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0章 孰是兰陵 补诗相和
回程的时候,江河自然仍骑了自己那匹矮马,王微与汪汝谦则都乘坐肩舆。
回程之时,他们也仍然是沿着九龙瀑而行。做为黄山第一瀑布,这里早已是知名景点,所以便也早有游人开辟踩踏出来的道路,更加好走一些。
行过九龙潭的第一瀑时,汪汝谦忽在肩舆上漫声吟道:“摩天积石递灵湫,客子寻源到上头。吴楚江分双白发,轩辕宫近九垂旒。昆仑西北星连海,瀑布高低汉倒流。忽漫盘空云气合,群龙应奉帝车游。”
对于这首诗,江河前世并没听过,记忆里全无,倒是这一世的原身记忆里却有。
因为这首的诗作者名叫汪道昆,也是歙县的汪家人,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而且仕途上颇有建树,最高曾做到地方上的湖广巡抚,以及中央的兵部右侍郎,最后以兵部右侍郎之职致仕。
汪道昆按辈份来论,是汪汝谦的伯祖父,其祖父之兄。因为汪道昆也是歙县人,是同乡,以及官至部阁大员,所以在歙县中经常有人提起,原身在紫阳书院读书时,书院的山长与老师也曾多次拿汪道昆举过例,将之竖为楷模,让学子们向其学习。
正因如此,原身的记忆里也就对这汪道昆及其生前所作的诗词颇为熟悉,更别说书院里的师长们也曾专门教过汪道昆的诗词。这汪道昆不止官做的高,在诗文上的建树与造诣也颇为不低。
他本人曾与嘉靖年间的“后七子”并称,更与后七子之首的王世贞颇为交好。而且他还与一些出身徽州府的诗人创立了当时颇有影响的新安诗派,并且曾结过诗社。
最有趣的是,汪道昆与王世贞这两人都有被怀疑过是《金瓶梅》的真正作者。尤其汪道昆曾用“天都外臣”的化名给《水浒传》写过序,并称赞梁山英雄“有侠客之风,无暴客之恶”。
正因有过化名写作的历史,再加上他又为《水浒传》写过序,对水浒的故事很熟悉,所以便有人怀疑是他借了水浒里西门庆与潘金莲的这段故事,而创作了《金瓶梅》,而且他本人也无疑有这种才华。
至于王世贞,那更是兰陵笑笑生的头号怀疑对象,甚至时下许多人都已认定了这点。还是到后世的近代时,才有鲁迅等多名大作家对此提出质疑,并找出许多论证,推翻了这个已经认定几百年的观点。
除此之外,汪道昆最值得一提的是,在其于嘉靖四十年,出任福建按察司副使期间,曾与戚继光、胡宗宪一起联合平息倭乱,也是一名抗倭名将,文武兼备。
王微听汪汝谦吟罢后,在旁接口道:“这是然明公令伯祖函翁的佳作吧?”
汪道昆字伯玉,又号太函、太函氏,所以其年长后,有“函翁”之称,显然王微也是听说过汪道昆这首诗的。
汪汝谦闻言笑道:“正是。”然后在肩舆上转头向跟在后面的江河道:“贤侄,今日既来游黄山,岂能不赋诗一首?贤侄不如便也以这九龙瀑为题,试作一首,如何?”
他刚才所吟的那首汪道昆的诗,诗名正是《九龙瀑》,也正是汪道昆游黄山九龙瀑时所作。
江河刚才听他吟诗,就已经心中暗觉不妙,此时见这老登果然要让他作诗,立即摇手推拒道:“小侄才疏学浅,哪里能作的诗,便不献丑了!”
汪汝谦笑道:“试作一首也无妨吗,好不好这里都是自家人,也无人笑你。”
“世伯这可真是为难小侄了!”江河不由立即苦着脸做难。
他哪里会做诗,就只会抄。但现在已经是明末,要抄只能往后面的清朝去抄,而清朝哪还有什么好诗词,后世网络上最被追捧的清朝诗人,也就是被誉为满清第一才子的纳兰容若了。
可纳兰性德的作品虽多,但最被熟知的却是其几首词,而且还多是凄婉哀悼之类的,比如什么“人生若只如初见”,“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辛苦最怜天上月”之类。
他前世上大学时曾追过一个文艺女生,那女生就很喜欢纳兰容若的词,他为此也就下过一番功夫,对纳兰容若的很多词都挺熟,这时想来,也能一字不落地记起。
但这些虽然都是佳作,却没一首合适应景的。总不能让你咏风景山水,你却在那里“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去,完全不对题,一看就是不知哪里抄的。
至于纳兰性德的诗,他是真不知道几首,更不知道其中有没有写黄山以及瀑布的诗。
其余的如“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也是没一首合适应景的。
搜肠刮肚了好半天,江河终于想起了两句正合适的,向汪汝谦拱手道:“世伯见谅,小侄不才,却是只思得两句,后面实是难以为继了!”
汪汝谦又是先瞧了王微一笑,这才向江河故作大方地笑道:“无妨,且先吟来!”
他虽然没有向王微明说什么,但也无疑是在向王微表示,这小子才华也不过如此。对比他汪汝谦唯一的优点,也不过就是年轻,外加长的俊俏些罢了。
但太年轻,双方年龄相差太大,于王微而言,却不但谈不上是优点,反而是缺点了。
江河不知汪汝谦的心思,还以为这老登就纯粹像是他前世那种过于太没边界感的亲戚之类,有些过分关心他这个根本就没见过见面的晚辈世侄学业了。
当下略作踌躇后,江河便开口吟道:“悬崖绝壑喷飞瀑,倚空高挂银龙舞。”吟罢稍顿,道:“便只得这两句,还请世伯品鉴。”
这两句诗也是清朝一名诗人的,而且正是写黄山九龙瀑的。但不巧的是,他就只听过这两句,而且都不知道是前两句,还是后两句。
这两句诗,是他有次来黄山游览九龙瀑时,听当时旁边一个旅游团里的导游向游客介绍时听来的。
这两句诗的作者叫黄景仁,据说是北宋时期跟苏轼并称的诗词名家黄庭坚的后裔。他当时没听过这两句诗,还专门拿出手机上网搜了下,但可惜的是,网上也没找到这首全诗,似乎便只有这两句。
汪汝谦听罢这两句诗,一时不禁抚着须,有些默然不语。
而旁边的王微闻言,则是不由双眼一亮,又把目光放到了江河身上,开口道:“江公了这首诗虽只得两句,但也算是妙手偶得,意境极佳。”
汪汝谦闻言,心中也不禁有些无奈,他虽然很想违心地说这两句其实很一般,但他本身是有真才实学的,基本的品鉴可不差,这话便也实在说不出口。
江河这首诗虽才只两句,但诗中的气势比之他伯祖函翁的那首,似乎也差相仿佛。最主要的是,他若违心说不好,便会显得太过刻意打击江河了,王微如何看不出来。
所以他叹过后,只能是勉强笑道:“修微所言不错,贤侄这两句,确有妙手天成之感。可惜,只得两句,便谈不上是佳作了,让人甚憾啊!”
王微道:“不如我为江公子补上两句,不知江公子可介意吗?”
“不介意,不介意!”江河连忙道,“王姑娘若能帮我补上,在下只会感激不尽。”
王微笑了下,略作沉吟,先吟了下前两句,“悬崖绝壑喷飞瀑,倚空高挂银龙舞。”接道:“溅玉幻彩霓虹驻,日映金波翠影浮。”
此时午后的阳光斜照下,瀑布上溅起的水雾确实有映出彩虹。
江河一听,立即不由拍手道:“好,妙,王姑娘果然不愧美人学士之名!”
他自己反正是补不出来的,所以此时确实是自叹不如,也由衷佩服这位女诗人的才华。尤其王微补的还正合景致,更让他觉着有恰到好处之感。
要他自己作诗虽然不会,只能靠做文抄公,但基本的品鉴能力他也还是有的。
旁边的汪汝谦此时不由面色更加难看,正抚着须胡的手下意识一紧,忍不住用错力地把一根胡须拔了下来,疼的他便想呲牙咧嘴,不过他却连忙趁势开口大笑地掩住痛意,向王微道:“修微这两句诗果然补的甚妙,当真才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