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8章 势如破竹
车辚辚,马萧萧。
翌日,神清气爽的董璜亲自率军出征。
这次,董璜一共动用了七千“大军”。
“大军”的人数并不多。
在后世的战争中,十几万几十万乃至上百万人的大战比比皆是,但是在这个时代,在宇内最强大的王朝周王朝的中央军不过两三万人的情况下,七千人的确称得上是大军了。
这些人,也都是精锐中的精锐。
其中,除了三百乘虎贲车兵和两千虎贲这三千空间兵种外,还有四千人是原来周六师的残兵和宗周贵族、国人。
这些土著兵马,都有袍泽家人死在犬戎之乱中,都对犬戎等充满了刻骨铭心的恨意。
这次他们也是含恨入伍,发誓复仇,战意十分高昂。
为了保障他们的战斗力,董璜把收集到的可以使用的战车都给了他们,又从三百乘殷商战车分出了二百驾给他们,如此一来,董璜率领的战车就达到了七百乘。
不仅如此,董璜给他们的其他装备也是最高标准——这样的装备其实很多,宗周六师的甲胄、武器,军械库的甲胄、武器,以及犬戎等的装备……这些,足足把这些人武装成了全甲的甲士,让他们都成为了这个时代的重装车兵、重装步兵。
为了保证其中的重装步兵的战斗力和速度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董璜从宗周征发了大量的牛和牛车,自己又贡献出了数百头牛,最终凑出了一千架牛车。
这些牛车用于载人和载着粮草兵器。
全畜力化改造之后,董璜麾下的步兵也几乎不需要靠两条腿行军,军队的行军速度和士兵的体力得以最大程度的保障。
除了这七千人外,董璜当然还有更多的兵马。
不仅仅是作为空间兵的烙印血卫,还有大量土著兵马正在赶来的路上,比如说成周八师和更多的诸侯部队,但是一来这些部队集结需要时间,二来以董璜现在的资源,保障这七千人迅速出兵已经是竭尽全力,更多的人的话,车辆等装备跟不上,所以董璜最终决定,先率领七千精锐出兵。
在这个菜鸡互啄的年代,七百乘战车在内的七千甲士,已经是一股无比强大的力量了。
当然了,董璜也不是迂腐之人,既然要大干一场,自然就会尽可能的发挥兵力优势。
在这支主力甲士部队之后,董璜还准备了第二批次的部队以作接应和运输更多的粮草。
这支部队,由尤浑率领,共有两万人,由一万烙印血卫兵和一万这个时代的奴隶组成。
分出这些人之后,董璜还剩下一千虎贲和两万左右的烙印血卫,他们被董璜留在了镐京,由娰沚负责守卫镐京,顺便保护他的美人儿褒姒!
董璜决定,等完成隐藏任务,就好好享受一下昏君的滋味,到时候褒姒自然是重中之重。
他要从头到脚每一寸肌肤,都好好把玩个过瘾。
除了褒姒,董璜还决定让诸侯贡献大量的美女。
后世的汉朝有着酎金夺爵的典故,董璜不介意玩一出美人夺爵:凡是贡献的美人不够漂亮的,统统夺爵!
反正董璜在这个试炼空间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又不需要考虑未来的经营,当然是怎么开心怎么玩儿了。
董璜准备的第三批次的部队,则是成周八师。
到时候,这支军队将会留下两师归姒沚率领,拱卫宗周,剩下的则全部北上。
最早也得等上几个月才能够集结好的诸侯部队,则作为最后一支主力出动。
董璜这样的安排,从某种程度上说,有着添油战术的嫌疑,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才是取胜之道,真要等大军集结完毕,说不得得到消息的戎人早就迁徙了。
董璜出其不意兵贵神速的策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缯国果然没有防备。
看到大军前来,缯国国都守军连忙关闭了城门。
然而,这个时代,周王朝拱卫王都的中央军都不到两万人,缯国这样的国家的常备兵力也就两三千人罢了,刨去了被灭在宗周的兵马,已经剩不下多少人了,更没有几个人守城。
不仅如此,他们也没有准备充足守城的器械。
没有准备好金汁,也没有足够的滚石檑木或者其他装备,仅有的装备,也没有几个人去使用。
董璜大军到达之后,立刻从牛车上卸下材料组装简易的云梯攻城,缯国抵抗微弱,除了有三五个人尝试推倒云梯外,大部分人都是一哄而散。
不过半炷香的功夫,董璜大军便打开了缯国国都的城门。
董璜大军得以入城。
此刻的缯城,还没有来得及全面混乱,大部分民众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部分民众,对于打着周王朝大旗、穿着周王朝军服的军队的入城,不仅没有过于恐慌,当有的还主动箪食壶浆,想要博个好印象。
周王朝四百年的基业,早已经把正统深入人心,不明真相的缯国百姓,对于大周王朝只有敬畏与尊崇。
董璜的军队轻而易举的控制了缯城的四面城门,拿下了缯侯府。
不同于普通的民众,缯侯的夫人、儿子见到周王朝的大军,都是面无血色。
显然,她们知道缯侯干了什么。
看着风韵犹存的曾侯夫人、年轻美貌的缯侯儿媳和女儿,董璜轻笑一声,并没有来一场全家桶,而是直接向缯国的贵族宣布了缯侯的罪行,并宣布只诛首恶胁从不问,杀了缯侯的儿子们,赦免了其他人。
此举,让董璜赢得了缯国的民心,尤其是贵族和国人的民心。
说到底,缯国本来就是周的属国,又常年处在抵抗戎人的前线,对于周王朝的认同感很高,本身也不认可跟仇敌戎人合作。
拿下缯国之后,董璜半天都没有停留,只是留下五百甲士守备后路,主力则在自告奋勇的缯人向导的带领下,直扑义渠城。
义渠城是义渠戎的首都,位于后世甘肃庆阳宁县焦村乡的西沟村,南临泾水,宜耕宜牧。
从缯城沿泾水河谷,可以到达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