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魔修仙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71章 潜龙论道

心中虽满是疑问,但杨巨并未过多耽搁,当即便放出绿玉飞舟。

飞舟如同一道绿色流光,在灵力的催动下,不到二十息的时间,便稳稳停在了潘师兄洞府前。

只见洞府的两扇石门敞开着,仿佛在热情迎接他的到来。

杨巨朝着石门恭敬地轻轻一拜,朗声道:

“师兄,我来了。”

紧接着,洞府内传出潘师兄那熟悉而温和的声音:

“师弟不必多礼,快些进来吧。”杨巨抬脚迈入洞府,径直来到洞府前室。只见潘师兄早已在那高台凉亭中等待着他,眼神中透着亲切与期待。

杨巨快步走过去,潘师兄赶忙招呼他坐下,并拿起桌上的灵酒,为他缓缓斟上。

在斟酒的同时,潘师兄开口说道:

“师弟,今日上午,潜龙台的管事管子杵师兄亲自到访。他本是来找你的,不巧你外出未归,便转而来寻我,托我代为转达一事。”

潘师兄微微停顿了一下,眼神中闪过一丝笑意,接着说道:

“他想请你去潜龙台,为今年新入门的弟子论道一场。”

听闻此言,杨巨心中顿时明白了几分。

遥想当年自己在潜龙台时,总共聆听过筑基期师叔师伯们论道十二场,只因入门时迟到了一个月,还遗憾地少听了一场。

而在那些论道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最后一场,由路子烨师兄主讲。那时的路师兄刚刚筑基成功,所讲内容正是关于筑基之道。

看来,这已然成为大乾门的一个惯例——当年筑基的修士,要为当年新入门的弟子讲解筑基之法,以激励新弟子们勤奋修炼,早日冲击筑基境界。

果然,潘师兄接着说道:

“他们请你两天之后前往,专门讲解筑基之事,目的便是激励新弟子们勤加修炼,争取早日突破,冲击筑基。在过去的三年里,一直是千刃峰的柳如烟师妹负责此事,如今你筑基成功,这任务自然就落到你头上了。”

杨巨听后,微微点头,应道:

“既如此,那我便去说上一说吧。只希望我不会像柳师妹一样,连续讲上三年。”

说罢,他拿起酒杯,与潘师兄一同饮下。潘师兄听闻,无奈地摇头笑了笑,眼中却满是对杨巨的期许。

两人喝下一杯后,潘师兄眼神一动,似乎又想到了什么,说道:

“师弟,我觉得你这次去潜龙台论道,不妨也给新弟子们讲讲灵植之事。你瞧,咱们灵药园如今正是缺人的时候,若这些新弟子中有灵根合适之人,让他们了解了解灵植这门技艺的好处,吸引他们投身其中,那岂不是两全其美之事?”

杨巨瞬间明白了潘师兄的意思,脸上露出会心的笑容,说道:

“我尽力说上一说,但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可就不太好说了。”随后,两人心照不宣地又碰了一杯。

接下来,潘师兄滔滔不绝地给杨巨讲了许多如何向新弟子介绍灵植和炼丹术,以吸引他们加入灵药园的方法和要点。

两人相谈甚欢,不知不觉间,一壶灵酒已被饮尽。直至此时,潘师兄才笑着起身,送杨巨离开。

接下来的两天,杨巨依旧保持着每日前往绝灵湖修炼三昧真火下昧的习惯。

而每当夜幕降临,他回到洞府后,便开始绞尽脑汁地思索,该如何圆满完成潘师兄交给他的“任务”。

第一天晚上,杨巨将自己珍藏的“青龙飞云车”取了出来。

这辆飞云车造型独特,周身散发着神秘的气息,仿佛蕴含着无穷的力量。他仔细地检查了一遍,又将车上的灵石全部更换,确保其性能处于最佳状态。

心中暗自想着,如果驾驭此车降临到潜龙台上,那场面必定极为震撼,定能镇住一众新弟子。

他不禁回想起当年,路师兄正是驾驭着那柄银光闪闪的飞剑,如仙人临世般御剑从天而降,引得台下弟子们阵阵惊叹,极为引人注目。

也正因如此,那年几乎所有修炼金系功法的新弟子,都争着抢着要去路师兄所在的迎来峰。

然而,在认真端详了自己的青龙飞云车后,杨巨最终还是摇了摇头,将其收了起来。

他觉得这样做似乎有些过于炫耀了,与自己一贯低调务实的行事风格不符。收起飞云车后,他又将十只傀儡五行猿都放了出来。

这些傀儡猿瞬间在洞府中吱哇喧闹起来,场面一片热闹。

但杨巨看着它们,还是摇了摇头,觉得此举有些轻浮,并不适合在严肃的论道场合展示。

到了第二天早上,当杨巨如往常一样服用中品青基丹时,心中忽然灵光一闪,有了主意。

当天从无灵池修炼回来后,他便小心翼翼地取出绿王炉。

这绿王炉乃是他炼丹的得力助手,炉身散发着古朴而神秘的气息。他用灵力将绿王炉从里到外认真擦拭了一遍,使其焕然一新。

随后,杨巨来到沈逸恒师侄处。沈逸恒见是杨巨亲自前来,顿时受宠若惊,脸上满是敬畏之色。

不等杨巨开口,便忙不迭地为杨巨挑选出了灵药园所藏的、品质最为上乘的炼制阳灵丹的灵药。

杨巨看着沈逸恒手忙脚乱的样子,不禁感慨,这便是宗门的好处,只要吩咐下去,自有人尽心尽力去办,无需自己事事操心。

若是自己身为散修,恐怕还得亲自跑到坊市宝楼去购置这些药材。

拿着药材,杨巨回到洞府后,便在心中将这场潜龙台论道的流程仔细过了一遍,确保万无一失。

到了第三天一大早,卯时的钟声刚刚敲响,杨巨便准时起身。

他先在卧室中全神贯注地修炼了一个时辰,随后盘坐在蒲团上,静心调息,让自己的心境达到最为平和的状态。

到了上午巳时,杨巨缓缓从蒲团上起身,朝着洞府外走去。

出了洞府,他抬头望向天空,只见天空湛蓝如洗,晴朗无比,灵药园的朝雾早已被晨光穿透,化作丝丝缕缕的水汽,消散在空气中。

杨巨满意地点点头,随即袖袍一挥,绿玉飞舟便如同一朵绿色的莲花,轻盈地悬浮到了他的脚下。

杨巨稳稳地踏上去,飞舟瞬间朝着东南方向冲天而起。

潜龙台,便位于潜山的东南部。飞舟的速度极快,如同一道绿色的闪电,下方的山川、溪流如同一幅流动的画卷,快速从眼下掠过。

约莫三刻钟左右,杨巨便看到了下方潜龙台的身影。

那是一座极为敦厚雄壮的大青山,山虽不高,但山顶却是一片宽阔无比的平地,仿佛整座山在半山腰处被一把神剑齐齐斩去了山尖。

从空中俯瞰,平台的外环错落有致地分布着许多小院,这些小院便是新弟子们居住的地方。

杨巨不禁想起自己当年便是住在平台北边,靠近一片高密竹林的小院中,那段时光至今仍历历在目。

而在潜龙台的正中,是一块略微高出地面的大平台,平台呈圆形,正是论道的核心之地。

此时,那平台上已经聚集了不少弟子,从空中看去,他们就像密密麻麻的针头在缓缓移动。杨巨催动脚下飞舟,径直朝着那平台飞去。

随着飞舟快速下冲,很快便有眼尖的弟子发现了上方的飞舟。只见几名生性活泼、好事的弟子,兴奋地站起来大声喊道:

“快看,杨师叔!”

这一喊,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了一颗石子,顿时引起了一阵涟漪。周围的弟子纷纷抬头看去,很快,几乎所有的弟子都将目光投向了天空中的飞舟。

然而,看到那飞舟之后,一些弟子的心中不禁产生了些许失望之情。毕竟,这绿玉飞舟相较于上次论道师叔御剑而来时的惊天威势,确实显得有些平凡。

只见绿玉飞舟稳稳地落在了平台正中。杨巨从容地从飞舟上下来,而后一挥袖袍,便将飞舟收了起来。

他面带和善的笑容,眼神温和地看向四周台上的弟子们。

眼神一扫,他心中默默数着,一共有一百二十五人,与自己当年近两百人的规模相比,已然少了许多,大乾门如今的衰微之势,由此也可见一斑。

此时,这些弟子们纷纷站起身来,整齐划一地躬身拜道:

“见过杨师叔!”

洪亮的声音从潜龙台上传出,在山谷间久久回荡。杨巨微笑着点头,翻手一托,一股柔和而强大的灵力从他手心四散开来,如同一只无形的大手,将台上的弟子们全都轻轻托了起来。

接着,他自己也盘坐下来,并摆手示意弟子们都坐下。

坐下后,一些弟子忍不住隔着前方的人,偷偷瞥眼打量杨巨。

但只要杨巨眼神扫过之处,那些弟子便像受惊的小鸟一般,立刻低下头去,没人敢与杨巨对视。

杨巨脸色再次露出和蔼的笑容,缓缓开口道:

“四十年前,我也曾如你们一样,静静地坐在这潜龙台上,聆听前辈师叔师伯们论道。那时的我,心中满是憧憬,时常想着自己何时能像他们那样,成为御空而行、追风逐月的筑基修士,也能来到这潜龙台,为新弟子们论道一场。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简单的一个念头,竟让我等了足足四十年。”

听到这般朴实而又真诚的开场,台下有几个胆子稍大些的弟子,忍不住偷偷笑了起来。

他们此前便听说,这位新筑基的杨师叔已然年逾六十,如今看来,传言果然不假。

接下来,杨巨便开始正式讲了起来。他将内容分为总共三大部分,分别是筑基之前的准备、筑基之中的要点、筑基之后的稳定。

在“准备”这一部分,他详细阐述了何时筑基最为合适、何地筑基更有利于突破,以及筑基丹等重要器物的相关知识。而整个论道的核心,无疑是第二部分——筑基之中的要点。

在第一步“灵气化液”中,杨巨细致地讲解了如何运用自身灵力,将空气中的灵气凝聚成液态,为后续的筑基步骤打下坚实基础。

在第二步“融灵”里,他深入剖析了筑基丹该如何催动本命之灵发生奇妙变化,进而完美融合体内的灵液,之后又该如何使神识化形,在灵台之上完成筑基的关键环节。

到了第三步“吸灵”,他更是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吸灵之时那股神秘神力是如何形成的,以及该如何巧妙推动这股神力,顺利完成最后的冲顶之举。

在“稳定”部分,杨巨结合自己在幽潭岛上的亲身经历,讲了讲自己在筑基之后都做了些什么,那些看似无聊,实则对稳固境界大有裨益的事情。

从头到尾,杨巨将整个筑基的过程,事无巨细地讲了一遍。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如同山间清泉,缓缓流入每一位弟子的心中。

这一讲,便是足足两个多时辰,从上午一直讲到了下午。

平台上的一百二十多名新弟子,在杨巨系统而精彩的筑基论道中,渐渐沉浸其中。

随着杨巨的每一句话,他们都在自己心中仔细推演,仿佛看到了自己日后筑基时的样子。

待杨巨讲完筑基相关内容,平台上的弟子们眼中已满是敬佩之色。

就在这时,杨巨脸上再次露出亲切的笑容,说道:

“想必你们也都知道,我是灵药园的一名灵植师。今日既然来到这里论道,我便也以灵植师的身份,送你们一些小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