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4章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求追读)
守住!
必须要守住!
董璜对褒姒做了个“嘘”的动作。
“嗯~~~”
褒姒媚眼如丝,伸出舌头舔了舔董璜按住她的小嘴的手心,乖巧的从董璜身上下来,捡起了衣服穿上。
董璜自己也匆匆穿好衣服,拉着褒姒走了出来。
外面,已经聚集了一大批人。
除了弟弟姬余臣、宠臣虢石父姬鼓,周幽王的小儿子也是褒姒的儿子姬伯服,周幽王的叔叔未来郑伯也是历史上的郑桓公姬友,《诗经》的采风者、编纂者及部分诗歌的作者、同时也是政治家、军事家的尹吉甫的儿子尹球,以及祭公、太史伯等人也纷纷到来。
历史记载中,这些人中的很大一部分,像是郑桓公姬友,都在这场政变中死难。
有意思的是,郑桓公的儿子郑武公吞并了曾经给与郑国土地的郐、虢(东虢)两国,孙子郑庄公,则是郑伯克段于鄢的主角,在繻葛之战中击败周天子的部队,手下射中周天子的肩膀,让周天子威严一落千丈,战后周王室开始衰弱,诸侯国势力大增,竞相争霸。
“王兄!快走吧!”
姬余臣惶恐道。
“父王!快走吧!”
姬伯服害怕道。
“大王!去东方,召集成周八师与天下诸侯平叛,事有可为!”
姬友建议道。
周人把丰镐(一说宝鸡周原)称为宗周,把洛邑称为成周(东周时亦称宗周)。
成周八师就是周王朝驻扎在成周的八个师的部队,又被称作殷八师,最开始是周王朝驻扎在殷商故地监视殷商的精锐力量,后来长期驻扎在成周。
在宗周六师覆灭之后,这些部队堪称是周王朝最后的精锐。
三人之后,其他人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这些建议大都以逃跑为主。
不管大家的初衷如何,此刻,所有人的心中都只有一个想法,劝说董璜快走,除了褒姒。
此时的褒姒站在董璜的身后,亦步亦趋的搂着董璜的熊腰,笑靥如花娇艳动人。
你以为的高冷女神,在他的主人面前主动得像条母狗。
看着惶惶然的一众大臣,衣衫不整的董璜却镇定自若,仿佛有气吞山河之势。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无道如同商纣王,尚能自焚于鹿台,寡人岂能放弃国都、放弃数十万百姓而逃?”
董璜用振聋发聩的声音说道。言语间,还不在乎自己在上个试炼空间取代的是商纣王的身份。
“大王!”
一众臣子纷纷被董璜的大义凛然所感染,太史伯更是拿着竹简奋笔疾书。
在他心中,“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十个字实在是太好了,单凭这十个字,足以让周王留名青史。
“愿为大王效死!”
这一刻,所有人都跪倒在地,齐声道。
这个时代的人,还是普遍信奉舍生取义那一套的,董璜这十个字,就足以让他们愿以赴死。
事实上,都火烧眉毛了,还愿意先来通知董璜的人,也十有八九会是忠臣。
不过,此刻的忠臣中,却有两个人有小动作。
郑伯姬友正在偷偷目视太史伯,太史伯则微微点头。
姬友和太史伯是一对好基友,历史上二人留下了“桓公寄孥”的典故。
此刻,郑伯姬友的想法是,让太史伯把这件事和这些忠臣赴死的事情记录下来,一定要记上他们的名字,太史伯表示自己已经知道,并在思考自己的死法。
褒姒看向董璜的目光却更加崇拜,恨不得做点儿什么表达崇拜之情。
“大王圣明!”
熟悉的声音再次响起,却是费仲出现了。
原来,董璜早已经悄悄召唤出了自己的全部军队,并用上了费仲体验卡。至于恶来的体验卡,董璜没舍得用。
事实证明,董璜抽卡选择军队保底的策略是正确的。
骤然遇到这种紧急情况,如果手中没有足够的军队,必然要出大问题的。
现在,手中有三百乘战车部队和三千精锐虎贲,还有着30000烙印血卫,这场还有得打。
只不过,现在取胜的关键是什么呢?
是固守待援还是主动出击?
董璜猜测,这次的任务,空间认为的史诗级难度,主要体现在在犬戎联军的突袭下,守住王宫,坚持到成周八师来援上,但是董璜手中有很多兵马啊,有必要这么憋屈吗?
“犬戎已经入城?”
董璜再次确定道。
然而董璜的话音刚落,就听到有守卫王宫的虎贲大喊:“犬戎杀到王宫了!”
不一会儿,虎贲氏虢公翰也赶来禀报。
西周周王的禁卫将领称为虎贲氏。
《周礼·夏官司马第四》载:“虎贲氏,下大夫二十人、中士十有二人、府二人、史八人、胥八十人、虎士八百人。……虎贲氏掌先后王而趋以卒伍。军旅、会同亦如之。舍则守王闲。王在国,则守王宫。国有大故,则守王门。大丧,亦如之。及葬,从遣车而哭。适四方使,则从士大夫。若道路不通,有征事,则奉书以使于四方。”
董璜却不慌不忙,道:“随我登上城楼观战。”
董璜话音刚落,从宫廷的空房间中,就走出了一排又一排的虎贲。
这些,自然就是董璜的三千虎贲。
比这些虎贲更加耀眼的,则是从宫殿的大路上,出现的穆王八骏、龙旂十乘以及三百乘战车,他们穿着明光闪闪的铜制铠甲,神情肃穆,动作划一,威风凛凛。
更有无数烙印血卫出现在外围。
郑伯姬友等一众大臣顿时大喜。
有这么多精兵,他们忽然有了胜利的希望,但脑海里却没有觉察出丝毫的奇怪,仿佛这支精兵本来就该出现在这里似的。
“大王既然有此精兵,何不示敌以弱?以犬戎贪得无厌的心性,此刻大部分人马恐怕已经在镐京城中作乱了,敌军乱而无备,正是取胜之机!”
虢石父出谋划策道。
不过,或许是因为有着太史伯在场的缘故,虢石父的话说的并不是很明白。但是,董璜却明白了虢石父的意思,无非就是以富庶的镐京为诱饵,纵使犬戎作乱,然后趁犬戎混乱,再精兵而出,将其击败。
不仅如此,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趁机灭掉一些贵族!
宗周从周幽王的爷爷周厉王被“共和”之后,传统贵族就已经尾大不掉把持大权,周幽王重用虢石父这些非大贵族权臣出身的人为三公,其实就是为了压制这些传统贵族。
说到底,此时的周幽王其实面临和商纣王差不多的境况,商纣王不得已重用百姓乃至奴隶,周幽王也只能够重用非传统的贵族。
二人最终的命运其实也差不多。
说到底,历史就是一个轮回,最终都走向了君主与内部腐朽的统治阶级的对抗。君主失败,则众正盈朝;君主胜利,则会在史书和野史中称为昏君。
董璜差不多听懂了虢石父的潜台词,这倒不是说董璜有多么聪明,纯粹是穿越前看的小说够多,偶尔也涉猎一些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