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汉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0章 军议

“圣福躬安。”

四人整齐划一地躬身下跪,行稽首之礼,而后才抬眼注视起眼前龙凤呈祥的屏风。

刘辩没有丝毫客套,径直开口道:“荀侍中,把近日探查的消息说与诸位听听。”

荀攸拱手,环视众人一周,这才缓缓开口说道:“如今在显阳苑的斥候、探子传来消息,言说从昨日开始,董卓的部队便有所动作。”

刘表眉头紧锁,神色冷峻道:“他不过是并州牧,怎敢如此行事?这可是谋逆大罪。”

刘辩神色一肃,呵斥道:“刘公,若董卓是安分之辈,又怎会一直滞留在显阳苑,既不回并州担任州牧,也不只身回雒中赴任?切莫天真了。”

刘表赶忙拱手道:“既然情况如此紧急,不知陛下有何打算?”

刘辩目光望向被众人公推上来的新任太尉张温,轻轻敲响铜磬,问道:“不知太尉对此有何见解?”

张温本就不通兵事,且为人软弱,遇事难以决断。

这也正是袁家推举他出任太尉的原因,意图借此进一步控制南北两军。

“如今董卓此举,多半是想要在陛下首日日讲之时进行伏击。若我等死守雒中,不知可否?”

刘辩心中着实不愿与张温多费口舌,只是冷冷说道:“若事情如此简单便好了。据今日侦查,董卓的军队恐怕已有上万人,加上征辟而来的辅兵、民夫,人数只会更多。倘若他就此围堵雒阳,又当如何?”

张温顿时冷汗如雨下,赶忙说道:“董卓应该不敢如此胆大妄为。即便他围堵雒阳,凭借城墙之险,我们也能守住。”

刘辩言辞愈发严厉,质问道:“既然如此,张公可知雒中粮食储备有多少?军备是否充足?能否支撑到外兵来援?甚至,张公又如何能确定,前来救援的外兵不会成为下一个董仲颖呢?”

张温一下子被问得哑口无言,完全不知如何应对,只得跪地求饶道:“陛下,臣有罪。”

其实刘辩一开始也考虑过拖延,等董卓自行离开。

然而,就这几日的情形来看,袁家如今全力支持董卓,足以支撑半年,甚至数年。

届时,自己作为皇帝,政令不通,威严受损,要不了多久,天下便会脱离自己的掌控。

而且,袁家正在雒中逐步渗透进南北两军余下的部队。自己若不趁早行动,恐怕留给自己的,只有千疮百孔的南北两军。

所幸汉灵帝在最后两年做了些实事,尤其是中平五年的大阅兵,使得刘氏能够彻底掌控住南北两军。

刘辩在何进放弃南北两军权力之时,便派人调查过张温的举动,发现无论是张温还是袁家,都未能彻底掌控北军。

其根本原因便是光禄勋刘弘和北军中侯刘表,二人皆是刘氏宗亲,他们二人都死死护住了南北两军的基本盘。

即便虎贲中郎将袁术与羽林中郎将桓典已进入南军的核心部分,但最核心的五官中郎将,以及各部左右中郎将之位,都牢牢握在刘弘手中。

刘表这边同样如此,五校尉表面上很多人都是大将军掾属,但其实际控制兵卒的班底依旧是平定黄巾之乱、参与大阅兵的那些人。

而在三国演义中被认为昏庸无能的刘表,如今却是一直在暗中把控雒中大局。

查清楚这个情况后,刘辩不禁松了一口气,这才没有急于整合何苗与何进的部队。

刘辩长叹一口气,说道:“在其位,谋其政,张公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吧。”

张温赶忙说道:“臣自是明白,请陛下直言。”

刘辩毫不客气,眼神向张让示意。

张让迈着大步走出,手中捧着文书,以尖锐的嗓音说道:“太尉请看。”

张温接过文书,仔细浏览一圈后,疑惑道:“陛下,这是什么意思?”

刘辩挑眉道:“这些人皆是武官或郎官,朕有意将他们外放为县尉、县令或县长,不知太尉意下如何?”

张温顿时脸颊发烫,因为文书上的名字,有不少都是他曾在袁府中见过的人。他心里明白,刘辩这是打算大刀阔斧地进行清算。

刘辩步步紧逼,问道:“太尉不说话是什么意思?是觉得这些人不配外任为官吗?”

张温赶忙说道:“自然不是。”

刘辩根本没给张温继续说下去的机会,紧接着道:“既然如此,张太尉为何还不盖上你的太尉金印?”

张温颤颤巍巍地解下腰间的鞶囊,从中取出龟钮金印,却迟迟不敢下手。

就在此时,他忽觉身后有动静,回头一看,不知何时段珪出现在宫门外,正拔出腰间的环首刀。

“吭哧”一声金属摩擦之声传来,张温的精神彻底承受不住,重重地将金印按了下去。

待他再回头,却发现身后已无人。张温长舒一口气,又瞧见已经盖好印的文书,心中满是悲哀。

张让眼疾手快,抽回文书,尖着嗓子说道:“张公,要不要我等送你回去?”

张温蹒跚着起身,望了一眼屏风,此时已无人说话,便默默跟随张让离去。

恰在张温踏出宫门之时,刘辩缓缓开口道:“张公天性精勇,然而你已经老了,也该到含饴弄孙的年纪了。不过朕并非绝情之人,三公之位会一直留给张公,此后不再封其他人担任此职。”

张温听闻此言,却没有多少欣喜之色,只是浑身伏地,行稽首大礼道:“谢主隆恩。”

待张温离去,刘辩才继续说道:“二位皆是刘氏宗亲,咱们自是自家人。此间名单只是初步调查所得,多有不详之处,还请两位务必仔细核实。”

刘弘和刘表赶忙应下。

刘弘开口问道:“陛下刚才对张公所言,可是当真?”

刘辩回答道:“自然当真。若能除去董卓,刘公你便出任司空,此位也不再授予他人。”

刘表沉吟片刻,说道:“陛下这是想要闲置三公。”

刘弘也是全神贯注地听着。

刘辩解释道:“朕欲改革朝堂,自是要扫除一些祖制,故而才出此下策。”

刘表赶忙说道:“陛下圣明。”

刘辩想起日后刘琦的上屋抽梯之策,不禁提醒道:“皇叔,朕有一言要提醒你。自古立长不立贤,当初若父皇能效仿景帝,为朕提前举行立冠之礼,今日又怎会有如此乱局。”

刘表虽不太明白其中深意,但他如今只有一个儿子,也只是恭声答道:“臣知晓了。”

刘辩稍稍跑题后,又继续说道:“朕打算在立冠前日,效仿父皇阅兵,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刘表与刘弘二人对视一眼,而后齐齐跪地,恭声答道:“陛下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