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馆里有个裱画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4章 抓壮丁

“所以啊~这次我们还是要积极的配合,人家这个省台,你们说对不对?哎~李天佑呢?天佑?”

主任声音又大了几分,把走神了的李天佑呼喊回来。

“啊?在的,在的!”李天佑及时回答。

“你表个态~”主任放下笔,端起大茶缸子。

李天佑表个啥态啊。

他刚刚都走神了。

其实也不怪李天佑开会走神。

在文化馆工作一年了,这个主任,李天佑真的是神烦他。

每次开会都是长篇阔论,半天说不到重点上。

县上给他们下达一份红头文件,简简单单几句话,交代一件事,

这个主任非要扯个几大论述,再在里面细分出几个小的论点。

经常一个早会,开完都吃中午饭了。

但是被点名了,不论原因是啥,李天佑还是站起来,一脸坚毅地说:

“这次我们一定会,听从领导指示,积极配合,积极响应,全力以赴的完成组织的任务。”

管它啥任务,李天佑先喊口号呗,这总不会错。

主任满意的点了点头,带着笑意手指点了点李天佑道:

“年轻人,有魄力、有担当、很有精神。

但是有一点刚刚你说错了。

你应该说‘我’,而不是‘我们’!

好了,这件事,就得你来办。”

李天佑一脸懵逼,什么事就交给自己来办?

“散会吧,各自去忙各自的事情。办公室等会,跟李天佑你们对接一下。”

主任没说太多,就宣布今天早会结束。

众人也都纷纷散了。

李天佑拿着饭缸子去厨房打饭。

路上叫住办公室的小姑娘,才明白了开会主任为啥点他。

原来前几年,有部央视的栏目大火,叫《我在故宫修文物》。

李天佑他们这里是文物大省。

不知道哪个大聪明,看人家央视栏目搞得风生水起,就非要东施效颦一下。

要在地方上,搞个山寨版的电视专题节目。

风风火火的搞了一段时间预热,还真让他们拉到了投资。

省3台,农林卫视,还真就组织了一个小组,开始了栏目拍摄。

他们沿着本省,每个地方县市,挨个走访。

打着旗号,一边寻找民间文物,一边发动民间手艺人做文物鉴定、修复。

说实话,想法是个好想法。

但是奈何,一落实到地方就变味了。

栏目本来就是个山寨的节目。

资金也不是很充足。

而且还有人大吃大喝,舍得几万块一次的聚餐。

舍不得给民间收藏者一个合理的感谢费用。

之前就闹过一次笑话。

一个放羊的牧民,捡到西夏时期的黄金虎符。

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最初由青铜制成,后来开始用金,或者名贵玉材制作。

是古代用于调兵遣将的重要信物,象征着权力与威严。

由于虎符的制作材料珍贵,且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虎符数量有限,因此具有较高的稀缺性。

而且虎符见证了我国,古代军事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但是这个栏目组呢,专家只给牧民出到了,500元的感谢费和一面感谢锦旗。

牧民拿了虎符,趁人不备,从厕所翻墙跑了。

等到几天后,他们再找到这个牧民。

虎符早就被融了金子,打成一个大金手镯了。

后来警方还介入了案子,闹的沸沸扬扬。

这事也在文保圈子里,闹的众所周知,哗然一片。

李天佑当时还乐呵呵的吃瓜来着。

单从这一件事,就可以看得出来。

这些所谓的专家组,办事有多么不靠谱。

等他们到了地方上,搞起所谓的文物保护、鉴定、修复。

大概也能猜到,会是怎样的一个鸡飞狗跳的场面。

这才过去了多久?

这是又嚯嚯到他们市来了?

吃完中午饭,李天佑殷勤的帮办公室小姐姐洗了碗筷,求着人家详细给说说。

到底跟他有啥关系。

小姐姐也是看出来了,天佑开会的时候,肯定神游天外来着。

也不多逗他,把上级传达的文件,复印件给他仔细看看。

李天佑仔仔细细的看完文件,一脸的莫名其妙。

市局需要借调相关下属单位的人员,支援人家栏目组活动。

而且还特意强调了,需要青年艺术家。

李天佑就开始纳闷了。

这种事,难道不是要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手艺人吗?

怎么还特地强调需要年轻人去参加?

办公室的刘姐,算是天佑老妈的老姐妹了。

她知道一些内情,慢慢给天佑讲了一些她知道的事。

原来这个山寨央视的栏目,在省里算是闹了很多次笑话了。

慢慢的已经开始变味了。

本身省3台,地方卫视么,收视率很一般的。

日常都是靠各种医院打广告,撑起来电视台的开支。

现在栏目多次闹笑话,有领导已经动了想砍掉它的心。

但是奈何电视台收益还是要保。

所以就陷入一个尴尬的地步。

也不知道是哪个能人,给领导支的招。

其实在文保相关单位,有一些岗位带编制。

坐在这些岗位上的人,确实有一部分,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很多走关系进入的,也有父母内退后特招进去的。

内部特招倒是无所谓,只要你自己有能力,可以在单位好好工作,那倒没什么。

就怕一些没有任何能力、混吃等死的二世祖,占着编制还经常折腾事。

有些父母疼自己孩子,没有错。

但是没有能力的人,父母还是继续去推着他们上位的,可就太可恨了。

山寨版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名字叫《我在XX找宝物》。

每到一个地方,就把XX换成地名。

而当地文保单位里,混编制熬资历的人,如果想出头,那么会有人去找他们,花钱赞助栏目。

到时候,地方上这期栏目,会特意著名哪个单位谁谁谁。

这就是一份资历,一份政绩。

能把孩子塞进编制的家庭,能有几个是缺钱的?

那就砸钱呗。

栏目也乌烟瘴气的变成了现在的模样。

修复文物是假,镀金捞钱是真。

很多有名气的老艺术家,根本就不鸟他们。

地方上单位,也知道这栏目的性质,也不会恶言恶语的逼迫老艺术家去配合他们。

所以后来,有任务下达给地方单位,也是点名了要一些青年艺术家。

年轻人听话,都是为了保自己饭碗,没几个会跟他们炸毛。

今天,这不就任务分配到李天佑他们这个小县城了。

寻摸了一圈,就李天佑这个小屁孩最年轻,他还能跑的了?

开会走神,被主任抓了壮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