钱元瓘去世,停止上朝三天,谥号为文穆。这一天,皇帝在后苑练习射箭,诸军都指挥使以上的官员都参加了,赏赐的物品各有不同。丁未日,南面行营都部署高行周上奏,本月十三日,带领大军到达襄州城下,相继有贼军二千人投降。投降的马军下诏以“彰圣”为号,步军以“归顺”为号。庚戌日,任命暂时代理吴越国事的钱宏佐为起复镇军大将军、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杭州越州大都督、镇海镇东等军节度使,封为吴越国王。壬子日,杜重威带领大军到达镇州城下。
天福七年(公元942年)春正月丙辰朔日,皇帝没有接受朝贺,是因为正在用兵的缘故。戊午日,任命前将作监李锴为少府监。北面招讨使杜重威上奏,本月二日收复镇州,斩杀安重荣,将首级传送到京城。皇帝亲临乾明楼,宣布捷报完毕后,大理卿接受安重荣的首级,交付街市示众,百官称贺。特赦广晋府在押囚犯。(《辽史》记载:戊辰日,晋朝用匣子装着安重荣的首级前来进献,皇上多次想要亲自讨伐安重荣,到这时才停止。)辛酉日,追赠皇帝的三个弟弟:已故沂州马步军都指挥使、赠太傅石德再赠太尉,追封福王;已故检校太子宾客、赠太傅石殷再赠太尉,追封通王;已故彰圣右第三军都指挥使长州刺史、赠太傅石威再赠太尉,追封广王。壬戌日,追赠五位皇子:已故右卫将军、赠太保石重英再赠太傅,追封虢王;已故代理东京留守、河南尹、赠太傅石重乂再赠太尉,追封寿王;已故皇城副使、赠太保石重裔再赠太傅,追封郯王;已故河阳节度使、赠太尉石重信再赠太师,追封沂王;已故左金吾卫将军、赠太保石重进再赠太傅,追封夔王。癸亥日,将镇州改为恒州,成德军改为顺国军。丙寅日,任命门下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赵莹为侍中;青州节度使杨光远增加食邑,改赐功臣名号;兖州节度使桑维翰加检校太保;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加兼侍中;任命郓州节度使、北面行营招讨使、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杜重威为恒州顺国军节度使,加兼侍中;皇子广晋尹兼功德使、齐王石重贵加兼侍中;秦州节度使侯益加特进,增加食邑。丁卯日,任命判四方馆事孟承诲为太府卿并充任原职。戊辰日,任命沧州节度使安叔千为邢州节度使,任命北面行营副招讨使、邢州节度使马全节为定州节度使,任命定州节度使王庭胤为沧州节度使,任命前邢州节度使杨彦询为华州节度使。恒州立功的将校王温按等级授予州郡官职。庚午日,契丹派遣使者前来访问。这一天是上元节,六街的各个寺庙点燃灯火,皇帝亲临乾明门观赏,半夜返回宫中。壬申日,延州节度使丁审琦增加爵位食邑,邓州节度使安审徽加检校太傅,陕州节度使石赟加检校太傅。乙亥日,契丹派遣使者前来访问。河阳节度使兼侍卫马步军都虞候景延广加检校太尉,改任郓州节度使,掌管军队的职务不变。任命前贝州节度使、北面行营马步军都虞候王周为河阳节度使,加检校太保。丁丑日,任命刑部侍郎窦贞固为门下侍郎,任命礼部郎中边归谠为比部郎中、知制诰。壬午日,任命河阳节度使王周为泾州节度使,任命恒州节度副使王钦祚为殿中监。
二月丁亥日,皇帝的妹妹清平公主进封为卫国长公主。契丹派遣使者前来访问。己丑日,在武德殿举行宴会,新任恒州节度使杜重威以下、诸军副兵马使以上的官员都参加了,赏赐的物品各有不同。己亥日,任命曹州防御使何建为延州留后。泾州上奏,派遣押牙陈延晖带着敕书前往西凉府,本府都指挥使等人请求任命陈延晖为节度使。辛丑日,宰臣李崧遭遇母亲丧事,起复旧职。延州有蕃寇作乱,同州、鄜州各自出动牙兵讨伐平定。丙午日,下诏:“邓、唐、随、郢各州,有很多荒地,应该让百姓自行选择方便开垦耕种,免除五年的差役赋税。”
三月己未日,兵部尚书韩恽去世。庚申日,派遣前齐州防御使宋光邺、翰林茶酒使张言出使契丹。壬戌日,分别命令朝臣到各个寺观祈祷降雨。丙寅日,皇后因为妹妹契丹枢密使赵延寿的妻子燕国长公主在幽州去世,在宫外的临时住处举行哀悼仪式。辛未日,滑州节度使、驸马都尉史匡翰去世,停止上朝,追赠太保。下诏唐州湖阳县蓼山神祠应赐号为“蓼山显顺之神”。乙亥日,任命晋昌军节度使安审琦为河中节度使,任命前亳州防御使王令温为贝州节度使。丙子日,赐给宰臣李崧白藤肩舆,因为他起复旧职的缘故。丁丑日,任命晋州节度使皇甫遇为河阳节度使,任命寿州节度使兼侍卫步马军指挥使李守贞为滑州节度使,任命夔州节度使兼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郭谨为相州节度使,他们掌管军队的职务不变。宰臣到寺观祈祷降雨。
闰月丙戌日,任命兵部郎中司徒诩为右谏议大夫。戊子日,兖州节度使桑维翰加特进,封开国公。庚寅日,任命延州留后何建为延州节度使,任命引进使兼殿中监刘政恩为太子詹事。壬辰日,宋州节度使安彦威上奏,滑州黄河的修筑工程完毕。下诏在黄河决口的地方建碑立庙。丙申日,任命鄜州节度使周密为晋州节度使,任命左羽林统军符彦卿为鄜州节度使。壬寅日,下诏百官每五日上朝一次,每天轮流确定两员,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密封的奏章上奏。下诏将邺都宣明门改为朱凤门;武德殿改为视政殿,文思殿改为崇德殿,画堂改为天清殿,寝殿改为乾福殿,其门的名称都依从殿名;皇城南门为乾明门,北门为元德门,东门为万春门,西门为千秋门;罗城南砖门为广运门,观音门为金明门,橙槽门为清景门,寇氏门为永芳门,朝臣门为景风门;大城南门为昭明门,观音门为广义门,北河门为静安门,魏县门为应福门,寇氏门为迎春门,朝城门为兴仁门,上斗门为延清门,下斗门为通远门。戊申日,宋州节度使安彦威封邠国公,是为了奖赏他修筑黄河的功劳。癸丑日,泾州节度使王周上奏,前节度使张彦泽在任期间有二十六条不法之事,已经改正并停止相关行为。下诏褒奖他。这年春天,邺都、凤翔、兖、陕、汝、恒、陈等州发生旱灾,郓、曹、澶、博、相、洺各州发生蝗灾。
夏四月甲寅朔日,皇帝避开正殿不处理政务,是因为发生日食的缘故。这一天,太阳没有亏损,百官上表称贺。下诏沿河的藩郡节度使、刺史都兼任管内河堤使。己未日,右谏议大夫郑受益两次上疏论述张彦泽在泾州任职期间,违法虐害百姓,肢解掌书记张式、部曲杨洪等人,请求下令有关部门,明确申述他的罪行。这些奏疏都留在宫中没有批复。庚申日,刑部郎中李涛、张麟,员外郎麻麟、王禧,一同到阁门上疏,论述张彦泽的罪行,言辞非常恳切。(《宋史·李涛传》记载:泾州统帅张彦泽杀死记室张式,夺取他的妻子,张式的家人到朝廷上诉,晋祖因为张彦泽有军功,赦免了他的罪行。李涛跪在阁门前直言上疏,请求将张彦泽绳之以法。晋祖召见他并劝谕他,李涛手持笏板叩击台阶,声色俱厉,晋祖愤怒地斥责他,李涛仍然像当初一样手持笏板。晋祖说:“我与张彦泽有誓约,饶恕他的死罪。”李涛厉声说:“彦泽的私下誓约,陛下不忍心违背诺言;范延光曾经被赐予铁券,如今又在哪里呢?”晋祖不能回答,就拂袖而起。)辛酉日,下诏:“张彦泽残害宾从,搜刮百姓,冤声和丑恶行径,流传到四方,奏章表文接连而来,指责陈述非常确切。尚且因为他曾经立过微小功劳,特别显示宽恩。我内心深感枉法的惭愧,重视遵循评议功劳的典章。张彦泽应该削去一阶官职,并且降低爵位一级。张式应该追赠官职,张式的父亲张铎、弟弟张守贞、儿子张希范都授予官职。并且在泾州赐钱十万,派人护送张式的灵柩和骨肉回乡,所有先前没收的张式家的财物牲畜,都下令归还。泾州新归业的民户,酌情减免赋税。”第二天,任命前泾州节度使张彦泽为左龙武大将军。(《宋史·杨昭俭传》记载:杨昭俭与李涛论述张彦泽的事情没有得到回复,恰逢有诏命让朝臣轮流应对,或者有密封的奏章,也允许随时分条上奏。杨昭俭又上疏说:“天子君临四海,每天有众多事务,建立诤臣,弥补缺失。如今谏臣虽然设置了,但言路不通。良药苦口的言论,传不到圣上的耳中,而奸邪谄媚之徒,在左右讨得欢心。御史台是纪纲之府,弹劾纠正的部门。含冤的人固然应当昭雪,为害的人难免流放。陛下即位以来,过于宽仁,白白设置了两个部门,几乎如同虚设。于是让节度使轻慢侮辱朝廷规章,屠杀残害幕府官吏。起初在朝廷申诉冤屈,反而被押送到本藩,随意助长跋扈之心,不顾恤冤屈压抑的痛苦。希望陛下改变决断,诛杀张彦泽来向军吏谢罪。”)戊辰日,废除雄州为昌化军,警州为威肃军,其军使由本道差遣补充。已故泾州节度掌书记张式追赠尚书虞部郎中,任命张式的父亲张铎为沁州司马退休,弟弟张守贞为贝州清河县主簿,儿子张希范为兴元府文学。甲戌日,下诏皇子齐王到前河中府节度使康福的宅第,用教坊的音乐宴会招待前任、现任节度使。戊寅日,前庆州刺史米廷训被追夺身上的官职爵位,发配流放到麟州,因为他奸污妻子兄长的女儿。这个月,有十六个州郡发生蝗灾。
天福七年(公元942年)五月己亥日,中书门下上奏:“当下正值炎热天气,诸事应尽量简化。原本五日一次的百官上朝请安,希望让押班宰臣中的一员带领百官排班,轮值应对的两名官员将奏疏封好交给阁门使引进,官员随百官退朝,无需另外出来谢恩。文武内外官僚请假、回乡探亲、搬家、婚丧、生病等情况,都在宫门前见面或告辞。各道进奉的物品,无需在殿前排列,由引进使引领至殿前奏报‘某等进奉’,奏报完毕,就让进奉使直接离开。进奉专使朝见当天,班首一人致辞,一并代表众人请安。刺史及行军副使、各道马步军都指挥使以下官员,派人到京城,都在宫门前见面或告辞。州县官谢恩时,由甲头一人统一致辞,不用每个人分别禀告。供奉官、殿直等,如果是当值以及应该在殿前排立的,就入朝请安;如果不当值也无需排立的,不用每日请安。委托宣徽使检查督促,务必时刻保持秩序。”皇帝批准了这一建议,这是因为当时皇帝身体不适,难以处理日常朝政。(《辽史》记载:二月甲午日,派遣使者出使晋朝,索要叛逃的吐谷浑人。《契丹国志》称:辽因为晋朝招纳吐谷浑人,派使者斥责质问,晋高祖因此忧愁郁闷而生病。)左威卫上将军卫审<山余>去世,追赠太子少保。乙巳日,尊奉皇太妃刘氏为皇太后。(徐无党《五代史记注》称:她是晋高祖的亲生母亲。)丁未日,工部侍郎韦勋改任刑部侍郎。壬子日,任命左散骑常侍李光廷为秘书监,给事中萧愿为右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曹国珍为给事中,太常卿裴坦为左谏议大夫。这个月,有五个州郡上奏发生大水灾,十八个州郡上奏遭遇旱灾和蝗灾。
六月丁巳日,任命兖州节度使桑维翰为晋昌军节度使,任命前许州节度使安审琦为兖州节度使。襄州都部署高行周上奏,安从进的观察判官李光图出城请求援兵,已被押送回朝廷。乙丑日,皇帝在保昌殿驾崩,享年五十一岁。留下遗诏让齐王石重贵在灵柩前即皇帝位,丧事依照旧制办理,陵墓务必节俭,马步诸军的优待抚恤都由继位的君主处置。(《通鉴考异》记载:《汉高祖实录》中说,晋高祖病情危急时,召集近臣嘱咐道:“这天下,本是明宗的天下,我私下占据已久。我去世后,应归还给许王,这是我的心愿。”这种说法难以令人信服。)
八月,太常卿崔棁献上谥号为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庙号高祖。同年十一月十日庚寅日,葬于显陵,宰臣和凝撰写了谥册和哀册文。(《五代史补》记载:晋高祖娶了明宗的女儿,宫中称他为石郎。等到他在太原起兵时,京城夜里狼群成群奔走,常常进入宫中,愍帝为此忧虑,命令各禁军班中擅长射箭的人分头捕杀,称之为“射狼”。有人在路上遇到,问:“你从哪里来?”回答说:“去看射狼。”不久,高祖到来。大概是“射”的读音和“石”相近。《五代史阙文》记载:梁开平初年,潞州行营使李思安上奏:函关县穰乡百姓砍树,树倒下后,自然分成两半,中间有六个字像左书字体,写着“天十四载石进”,梁帝将其藏于武库,当时没人能详细知晓其中含义。到皇帝即位时,有见识的人说:“‘天’字取‘四’字两画加在旁边,就是‘丙’字;‘四’字去掉中间两画加上‘十’字,就是‘申’字。皇帝即位的年份,是‘丙申’年。‘进’就是‘晋’,‘石’是姓氏。我谨慎考证,天祐二十年,是癸未年,这一年庄宗建号,改元同光元年,到清泰三年,是丙申年,这一年晋祖即位,改元天福元年,从癸未到丙申,共十四年,所以谶书说‘天十四载石进’,是说从天祐灭亡后十四载石氏在晋地兴起,这难道还不明白吗!而拆字解读谶语来对应丙申年,是不对的。”)
史臣评价说:晋祖在登基之前,只是个沉稳坚毅的人。等到他成为君主,勤于政务,礼待贤才,听从谏言,仰慕黄帝、老子的道家思想,喜爱清净无为的风气,穿着粗绸衣服,脚踏麻鞋,所以能保住他的江山社稷,最终安然离世。然而在谋划大事之初,他招来外族援助,致使外族从此势力强盛,百姓因此遭受灾祸。等到继位的君主,战事接连不断,灾祸频发,最终导致都城失守,全族成为俘虏。这就如同决开鲸鱼出没的大海去救火,怎能逃脱被淹没的命运;喝毒酒来解渴,最终只会走向灭亡。谋划不善,怎么会到如此地步!倘若不是借助外部势力的援助,而是凭借自身顺应天命,以他这样的睿智品德,惠及百姓,即使不足以与前代圣王并驾齐驱,也可称得上是仁慈恭俭的君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