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扩产招工
李仁德见状,笑着把信往回收了收,打趣道:“着什么急,又不是你的信。”
钱有光这才反应过来自己有些激动了,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嘿嘿笑着退到一旁。
随手接过信,李学文看了一眼信封上报社的落款,随手撕掉信封,抽出信纸,展开看了起来。
“李学文同志,您好!您投稿的《从话剧<万水千山>看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力量》一文,在众多来稿中脱颖而出。经本报编辑团队审核,认为文章视角独特,情感真挚,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教育意义,决定在五月三十日的文化版面予以发表.....”
投稿的内容过审刊登并没有出乎李学文的预料,如果信仰有颜色这句话都出来了,要是不通过,那才是不正常。
除了投稿通过的信件同志外,另外还有一封表彰信,表彰李学文在文化创作领域展现出的积极态度和对红色文化传承所做出的贡献。
表彰信中提到,李学文的文章以独特视角解读红色文化,为广大读者带来了新的思考与启发,这种对文化传承的热忱值得肯定与鼓励。
当两封信上的所有内容全部看过后,李学文忍不住在心里暗暗撇嘴。
这个报社有点抠门,人家其他报社对于投稿的作者,最少也要给一张当天的报纸,再给个本和笔啥的。
你这倒好,不给稿费就算了,最起码给个铅笔和刊登的报纸啥的啊,轻飘飘一封表彰信就给打发了。
好在也不是为了这点东西来的,最想要的东西拿到了。
一旁的王志博等到李学文看完信以后,笑着问道:“学文,你给报社投稿了?”
“嗯,闲着没事投了一篇”
早已等得不耐烦的钱有光立刻追问:“过了没”
“过了,五月三十号在文化版面发表,还收到一封表彰信。”李学文晃了晃手中的信,随手把信递给一旁好奇的看着自己的李仁德。
信封到了李仁德手里,其余人连忙上前围观。
几人互相看过一遍后,皆是向李学文道喜。
报社投稿而已,不是什么稀罕事,众人也没太过关注,简单聊了几句后,便将这个话题岔过。
李仁德将信封还给李学文,随后转头看向王志博说道:“王教授,你们大概什么时候出发去外地考察,我这里好协调你们出行所需要的物资设备”
“大概方向今天已经确定了下来,我们计划用一星期的时间完善一下设计思路,一周后出发前往洛阳”王志博笑着说道。
“好,那我向厂里汇报一下,提前帮你们把物资设备准备好。有什么特殊要求尽管提,只要厂里能满足,一定全力支持。”李仁德拍着胸脯保证道。
王志博感激地说道:“李科长,那就太麻烦你了。”
“什么麻烦不麻烦的,你们也是为了我们厂里忙活,我们为你们准备出差物资也是理所应当”李仁德摆了摆手,继续说道:“你们这里要是没什么事,那我就先走了,上面下了要求厂里扩产的通知,我现在事多,就先忙去了”
一直没有接话的李学文,听到厂里要扩产的消息,连忙叫住了要走人的李仁德,开口询问具体情况。
“李科长,厂里扩产是不是就要招人了?”
“当然啊,不补充人手,怎么完成上级指示的扩产任务呢,怎么?有事?”
“没事,没事,我就随口一问,您忙”
送走李仁德后,李学文就没有心思继续忙活自己的工作了,琢磨着怎么才能把自己妹妹花玲给弄到首二汽里来。
本来还想着等自己毕业工作以后,再解决妹妹花玲的工作的,没想到现在这才刚开始做毕设,就赶上了首二汽扩产。
厂里扩大生产所产生的工人指标,肯定不会小了,对于从农村招工的人数哪怕再小,也能有二三十个。
这么大的基数下,想要拿到一两个农村户口的工作名额,应该问题不大。
一个下午的工作结束,李学文还在琢磨怎么才能把名额拿到手时,钱有光急急吼吼的凑了上来,催促李学文报社的联系方式都搞到了,赶紧去一趟报社,跟记者搭上关系,把答应王卫国的事给解决了。
被钱有光打断思绪的李学文,忍不住皱了皱眉,没好气的说道:“急什么,不差这一两天的,再说了,咱们下班,人家记者就不下班了?现在过去你也碰不到人”
“怎么不急,都好几天了,要是再不给王卫国一个说法,我担心那家伙来找咱们”钱有光满脸担忧,不停地搓着手。
“那就等他来找咱们再说”
说罢,李学文摆了摆手,拿起饭盒快步朝着食堂走去。
看着丝毫不着急的李学文,钱有光恨恨的跺了跺脚,也拿着饭盒追了上去。
在食堂里,又是在打饭窗口,打了满满一饭盒的好菜。
这次李学文没有直接带回去吃,而是直奔后厨,找到了正在小灶上忙活招待餐的苏北。
“呦,学文老弟来了啊,你小子有口福了,辣椒炒肉马上出锅,等会我给你饭盒里来一勺”苏北一边翻炒着锅里的菜,一边热情地招呼着李学文。
扫了一眼锅里的肉菜,李学文撇了撇嘴,这领导的招待还挺多的,连着两天晚上都有招待。
眼见苏北在忙活,李学文也不打扰他,接了一小勺辣椒炒肉,坐在后厨自顾自的吃起了晚饭。
一顿饭吃完,苏北这才结束了手头的工作,擦了擦手,端着一个盘子走到李学文身边坐下。
不知道从哪摸出一个半瓶的二锅头,笑呵呵的招呼李学文陪他喝两口。
“苏北哥,我就不喝了,我想跟你打听个事”李学文连忙摆了摆手,谢绝了苏北递来的酒。
在这个厂实习教学小两年,李学文认识的大多都是车间里的工人师傅或者车间领导。
想要打听事情,找工人阶级是不行的,还是要找苏北这样的给领导做小灶的厨子。
平日里他们不起眼,但是对于厂里领导之间的消息,就属厨子知道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