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大儒辩经退豺狼
年轻伴当一惊,脚夫们不知老者马征真实身份,他却自然了解,马征说确有此事,那便是真有!
马政望向殿中雨线,怅然到:
“本朝太祖陈桥驿黄袍。。。咳咳,那个加身之后,历代确是有些重文抑武。
然而本朝外患之强,也是历朝之最!
刚才老吴讲的契丹,党项,回鹘。。。。。。哪一个是易于之辈?
我乃西北颐河路狄道人氏,身处大宋,吐蕃,党项三族交错之地,自幼时起,便久历战乱!
记得我幼童时,吐蕃赞普董毡与西夏互仇,和我大宋盟好,共抗党项擒生军。
什么叫擒生军?
就是围住我们汉人边境村寨,把老弱病残杀了,妇女儿童擒去为僮为仆淫辱驱使,青壮强编入军去擒捉下一拨汉人为生口!
不是史官粉饰太平的长生之生,而是牛马犬豕牲口的牲,擒牲军!”
马征本是养气有成,不动声色之辈,这时回忆旧事,怒气渐生。他右颊眼下有条疤痕,平时不太显眼,这时马政面色发白,独独这条疤痕发红鼓胀,微微跳动,看起来可怖至极!
马政指向自己这条疤痕:
“这条刀疤,便是我六岁时,遭遇擒生军,被一刀砍来,我的嫡亲二姐,伸手为我来挡,我活了,她断手流血而死!”
诸人默然,皇甫俊本来不太瞧得上这个正使,觉得他镇日低调阴沉,缺乏胆气,是个官场老油子。这时却惊见马政怒气勃发下宛如雄狮,虽是文官,却有生裂虎豹之态!
马政长吸一口气,面色慢慢恢复平静:
“过得两年,陇右河州吐蕃首领木征,因与我大宋有隙,又以妻弟瞎药为谋主,与夏人解仇!青塘董毡不能制止。
再过十余年,,西夏连年征战,国力渐疲。我大宋颐河开边势大,董毡惧之,求娶西夏梁太后爱女,正式遣大将鬼章联夏伐我,我狄道马家六百年与世无争,耕读传承,主支一百八十余口,仅余我和幼子两人,百死逃生!
抑武?嘿嘿,当此大争之世,周边群狼环伺,真的抑得了吗?
强盗们提着弯刀为子女财货而来,把大儒们派去边地,跟他们讲四书五经,道德文章,真能舌灿莲花,让强盗们退兵,皆大欢喜吗?”
马政面色语气愈发平静,众人却都听出了他胸中的愤懑郁积之气,慕巧心软,听到马家满门几乎死绝的惨剧,一只手偷偷搭到师兄唐烈的小臂上,越抓越紧。。。。。。
马政忽然一笑:
“老吴,你适才说我的鹿头酒贵重,却不知我等边地人,跟你们中原繁华风流之地的习惯,是不一样的!
你们爱美食美酒,华衣大屋,便是这山中废弃庵堂,我观之也曾涂墙粉壁,极尽堂皇,因为你们自家的东西,就始终是你们的,当然爱之惜之!
我们边地出身的人,却不看重这些!再珍贵的美酒,也不如手中的一把钢刀!
我们的屋宇,能遮风挡雨就行,反正修得再华美,强盗们来了,一把火也是烧个干净!
衣服再漂亮,强盗杀了我们,也是要剥去的。当然,通常杀我们之前,异族强盗们会要我们先自己脱下来,以免血迹刀痕弄坏了衣服!
美食美酒,我们珍惜舍不得用,难道留给提着弯刀而来的家伙们吗?
对于我们边地人来说,其实这一辈子,都没有什么是真的属于我们自己的,值得珍惜宝贵爱护的。”
老吴等脚夫听得目瞪口呆,他们自觉身执贱役,辛苦过活,素日常有抱怨怨怼之意。想不到看起来富贵高大的马大官人,却有着这般惨烈的过往。。。。。。
一个脚夫喃喃道:“难道大官人你人活一世,竟然当作自己什么都没有吗?这真是,,,真是太惨了!”
马政阴沉一笑:
“那倒也不是!还是有一件东西肯定是我的!”
马政伸手入怀,珍而重之地缓缓掏出一件物事。
大家好奇瞧去,却是一张羊皮,里面包着东西。
马政打开羊皮,露出一本边角已发卷的册子,想是时时翻阅:
“这就是我马政马仲甫,来这世间一遭,唯一一样真正属于我的宝物!
我马家六百年的族谱!
我和犬子脱得大难,便各抄一册,时刻藏于怀中!
有了它,便是殁于道边沟中,后人也能知世间曾有我马氏一脉,也是华夏一脉,炎黄后人!非那茹毛饮血的食人蛮夷之徒!”
唐烈起身,深施一礼,肃容道:
“马老身世坎坷,尚心怀华夷大义,请受晚辈一拜!”
马政回了一礼,摇头道:
“不必多礼,小老儿一时感怀身世,让诸君见笑了。
且说回本朝抑武之事。。。。。。
君子修文,蛮夷却磨刀霍霍,近百年来,四周各国渐渐都宗浮屠佛道,武事武学大进,竟已精进到了一个前贤难至的地步!”
一个伴当迟疑道:“马公此语。。。。。。仙武两途,都以古为尊,如今虽是武学昌明,要更超前代,却是。。。。。。”
马正肃容道:“刚才有人说,朝中诸相公权重,怎会听江湖武人意见?
我问你们,党项故崩梁太后,权势比我朝诸相公何如?”
众人一愣,皇甫俊迟疑道:
“西夏名义上虽是大辽子侄,我大宋藩属,综究是曾称帝建国。
夷狄之国跟我中华不同,只重实力,故后位一般从最强部落中选出,以巩固帝位,所以常常帝后二族并尊!
刚才老吴说的,引起那场六国之争的宋夏大战,便是梁太后携幼帝乾顺亲征,号称一百五十万大军,倾国来犯我大宋,如此滔天权势,我朝中相公,总是臣子,这却。。。只怕权势上比不上她!”
马政冷笑道:“梁太后在西夏朝堂,以太后身份,临朝听政近二十载,一言以决国事,可比故周圣神武皇帝,古来女子,稳排前三,那你们可知,她是如何,崩的?”
众人一惊,皇甫俊瞑目一思,颤声道:
“梁太后崩于大安十一年十月,正是,,,正是那六国大会之时!莫非?莫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