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4章 五年平辽!这谁挡得住?
“钱师傅,如今朝中奸逆虽说已被扫空,西南的奢安之乱也被基本平定,可辽东的建奴却依旧猖獗。
年初更是出兵攻打朝鲜,逼迫朝鲜签了城下之盟,让我大明在各藩属国面前可谓是威仪尽失。
若是不派遣能臣坐镇辽东,恐怕我大明的各藩属国,皆会如同辽宋之时向建奴称臣纳贡。
朕有意请孙师傅出山,再次前往辽东坐镇,不知钱师傅觉得,孙师傅能否遏制住建奴?”
乾清宫内,朱由检在和钱象坤寒暄一阵后,就把自己的心忧之事讲出来。
“陛下,稚绳公虽说在辽东多有建树,可其策略太过于保守,更是要耗费无数的钱粮。
如今我大明国库空虚,内帑经过这几年的不断消耗,怕也是所剩无多,若是用稚绳公坐镇辽东,怕是朝廷会不堪重负。”
钱象坤虽说和孙承宗算得上是老同事,以前还在其手下过,但这时候却是一副为国为民的模样,阻止孙承宗再入朝堂。
“朕也是有此思虑,可除了孙师傅之外,实不知何人能够担当此重任。”
听到钱象坤的话,朱由检感觉遇到了知音,他继位后一直没有召孙承宗回来担任要职,也是觉得这个老师傅太费钱。
“臣倒是知晓一人,他不光是与稚绳公的策略相左,更是放出豪言能五年平辽。”
朱由检能认同自己的话,钱象坤并没什么意外,要是这位皇帝陛下想用孙承宗,早就把他召进京师担任兵部尚书了。
“五年平辽?不知是何人,居然能有此把握?”
五年平辽一出,朱由检直接坐不住了,如今大明和建奴态势,向来是节节败退,别说是平定建奴之乱,自保都是无比的艰难。
“此人乃是前任辽东巡抚——袁自如。”
钱象坤就等着朱由检发问,看自己达到目的后,连忙把袁崇焕给推了出来。
“袁崇焕真有这个能耐?”
当听到钱象坤说袁崇焕有把握五年平辽,朱由检忍不住的来回踱步,过了半天才定睛问道。
本来他还在纠结,是用步步为营的孙承宗,还是用相对激进的袁崇焕去主持辽东大局。
如今听到钱象坤说,那袁崇焕居然有把握五年平定辽东,心中的天平可以说是瞬间倾斜过去。
作为一个少年人,朱由检自然是想要证明自己,建立超过父兄爷爷的功绩。
哪怕是不缺钱粮了,他也觉得孙承宗的策略太慢,天下人完全看不出自己登基后,和自己父兄爷爷有什么差别。
而袁崇焕却是不同,居然说能够在五年之内,就将辽东的建奴平定,这对于朱由检来说,是无法抵挡的诱惑。
“陛下,袁自如久在辽东,在先帝时,就曾接连立下战功,不管是宁锦大捷还是宁远大捷,都是由袁自如所主导。
袁自如在去职后,返回家乡时顺路曾拜访过臣,我二人当时就辽东的边患畅谈了一夜,臣发现其皆是所言有物,更是能拿出具体的策略。
若是朝廷能够给予他足够的支持,袁自如更是自信在三年内,就能够平定辽东的建奴。”
钱象坤看到朱由检听到这话后如此激动,也是不得不佩服那些东林党人,对皇帝心性的拿捏。
所谓的顺道拜访,那是完全不存在的,他之所以要编造出来这么一个故事,就是为了能让朱由检相信。
可怜他眼见要到花甲之年,但因为往日里学习恩师温体仁,在朝廷里面混的毫无声望可言。
这次内阁大学士的廷推,别说是他钱象坤,就连恩师温体仁也没能够混入名单之中。
温体仁还能等,虽说是他钱象坤的恩师,但年纪却比他小了近十岁,有的是机会踏入内阁。
但他钱象坤呢?即便是占着帝师的大便宜,却因为在朝中孤立无援,还没有温体仁的手腕,过两年致仕可以说是板上钉钉。
作为一个文臣,哪个不想在功成名就后留名于青史,他钱象坤自然也不例外。
所以在东林君子们找上他,让他帮忙推荐袁崇焕后,经过一番讨价还价,钱象坤还是选择答应了。
反正在他看来,袁崇焕在辽东接连立下了不世之功,据说连老酋努尔哈赤,都是死在了他的手上。
那么要是有了皇帝和朝廷的全力支持,趁着建奴政权交替,灭掉建奴应该也不是什么问题。
“好,好,好,钱师傅一来就帮朕解决了一个大难题,真不愧为国之柱石啊!”
听到五年平辽还是保守的,袁崇焕甚至是有信心,在三年内平定辽东的叛乱,朱由检心里更是乐开了花。
“陛下谬赞了,为国举才,本就是臣子的本分,当不得陛下如此的夸奖。”
钱象坤眼看皇帝这么激动,更是把自己看的如此重要,心中也是不由得感叹,和这些东林君子们合作,实在是有着天大好处。
也不枉当初自己因为和东林君子们走的亲近,被魏忠贤当作是其同党而去职返乡。
“此次入阁名单已经敲定,不过等那些德不配位之人去职,钱师傅这样的大才定能进入内阁之中。
往后咱们师徒同心戳力,定能让我大明再次中兴。”
心情大好的朱由检,忍不住把自己的心里话给说了出来,还给钱象坤画出来了一个美好前程。
施凤来等人不过是个靶子,帮着自己吸引东林君子的精力,等到时机成熟以后,肯定是要把他们踢出朝堂。
“只要能够为陛下分忧,臣无论是官居何职,都会为我大明鞠躬尽瘁。”
钱象坤听到这话,心里面忍不住的流泪,这内阁大学士的位置已经是在向他招手。
自己原本以为,此生都没有丝毫的可能,但只是和那些东林君子们合作一次,结果就看到了柳暗花明的美好前程。
“哈哈,钱师傅,朕提前让御膳监准备了些膳食,等会钱师傅与朕一同共进晚膳。”
朱由检对于钱象坤的表态,心中可以说是满意至极,也不妄自己对其看重。
“臣,谢陛下隆恩——”
钱象坤可不相信,朱由检真是提前给自己准备了膳食,而是觉得自己推荐袁崇焕,才让皇帝对自己另眼相看。
这让他更是打定主意,往后定要和东林君子们多多的亲近,说不好自己还有机会,能成为那天下文人之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