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章 波澜不惊的大学生活
青岛,这个美丽的海湾城市,对晨曦有着致命的诱惑力。已经年过20岁的晨曦,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家乡,去过最远的地方是高二时候的招飞体检,包吃包住的到了HZ市,这是晨曦20年来去过最远的地方。很可惜,想做空军飞行员的晨曦止步耳朵体检。25年后的晨曦依然清晰的记得当时的场景,当体检医生把一个柱状物放进晨曦耳朵里,然后按动一个圆球给耳朵充气的时候,晨曦的耳朵无法承受那种巨大的压力,拼命的摇头躲避那个柱状物,这个动作宣告了晨曦做空军飞行员的梦想戛然而止。因为本来招飞就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如果能被录取,可以给家里省下一大笔读大学的学费,年少的晨曦当时并不懂得当家不知柴米贵的道理,所以被淘汰了并没有过于悲伤。反倒是吃到了20岁以来最美味的食物而开心快乐,尽管晨曦现在不记得当初吃的什么了,但是味蕾的满足带着无法抑制的多巴胺充斥着晨曦的大脑。
离家的日子越来越近了,第一次出远门的晨曦,内心充满了忐忑和不安。晨曦的哥哥电文已经大学毕业回到县城教书,送晨曦去青岛的重任自然而然的落到了他的身上。晨曦家里兄弟三人,一直维持着和睦团结的家庭氛围,主要的原因是晨曦的大哥电文做了好的榜样,该谁承担的责任从来不推诿,就像送晨曦的责任天然的落到了大哥身上那么自然。彷徨不安的晨曦第一次有了容貌焦虑,充满了对青岛这个中国著名旅游城市无法融入的担忧。在开学前半个月,他请父亲带他去全县最著名的理发店理了头发,还请嫁到县城的远房姑姑带他去买最时尚的衣服,这是当时的晨曦能想到的对抗不安的最好方式。父亲在晨曦人生第一次全盘满足了他的要求,理发和买衣服花了300块钱,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晨曦一年高中的学费才310元。贫穷的家庭也可以有快乐,多巴胺的分泌也可以无时无刻出现,只要你愿意享受。由于全村出了第一个正式本科大学生,全村人的恭维和羡慕让晨曦的父亲获得他生命中的高光时刻。全村人的恭维让这个狗不尿们的家庭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尊严,让晨曦烂的稀碎的自信心有了一点点弥合。
离别的日子总是显得那么短暂,晨曦出发去青岛的号角不可遏制的吹响了。大伯猫脸给了晨曦1000元,五叔给了晨曦200元,让晨曦第一次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晨曦大学一年的学费是2450,半年的生活费是1000准备,父亲的意思不够了再写信给家里要,事实上晨曦从来没有中途给家里要过一分钱,无论家里给多少都能承担学期结束。晨曦和大哥带着东拼西凑的3450元准备去青岛。
出发的那天还是来临了,尽管对家里有那么多的怨念和不满意,真正离开家的时候还是依依不舍,或许这就是一种无法割舍的亲情和乡音吧。凌晨四点左右,晨曦要和哥哥四点就起床了,当时去青岛的绿皮火车只有凌晨六点的一趟,爸爸和叔叔骑自行车送到火车站,需要四十分钟的车程。和哥哥吃了妈妈做的一碗面,晨曦的面里有一个卧蛋,哥哥的就没有,或许是这个中年女人在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儿子的不舍和牵挂。四点半左右,带着家族人的希望和祝福,带着叔伯给的祝福钱,带着振兴整个家族的历史使命,晨曦踏上了离家奋斗的征程。当晨曦看到泪流满面,泣不成声的妈妈,自己的眼泪也不争气的流了下来,整个送别的气氛充满了悲伤之中,五叔的一句话打破这种压抑的气氛,他说二小是去上大学,这是好事,大家都不要哭了,才让整个送别的情绪轻松了一些。当天送别的人群中,几乎整个家族的大人全部到场,让晨曦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重要,第一次意识到了考上大学的份量和代表的份量,因为整个家族从来没有那个人能享受被集体送别的荣耀,同时也让晨曦感到了自己肩负的重任。
火车的启迪声拉走了离别的情绪,让第一次坐绿皮火车的晨曦充满了对新事物的好奇和对未知探索的渴望。当年的火车人太多了,由于晨曦的县城是个小车站,过路火车的车门都无法打开,火车过道里都是人,晨曦和哥哥只能请人把车窗打开,爸爸和叔叔托着他们从窗户里爬了进去,座位更不可能有,从东明到青岛的18个小时只能站着,这一切对晨曦都是新鲜的,所以他并没有觉得累和痛苦,反倒是对未来探索的欲望压制住了离别的悲伤,随着咣当咣当的火车车轨的撞击声,从而晨曦的思绪飘向了1800公里外的青岛,少年的心不可遏制的完成了思维的蜕变。
经过18个小时的长时间站立,瘦弱的晨曦的体力被消耗殆尽,那时候晨曦身高175,体重只有108斤,瘦像一个麻杆,经常被别人嘲笑是被领养的孩子,但是晨曦从来没有自卑过自己的体重,他始终相信只要身体健康,胖瘦都无所谓。体力消耗殆尽的晨曦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下车吃饭并坐下休息,对青岛和大学生活的憧憬已经抛之脑后。人累到极致是不会考虑精神需求的,这是物质决定精神的最好诠释,少年晨曦已经无数次的经历这样的时刻。火车到站了,晨曦和哥哥托着笨重的行李出了车站,大学在车站有接站人员,这让疲惫的晨曦感到了一丝安慰,来不及吃饭,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晨曦坐上了青岛316路双层公交车,今天坐在自己宽敞明亮房子里写文章的晨曦对当时公交车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晨曦和哥哥坐在了上层,看着公交车外繁华的QD市容,晨曦又一次庆幸报考青岛大学的正确性。以后的晨曦,当有人问晨曦高考应该怎么填报志愿时,晨曦总是说出两个他自己认为的黄金原则:1,分数足够找一个好学校和好专业。2,分数不能满足第一种情况的时候,选择一个好城市。或许是青岛给他的第一印象让他建立了这种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