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现如今,寄收快件已是我们身边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情。对常人来说,我们对待这类日常生活现象的态度就是把它理所当然化。所谓理所当然化,就是不假思索,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或者说,不愿意去探究其所以然。但是,任何日常生活现象都是社会系统运行在某个环节上的显现。因此,任何日常生活现象都值得从社会学角度去加以分析。从这个角度看,对社会学来说,没有琐碎的现象。身边的许多日常生活现象,都为我们提供了洞察社会系统的某个环节或某个要素运行的切入口,提供了以小见大、由点及面、从某个侧面剖析社会运行某些规律的机会。只不过,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社会学想象力。只要具备了这种想象力,我们就能发现身边无尽的社会学研究题材。
杨波的这部著作,就是运用社会学想象力的一个典范。他敏锐地觉察到快递服务过程中的服务合同约束软化现象。在这里,快递是一种可观察的经验现象,而服务合同约束软化是一种概念化思维。后者就是一种“所以然”。只要深入这个层面,我们对快递的观察就会进入一个豁然开朗的境界。快递作为一种经验现象,成为某种概念或概念体系的经验载体。我们身边有无数个经验载体,它们都提供了洞见某种概念化理论的切入口。可惜的是,由于我们缺乏社会学想象力,它们大都被漠视或无视。我觉得,社会科学繁荣的一个条件是,必须让我们的学术想象力强大起来。而学术想象力的强大,不但源于学术的自由,也源于学者平常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从杨波这本书中可以感受到他日渐深厚的学术积淀及学术批判能力。正是凭借这种积淀和批判能力,他能够发现承载了“所以然”的日常生活现象,并对它们进行系统的研究。可以说,这是一部具有原创性的论著。
但是,只有社会学想象力还不够。要做好研究,还必须遵循知识生产的逻辑。知识生产的逻辑就是科学的逻辑。但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不同,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或由人构成的社会现象。所以,社会科学的科学性并不在于简单模仿或套用自然科学方法,而在于运用与其研究对象适切的方法。其中一个适切的方法,就是理解。关于这一点,马克斯·韦伯早有明确的论述。杨波的这部著作,处处显示了研究者对于研究对象的理解之心。他反复强调,我们不能只见数据不见人。当然,理解的方法也有其严密的逻辑。从杨波的资料搜集过程来看,他的研究逻辑是严谨的。他采用了参与式观察方法,所搜集的资料丰富、详尽、深入、扎实。他的田野调查,的确是下了功夫的。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不忘对研究过程和方法本身加以反思,并且这种反思贯彻研究的全过程。而这种反思或反身性思维,恰恰是社会科学研究逻辑不可缺少的环节。
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以小见大。要做到这一点,博览群书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必备条件。从杨波的著作看,他的阅读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不但体现在他围绕研究问题对文献的必要回顾和综述上,而且也体现在他平常的阅读面上。他的阅读面很广,这为他的社会学想象力奠定了基础。很显然,社会学研究没有捷径可走,认认真真读书、勤勤恳恳思考,都是绕不开的环节。要做好学问,不但要下得了田野,也要坐得住冷板凳。而杨波的这部著作说明,他这两点都做到了。
是为序。
王宁
于中山大学康乐园
2020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