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何畈村卷:电子商务在乡村脱贫攻坚中的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精准脱贫”的重大决策,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特大项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正式启动。项目旨在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思想库、智囊团重要作用,为精准脱贫目标的实现提供决策支撑。项目选取全国范围内最具代表性的100个贫困村作为调研对象,借此了解贫困村庄的贫困状况、贫困成因、减贫历程和成效,并提出对策和建议。本项目组负责的贫困村是河南省光山县南向店乡何畈村。项目组选择何畈村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该村处于大别山,是红色革命老区,具有鲜明的历史时代背景和地方特色。二是光山县近年电子商务扶贫工作有声有色,取得了很多成绩和经验,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贫困山区在扶贫工作方面的创新突破,值得进行深入调研和总结。

课题组经过一年的实地调查和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案例研究、查阅资料等方法,获得了大量一手资料和数据。本书详细介绍了何畈村的贫困状况、贫困成因及减贫脱贫历程,报告还分析了何畈村近几年的扶贫经验,尤其是光山县电子商务扶贫经验值得广泛借鉴和学习。在电子商务精准扶贫过程中,光山县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亮点,如基于当地土特产进行全民投票,选出“光山十宝”产品,用于网络销售和推广。经过精心策划和包装的“光山十宝”不仅推动了十项产品的产业链发展,提升了地方经济,还促进了就业,提高了贫困户的收入。再如,光山县向贫困户农民提供免费的网络开店培训,不仅有老师手把手地传授经验,还免费提供午餐。农民通过电子商务脱贫致富,一批外出打工者和大学生陆续返乡创业和就业。在光山县、在何畈村,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希望。这些希望点燃了农村电子商务助力精准脱贫的热情,青壮年的返乡还让乡村活跃起来,空气中增添了很多的欢乐和幸福。

另外,课题组通过横向对比发现,光山县和何畈村的电子商务精准扶贫还处在起步阶段,与农村电子商务走在前列的“沙集模式”、“遂昌模式”等相比,还有较大的追赶空间。本书在梳理光山县和何畈村在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建议。

项目在调查研究中也遇到一些困难,如调研村交通不便、因语言不通而与村民沟通不畅等问题。调研过程中受到了地方政府和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尤其是何畈村的扶贫第一书记叶红梅同志全程陪同、介绍情况,不仅担任向导,还全程承担语言翻译工作。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切身感受到农村基层干部的辛苦和压力,也常常为他们的敬业精神所感动。

在社会力量的共同帮助下,何畈村正在从一个贫困山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这中间,电子商务赋能弱势群体,推动青壮年返乡创业和就业,促进乡村包容性发展。何畈村只是我国广大贫困地区通过努力改变贫困现状的一个缩影,各地依托党的扶贫政策,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非常期待贫困地区全部实现脱贫摘帽的那一天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