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7章 臣举荐陈晗
正月十八
刑部尚书快步来找到严世蕃,“小阁老,要出事了。”
“哪方面?浙江的改稻为桑?”
尚书将手中的折子给严世蕃看,“小阁老请看。”
“吴心经十大罪状:一,贪赃枉法;二,勒索商贾;三,纵容恶吏;四,冤枉无辜;五,结党营私;六,欺上瞒下;七,侵吞赈灾银;八,阻挠漕运;九,放任贩私盐;十,谋取不义之财。”
严世蕃看了这奏折,砸到一旁去,“好啊,我还不去找他,他就来找我的麻烦。”
果真被陈晗说中了。
这个高拱就是要搞死他,这是要针对他严家。
刑部尚书说道:“现在锦衣卫已经到吴心经府上去抓人,进宫面圣。”
“小阁老现在需要进宫了。”刑部尚书提醒道。
严世蕃立刻吩咐刑部尚书,“这简直是无中生有,我现在进宫去。
你去策动御史,弹劾高拱,保下吴心经。”
刑部尚书躬身道:“小阁老放心,我这就去找几位御史,弹劾高拱。”
刑部尚书刚走,管家便匆匆进来,脸色凝重:“老爷,陛下已下旨召见太爷与老爷您。”
“一同前来的还有东厂的轿子,怕是陛下的心情不好。”
吕公公让东厂派轿子来请太爷,说明陛下心情不好。
陛下修道以后,鲜少生气,这次怕是保不住吴心经了。
严世蕃立刻去找父亲。
暖房里,有四五个姿色上等的侍女帮严嵩穿官袍。
严世蕃站在一旁说道:“吴心经怕是保不住,但顺天府的位置一定是我们的人,不能被高拱、张居正等人抢了去。”
严嵩毕竟已经八十一,年岁不小了,思绪迟缓了一些,他没作声。
严世蕃说道:“可以让张如林去,他是吏部侍郎,兼任顺天府正合适。”
严嵩不回应,穿上官袍就往外走。
严世蕃立刻跟上搀扶父亲。
……
……
陈晗坐在朱雀大街的茶楼,看着不远处的街口,看到吴心经被押进皇宫。
陈晗端起茶杯笑道:“严世蕃掌权太久了,让他对自身的事失去了敏锐性,导致被高拱抢了先机。”
“也许他觉得陛下不会见高拱,所以他有恃无恐。”
陈晗昨日对陛下说今天会有好事发生,所以陛下不管对谁求见都会考虑一下。
所以高拱求见陛下时,陛下考虑一下就召见了高拱。
这才有锦衣卫捉拿吴心经的场面。
这一个场面被很多人看了去,尤其是老关的人。
老关的人立刻将这事告诉老关。
惶惶不安的老关听到吴心经被抓,兴奋地从床上跳起来。
“吴心经被抓了,果真是被抓了,还是锦衣卫抓的。”
“他被抓,老子就没事了。”
“活神仙啊,果真是活神仙。”
老关穿上鞋跑了出去,他要去见陈晗,问问活神仙下一步怎么做。
……
……
严家父子二人赶到玉熙宫时,天子正高坐龙椅之上,手里拿着龙杖不喜不怒。
高拱俯首站在一旁,吴心经跪在殿中,脸色惨白。
严嵩、严世蕃行礼后,嘉靖说道:“都说说吧,怎么处置。”
皇帝陛下挥手让吕芳将账本送过去。
严嵩回道:“这字太小,老臣年老昏花,得要回去拿放大镜才能看清。”
嘉靖冷哼一声:“那就给世蕃读给你听。”
严世蕃拿过册子一看,上面记录着谁某年某月给吴心经送了多少银子。
“岂有此理,不可饶恕。”严世蕃转身怒斥吴心经,“我举荐你做府尹,你就这般对待我的好意?”
吴心经额头冒着冷汗,嘴上哆嗦地说道:“小阁老,下官冤枉啊。
下官也不知这账本从何而来,甚至没见过账册上的东西。”
严世蕃看向高拱,“高大人,这账册不会是伪造的吧?”
“你财务会议上不得意,就找我的门人出气。”
吴心经立刻磕头如捣蒜:“陛下,臣冤枉啊。微臣不知道这东西的由来。”
高拱可不怕严世蕃,他说道:“这是吴心经的管家送来的账册,随同送来的还有一张纸条。”
高拱将纸条呈送给陛下。
吕公公接过去到陛下跟前展现,纸张写着几个字,“求大人救命。”
高拱又取出几封书信:“陛下,这是几位受害商人的状纸,详述吴心经如何勒索他们,每年节礼、寿礼定额,不送就刁难。”
吴心经跪在地上,瑟瑟发抖,不敢抬头。
皇帝陛下动动嘴唇,问一声:“人证呢?”
吕公公说道:“派出去的人说吴管家找到了,但人死了。”
皇帝陛下不想管这个贪污的混账,再查下去就是浪费他的时间。
“首辅你怎么看?”皇帝问严嵩。
严嵩说道:“陛下信任他,让他管理京畿要地,他竟敢如此胡作非为,死不足惜。”
吴心经没想到自己遭到抛弃,连连叩头:“臣知罪,求陛下开恩!”
严世蕃顿时委屈地看一眼自己的爹,他的门生啊,如此得力的一个人,难道不该帮一帮?
只要自家父亲开口,陛下一定会网开一面,甚至不问他的罪责。
严世蕃心中责怪父亲不帮他。
严世蕃还是要表演一番,跪下说道:“陛下,臣不知吴心经会如此行事,臣举荐不慎,罪该万死!”
皇帝陛下的手指动了动,说道:“让锦衣卫协助东厂去查,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账本上的人都查一查,该罚的罚,该革的革。
从吴心经府上查抄的一应物件尽进户部填补空缺。”
严世蕃还要说什么,最后不敢说了。
这个查抄的钱都是填补他去年的亏空,他也没资格说什么。
高拱想要说吴心经贪污的赃款有很大一部分进了严府,但见陛下这般神情,他知道说了陛下也不会处理。
高拱最后忍了,不敢再说。
吕公公当即命人将吴心经拖下去。
吴心经大声喊道:“陛下开恩啊,陛下开恩呐!”
严嵩见大势已定,立刻出面周旋:“陛下息怒,世蕃愚钝,不察人品,实属有过。
但目前紧要之事是顺天府尹的空缺,由谁来填。”
“诸位爱卿可有推荐之人?”皇帝往后一靠等着他们吵架。
顺天府的位置至关重要,稽查京都,适合他们拉帮结派,适合他们捞钱。
不管是严嵩还是高拱、张居正之流都想要这个位置。
谁吵架有理,他就给谁。
嘉靖根本不在乎谁去坐那个位置,他在乎的是谁坐上去了能让朝堂两党派平衡。
严世蕃见机会来了,抢先一步道:“陛下,顺天府尹管理京畿要地,民生至关重要。
如今正值春耕时节,不可久缺。
臣有一推荐,吏部侍郎张如林乃两榜进士,政声清廉,可担此重任。”
高拱却上前一步,说道:“臣举荐陈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