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篇
第1章 概述
1.1 移动通信简史
在过去的40多年里,移动通信经历了从语音业务到移动宽带数据业务的飞跃式发展,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
从第一代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发展至今,移动通信已经历经了四代系统的演进,如图1-1所示。

图1-1 移动通信系统从第一代到第四代的发展历程
1.1.1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AT&T公司研制了第一套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它的重要突破在于它去掉了把电话连接到网络的用户线,用户第一次能够在移动的状态下拨打电话。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简称1G,是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时间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典型代表是美国的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AMPS)和后来的改进型全接入通信系统(Total Acc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TACS),以及北欧移动电话(Nordic Mobile Telephony,NMT)和日本电报电话(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NTT)等。AMPS使用模拟蜂窝传输的800MHz频段,在北美、南美和部分环太平洋国家被广泛采用;TACS使用900MHz频段,分为ETACS(欧洲)和NTACS(日本)两个版本,英国、日本和部分亚洲国家广泛采用此标准。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是采用频分复用,语音信号为模拟调制,每隔30kHz/25kHz一个模拟用户信道。它提出了蜂窝网(即小区)的概念,实现了频率复用。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其弊端也日渐显露出来:频谱利用率低;业务种类有限;无高速数据业务;保密性差,易被窃听;设备成本高;体积大,重量大;各种系统之间不兼容,无法实现用户系统间的漫游。
1.1.2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为了解决模拟系统中存在的根本性技术缺陷,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应运而生,并且发展起来,这就是以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和IS-95为代表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简称2G,主要有GSM、IS-95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先进的数字移动电话系统(Digital 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D-AMPS)和个人数字蜂窝电话(Personal Digital Cellular,PDC)等。在我国运营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以GSM和CDMA为主。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在引入数字无线电技术以后,不仅改善了语音通话质量,提高了保密性,防止并机盗打,而且也为移动用户提供了无缝的国际漫游。
(1)GSM发源于欧洲,它是作为全球数字蜂窝通信的标准而设计的,支持64kbit/s的数据速率,可与综合业务数字网(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ISDN)互联。GSM使用900MHz和1800MHz频段。GSM采用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FDD)双工方式和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多址方式,每载频支持8个信道,信号带宽200kHz。GSM标准体制较为完善,技术相对成熟,不足之处是相比模拟系统容量增加不多,仅仅为模拟系统的两倍左右。
(2)IS-95 CDMA是北美的另一种数字蜂窝系统,使用800MHz或1900MHz频段,采用CDMA多址方式,已成为美国PCS(个人通信系统)网的首选技术。
(3)D-AMPS也称IS-54(北美数字蜂窝),使用800MHz频段,是两种北美数字蜂窝标准中推出较早的一种,采用TDMA多址方式。
由于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以传输话音和低速数据业务为目的,从1996年开始,为解决中速数据传输问题,又出现了2.5代移动通信系统,如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和IS-95B,主要提供的服务仍然是语音业务以及低速数据业务。
1.1.3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由于网络的发展促进了数据和多媒体通信业务的快速发展,所以第三代移动通信的目标就是发展移动宽带多媒体通信。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简称3G,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宽带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能提供高质量的宽带多媒体综合业务,并且实现了全球无缝覆盖、全球漫游。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最早由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ITU)于1985年提出,当时被称为未来公众陆地移动通信系统(Future Public Land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FPLMTS),1996年更名为国际移动通信—2000推进组(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2000,IMT-2000),其容量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的2倍~5倍,最具代表性的有美国提出的CDMA 2000、欧洲提出的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和中国提出的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
1.1.4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简称4G,包括时分长期演进(Time Division-Long Term Evolution,TD-LTE)和频分双工长期演进(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Long Term Evolution,FDD-LTE)两种制式。从严格意义上来讲,LTE只是3.9G,尽管被宣传为4G标准,还未达到4G标准。只有升级版的LTE Advanced才满足国际电信联盟对4G的要求。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能够灵活利用频谱,可以在不同的带宽、不同的频段下工作;支持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和非3GPP多种无线接入方式,上下行速率甚至和固网不相上下,同时拥有固网所缺乏的移动性优势;支持高带宽、低时延、灵活漫游,能够以100Mbit/s以上的速率进行下载;可以在任何地方宽带接入互联网,能够提供定位定时、数据采集、远程控制、高清视频等丰富的综合应用,是集成多功能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
从1G到4G,经历了从模拟向数字的转变,其中1G是模拟移动通信系统,而2G到4G都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从2G到4G)的演进历程如图1-2所示。

图1-2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从2G到4G)的演进历程
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作为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两大主要驱动力,为第五代移动通信(以下简称“5G”)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面向2020年及未来,数据流量的千倍增长、千亿设备连接和多样化的业务需求都将对5G系统设计提出严峻的挑战。与4G相比,5G将支持更加多样化的场景,融合多种无线接入方式,充分利用低频和高频等频谱资源。同时,5G还将满足网络灵活部署和高效运营维护的需求,大幅提升频谱效率、能源效率和成本效率,实现移动通信网络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