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章 齐襄殒命
庄公元年,鲁庄公继位,但是春秋不记载继位,是因为此时的父亲鲁桓公被齐国杀害,母亲文姜还在齐国没有回来。
夏季,周王室的卿单伯送王姬到鲁国,在城外为王姬建了座行宫,这是因为王姬要嫁给齐襄公,鲁国是周王室血缘最亲的宗室,要为齐襄公和王姬的婚礼做主婚人。
冬季,齐国打败纪国,把纪国三座城池的百姓迁走,此时的鲁国也没有能力对纪国支援。
庄公二年,鲁国公子庆父率领军队攻打近鲁的一个小国,公子庆父是鲁桓公的儿子,鲁庄公的庶兄。
秋季,齐襄公去年新取的王姬,短短的一年时间,新媳妇就死了,这不合常理。大概率知道了齐襄公和妹妹文姜的丑闻,被杀或者被气死的。
冬季,齐襄公去山东高官清县和文姜私会,春秋专门为了他俩的奸情列了一条记载。山东高官清县在齐国和鲁国的边界,此时的文姜不好待在齐国国都临淄,也没有脸面回到鲁国,所以住在两国的边境。
宋庄公冯去世了。
庄公三年,鲁国的将军公子溺率领军队和齐国一起攻打卫国。齐国为什么打卫国呢,因为之前的卫惠公出奔在齐国,齐国想扶持卫惠公回国复位。
夏季四月,安葬宋庄公。
夏季五月,安葬周桓王。宋国的国君很快就下葬了,但是周朝的天子,去世已经七年了,才下葬。按周礼天子七月而葬,诸侯五月而葬,天子死后7个月安葬,诸侯死后5个月安葬。宋国国君的葬礼时间符合周礼。也是因为周王室财政拮据,还发生了王子克之乱。
秋季,纪国国君的弟弟带着酅地(山东临淄东)归入齐国,标志着纪国内部出现了分裂。齐国的高压下,纪国已无力反抗。
鲁庄公带领军队驻在郑国的滑地多天,打算会见郑伯,策划安定纪国。郑伯用国内不安定的理由推脱了。此时的郑国国君公子仪,还要应对住在栎地郑厉公突,也确实没有能力应对。鲁国此时也没有这个实力。
庄公四年,春季齐襄公和文姜再次会面,干柴和烈火啊。
春季,南边的楚武王率兵进攻随国,去之前感到心神动荡不安,夫人邓曼说:君王的福禄尽了,满了就会动荡,这是自然的道理。如果军队没有什么损失,而君王死在行军途中,这就是国家之福了。楚武王还是坚持率军出征了,死在了路上。令尹斗祁、莫敖屈重秘不发丧,坚持伐随,最后以楚王的名义进入随国,和随侯结盟。回军的时候,才公布丧事。
楚武王在位期间,筚路蓝缕,东征北讨,开疆扩土,征服汉阳诸姬,为楚国的强盛奠定了基础。内政外交军事俱是一流。
三月,纪伯姬死了,纪国和鲁国的连线断了,伯姬是鲁国宗室之女,算是政治联姻。
很快夏季,齐侯、陈侯、郑伯在卫国的垂地(今山东菏泽附近)见面。在多方面压力下,纪侯不能屈从齐国,把国家政权让给了纪季。纪侯永远离开了他的国家,以避免齐国对他所加的祸害。纪国就这样被齐国吞并了,此前纪、鲁两国国君做出的一切努力都没有用了。
庄公五年,鲁庄公会合齐、宋、陈、蔡四国攻打卫国,目的是为了护送卫惠公回国。
庄公六年,只有周王室出兵援救卫国,也无济于事。在齐襄公的支持下,卫惠公回国,放逐公子黔牟到成周,放逐甯跪到秦国,杀了左公子泄、右公子职。
楚文王进攻申国,路过邓国。申国在今南阳市附近,邓国在襄阳北附近。邓祁侯说:他是我的外甥。把他留下而设宴招待他。因为楚文王的母亲是邓曼。骓甥、聃甥、养甥请求杀掉楚文王。邓侯不允许。这三甥都说:灭亡邓国的,必定是这个人。如果不早打主意,君王后悔便来不及了。现在下手还来得及!下手吧,现在正是时候!邓侯说:如果这样做,人们会唾弃我而不吃我剩下的东西的。”三位外甥回答说:“如果不听我们三个人的话,土地和五谷的神明就得不到祭享,君王到哪里去取得祭神的剩余?”邓祁侯还是不答应。攻打申国回国的那一年,楚王进攻邓国。十年后,楚国又征伐邓国,灭亡了邓国。这个案例像什么呢?楚汉相争时候的鸿门宴,历史在重演,但是结果没有变。其实这段事件和后面的晋国假虞灭虢也很相似,楚国自荆州北上南阳盆地,必经之路就是过襄阳,而邓国就是卡在襄阳北部的诸侯国。从地理分析,楚国已经北上攻灭南阳的申国了,邓国还有可能幸免吗?
庄公七年春季,文姜和齐襄公在鲁国临沂西附近的地方私会。
庄公七年冬季,文姜和齐襄公在齐国东阿附近的地方私会。整个庄公七年除了天象方面的记载,就记载了这两件事。东阿和临沂大概200公里的距离。怎么说呢?分别的时候两人都很思念对方吧。
庄公八年春季,齐国、鲁国、陈国、蔡国联军包围郕国,郕国向齐国投降。公子庆父看不下去,请求进攻齐军。鲁庄公说:不行,我实在缺乏德行,齐军有什么罪?罪是由我引起的。鲁庄公其实说的也对,父亲被杀,母亲还在和齐国通奸,联姻国纪国被灭。鲁国在国际上的名声估计也不怎么样。所以郕国向齐国投降,很大程度上也看不上此时的鲁国。
风光无限的齐襄公终于要迎来自己的命运审判了。齐襄公派连称、管至父驻守葵丘(今河南兰考附近),答应他们驻守一年的时候,派人去替换。结果期满了,齐襄公变卦了。两个人心生怨恨,这两个人可不是忍者神龟鲁庄公,于是策划叛乱。齐襄公把自己侄子公孙无知的待遇给降低了,公孙无知和连称、管至父一起谋划政变。冬季,趁齐襄公外出打猎的时候发动叛乱,杀死了藏在门后面的齐襄公。拥立公孙无知为国君。
评价下齐襄公,施政没有准则,使人不知所措。鲍叔牙说:国君放纵,百姓懈怠,祸乱将要发生了。于是事奉公子小白避乱到莒国。鲁郑会面,当面虐杀对方国君和重臣。擅杀鲁桓公,公然和别人媳妇通奸,还奸的全世界都知道。答应别人驻守一年,到期变卦。足见他是一个私欲重,没有原则的人。
叛乱发生时,管夷吾、召忽事奉公子纠逃避到鲁国来。
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即将登上历史舞台,而齐桓公的作风和齐襄公的就截然不同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公子小白的谋臣鲍叔牙的战略眼光更厉害,提前看出齐襄公的为人,并预判了动乱的发生。而管夷吾是动乱发生后才事奉公子纠到鲁国避难。管夷吾就是大名鼎鼎的管仲。
庄公九年,雍廪杀死公孙无知,左传记载公孙无知对待雍廪很暴虐。
夏季,庄公率军进攻齐国,准备扶持公子纠回国即位。齐桓公从莒国抢先回到齐国。
秋季,已有国君的齐军把鲁军打的大败,鲁庄公连战车也丢了。事实证明真刀真枪的打一仗,鲁国确实不是齐国的对手。这场动乱的结局是公子纠被杀,召忽自杀,管仲被押送回齐国。鲍叔牙说:管仲治国的才能比高傒都强,可以让他辅助君主。齐桓公听从了这个意见。
庄公十年,课本里著名的曹刿论战发生了,长勺之战发生地长勺是鲁国和齐国边境相接的地方,在今莱芜东北。曹刿和鲁庄公的三问三答是什么意思呢?曹刿问:凭什么来作战?鲁庄公答:有吃有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分给别人。曹刿答: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不会服从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不敢擅自增加,祝史的祷告一定反映真实情况。曹刿回答:一点诚心也不能代表一切,神明不会降福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完全探明底细,但必定合情合理去办。曹刿回答:这是为百姓尽力的一种表现,凭这个可以打一下。
第一点,鲁庄公分给别人吃穿,分的肯定是朝堂上官员,没有惠及百姓。第二点,祭祀神明,也不能代表百姓。第三点,详细查案、合理办案,才能惠及百姓,避免被冤假错案无辜杀害。归根结底是要为百姓办事、办实事。还记得汉江流域的随国吗?季梁劝谏随侯的时候,随侯也提到祭祀神明的牲口膘肥体壮,粮食精心挑选。如此诚心诚意地祭祀,为何还是不能得到神明的信任呢?季梁说,百姓才是关键的,是神明的主人,牲口又大又肥,说的是百姓的财力普遍富足;粮食品质优良、数量丰盛,说的是春、夏、秋三季没有天灾,百姓和睦而收成很好。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思想理念,都是强调百姓才是关键的,是神明的主人。历史在重复,根本确是没有变。
长勺之战还出了一句名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齐军被打败。齐国远的不说,自齐襄公中原小霸以来,齐军还没有被这样一对一的打败过。
夏季,齐国和宋国联军驻扎在郎地(山东鱼台县),宋国和鲁国的边境线,齐宋联军准备从南边进攻鲁国。鲁军把马蒙上老虎皮,对宋军进行冲击,大败宋军。齐国看鲁国这么生猛,也退军了。
蔡哀侯在陈国娶妻,息侯也在陈国娶妻。息妫出嫁时路过蔡国。蔡侯说:她是我妻子的姊妹。留下来见面,被蔡候纠缠戏弄。息侯听到这件事,发怒,派人对楚文王说:请您假装进攻我国,我向蔡国求援,您就可以攻打它。楚文王同意。秋季九月,楚国击败蔡军,俘虏了蔡哀侯回国。怎么说呢,红颜祸水啊。这个息妫也是个春秋时代的大美女,后面还有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