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1章 大唐最牛宦官
听见李存孝的这一番话,朱瑾不由得摇摇头,缓声道:“李大哥,咱们想要把同州城里的伪齐军耗死,谈何容易?”
“我听说朱温之前就在河中劫掠了数十艘的漕运船,获得粮米不知凡几。”
“以同州城之坚固,再加上贼军的粮草甚多,坚守个一年半载的,怕是不难。”
“耗?我军怕是耗不过他们。毕竟,黄巢的贼兵丧尽天良,就算没了粮食果腹,以人肉充饥,未尝不可。”
这是一个相当残酷的事实。
生逢乱世,最倒霉的无疑是底层的老百姓。
不管是官军,还是叛军,他们都只会把黎民百姓当成草芥、“两脚羊”。
伪齐军有食物的时候,城里的百姓或许还能安全一些。
一旦伪齐军的粮草消耗殆尽,城里的妇女儿童,甚至是老人,都难免要沦为他们的果腹之物了。
道德败坏吗?
连生存都成了问题,也没人会在意道德之事了。
“那我军何不强攻同州城?”
李存孝颇为不解。
朱瑾叹息道:“同州城,乃是兵家必争之地,其城防固若金汤,要破城而入,殊非易事。”
“城里的贼兵也不是软柿子,能任人拿捏的。”
“朱温现在龟缩不出,想必是向黄巢求援。只是一晃月余时间过去了,黄巢也没增援过来一兵一卒。”
“这战事,也势必僵持不下了。”
闻言,李存孝颇为信服的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坐在一边的王彦章有些好奇的询问道:“大哥,如果换你是咱们唐军的统帅,你将如何破城,击败敌军?”
朱瑾沉吟道:“依我看,现在最好的破敌之策,就是劝降朱温。”
“劝降朱温?”
王彦章很是疑惑:“大哥,朱温能轻易接受朝廷的招安吗?”
“未尝不可。”
朱瑾的嘴角微微翘起,淡然一笑,说道:“我对朱温有一定的了解。”
“此人的祖上经世济学,祖父和父亲都是私塾先生,还跟宿州砀山县当地的官吏有联姻关系。”
“只是朱温的父亲早死,他们兄弟三人被寡母抚养长大,佣食于豪右之家。”
“朱温却显得很另类,作为家中老三的他,长大成人之后,不事生产,以豪雄自居。”
“乾符四年,朱温与二兄朱存加入了黄巢军。”
“期间,朱温追随黄巢转战南北,屡立战功,劝降定难军节度使、检校右仆射诸葛爽。”
“攻占邓州,俘虏刺史赵戒,阻扼了由荆襄之地反击的朝廷各路大军。”
“他还在东渭桥、富平一带大败鄜延节度使李孝昌、夏州节度使李思恭的军队。”
顿了顿,朱瑾意味深长的说道:“朱温之能征善战,可见一斑。”
“这是一个亡命之徒,唯利是图。现在黄巢败亡乃是大势所趋,难道朱温看不出来吗?”
“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依我之见,招降朱温,不战而屈人之兵,不失为上策。”
在场的唐军将士听见朱瑾说得头头是道,都微微颔首,表示了赞同。
这时,朱瑾的身后忽然响起了一个清朗却透露出些许尖锐的声音。
“说得好!”
朱瑾、王彦章等人回头看去,却见在一队甲兵的簇拥下,一名面白无须,穿着宽衣大袖却顶盔掼甲的中年人,缓步而来。
不知道何时,他站在了朱瑾的背后,听见了他们适才交谈的事情。
这中年人身材颇为肥胖,个子不足六尺,白脸上的肥肉一颤一颤的,略显油腻,却是一副和善的模样。
嘴角自始至终都挂着一抹微笑,给人一种踏实的感觉。
要知道,古人一般都是蓄胡子的,尤其是有身份的人。
朱瑾看着眼前这中年人没有半点胡须,说话还透着一种娘娘腔的味道。
隔得近了,他甚至能闻到一种莫名的臭气。
小朱心中不禁暗暗犯起了嘀咕。
难道,这是一个……
太监?
还不等朱瑾开口说话,那中年人便饶有兴致的询问道:“小兄弟,你很好,见识不凡。”
“能否告诉咱家,你姓甚名谁,现居何职吗?”
咱家?
朱瑾基本上已经确定,眼前这个中年人,的确是宫中的阉宦。
不过,朱瑾对其并没有丝毫的不敬、鄙夷。
自安史之乱后,大唐的皇帝们对外人信不过,于是给予了身边的宦官极大的权力,动辄就让阉宦们外出监军,或是收取盐税、关税。
甚至于,朝廷还设立了一支神策军,专门由宦官统率。
自唐穆宗以后,天子多受制于宦官。
穆宗以后共有九帝,其中,除敬宗、哀帝外,其余均为宦官所立。
宦官集团之所以能掌握皇帝的生、死、废立大权,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掌握神策军兵权,以神策军为工具控制皇权。
因此,谁也不敢小觑了宦官,尤其是掌握着一定兵权的宦官。
“末将义武军节度使王公麾下兵马使朱瑾。”
“见过大帅。”
朱瑾朝着这中年宦官行了一礼。
闻言,中年宦官眯起了眼睛,脸上笑得跟一朵菊花一般。
他饶有兴致的问道:“朱兵马使,你怎知道咱家是一方节帅?”
“以末将观之,大帅你仪表堂堂,气度不凡,一定是久居上位的大人物。在军中,何不为节帅?”
“哈哈哈哈!”
朱瑾的这一番阿谀奉承,让中年宦官很是受用,不禁放声大笑起来。
笑了一阵之后,这中年宦官点了点头,很是欣赏的看着朱瑾,缓声道:“朱兵马使,你真是一个有意思的人。”
“咱家很看好你。不过,咱家可不是一镇节度使。”
跟在中年宦官身边的一个将领轻咳一声,正色道:“朱瑾,站在你面前的这位,乃是天下兵马都监杨公,讳复光!”
杨复光?
朱瑾的心中早就猜到了中年宦官的身份,旋即再次郑重其事的朝着杨复光作揖行礼,道:“末将朱瑾,参见杨公。”
“末将虽久居宋州,却早已听闻过杨公您的大名了。”
“我大唐的权宦,多阿谀谄媚之徒,庸碌无能之辈,唯独杨公您,让末将由衷的钦佩!”
“今唐室倾颓,社稷丧乱,以末将观之,能如郭子仪一般挽天倾者,非杨公莫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