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中亚形势变化新动向
从纵向比较看,当前中亚地区形势正在经历三个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牵动地区形势和格局发生前所未有的重大变迁。
第一,中亚地区的大国关系正在经历一个重大变化的过程,主要标志是美国对其中亚战略做出重大调整,即由过去主要遏制俄罗斯转向对中俄实施双重遏制,甚至以遏华制华为主,同时由过去以政治、安全领域的争夺为主向政经并重、全面争夺过渡,导致中亚地区出现新一轮激烈的大国竞争和地缘争夺。
自苏联解体以来,中亚地区一直是大国争斗尤其是美俄博弈的重要场所。出于巩固“一超”地位的考虑,美国一直积极介入中亚地区事务,极力削弱和排挤俄罗斯,夺取地区事务主导权。美俄争夺构成外部势力角逐中亚地区的主线,贯穿整个地区的发展进程,对地区局势和格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开始大幅调整对外战略,首次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并第一次将“中国威胁”排在“俄罗斯威胁”之前,并对中国全方位打压。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美国开始对其中亚战略实施重大调整,显示出愈益浓厚的遏华制华色彩。[2]
(1)全力干扰、阻止中国在中亚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了制衡“一带一路”,美国积极同日、澳、印、欧、英协商,以建立战略性基础设施投资对话机制,协调各自在欧亚和印太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形成与“一带一路”全方位竞争的“神圣同盟”。
(2)大肆炒作涉疆问题,打着“维护人权”的旗号,对中国实施分化战略,离间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2019年9月11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2019年维吾尔人权政策法案”,公然干涉中国新疆事务。
(3)强化排除中国的多边地区合作,阻止中国推进构建地区命运共同体。美国在2019年打破惯例,在“C5+1”框架内与中亚国家举行了两次对话,并在对话中公开指责中国,制华图谋昭然若揭。同时,美国试图在印度洋和南海对中国形成包围和挤压之势。
第二,中亚地区内部正在经历一个重大的变化过程,主要表现为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两国先后实现政权交接,进入发展新时期,对整个地区形势和格局产生重要影响。2016年秋,米尔济约耶夫成为乌兹别克斯坦新的领导人,果断坚定地实行改革开放政策,[3]在乌兹别克斯坦乃至整个中亚地区引起强烈震动和反响。其改革开放力度之大、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均远超外界的预期,不仅开创了乌兹别克斯坦发展的新时代,而且也对整个中亚地区政局产生重大影响。与此同时,哈萨克斯坦也在2019年启动最高权力交接进程。托卡耶夫在纳扎尔巴耶夫于2019年3月20日突然宣布辞职后出任临时总统,并在6月10日通过大选正式当选哈萨克斯坦第二任总统,从而揭开了哈萨克斯坦政治发展新时期的序幕。
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两个地区大国同时发生重大变动在中亚国家独立后的发展进程中是前所未有的,其变化超出了两国自身范围而具有地区性质。首先,两国都是地区大国,其变化牵动着整个地区。2016年秋,乌兹别克斯坦开国总统卡里莫夫病逝,米尔季约耶夫接任,并迅速对本国内外政策做出重大调整,开启乌兹别克斯坦改革开放新征程。米尔季约耶夫总统主动改善与中亚邻国关系,使困扰地区多年的边界、水资源等难题有望得到解决,大大改善了与其他中亚国家之间的关系,推动中亚五国出现了独立以来少有的和平共处、共谋发展的崭新局面。其次,与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不同,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改革不是在外部压力下被迫进行的,而是主动自发的,具有强大的内在动力。也就是说,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同时开始加速内部改革是由于两国都意识到过去中央集权的发展模式已难以有效应对内外多重挑战,必须做出适当调整和变革,以适应新的形势,中亚地区正迎来新一轮大变革。第三,在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共同推动下,中亚五国领导人在2018~2019年两次聚首共商地区合作大业,中亚区域合作再现曙光,中亚国家自主、独立解决自身问题的愿望和信心日益增强,预示着中亚国家未来在地区事务中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