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永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48章 荧惑守心

深夜长安报邸内,灯火通明,与外面的寂静形成鲜明对比。

人来人往,忙碌而有序,有的正低头抄写着文章,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有的则手持报纸,仔细阅读,从中汲取着灵感,为明日的报道增添一抹亮色。

报邸的规模日益扩大,人手也越来越多,这里已经成为了长安城信息传播的核心。

总编王盛端坐在主位上,面容凝重,手中紧握着一封密信,深知这次的事件非同小可,牵涉到的竟是太子这样的大人物。如何在陈述事实的同时,又能巧妙地避开锋芒,不被抓住把柄,这确实是个棘手的难题。

王盛转头看向一旁的哀章,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哀章沉思不已,突然眼神一亮,缓缓开口:“王总编,我有个想法,不妨将这件事——日食之事,有意无意地融入到一个小故事中去。这样既能传达出我们的立场,还能让读者在品味故事的同时,感受到其中的讽刺意味。”

王盛闻言,连连点头:“好主意!哀章果然是个才子。这样一来,我们既能达到目的,又能保护自身安全。事不宜迟,赶紧动笔吧。”

哀章也不含糊,当即拿起毛笔,蘸满墨汁,开始在宣纸上挥洒起来,笔触时而轻盈如羽,不一会儿,一篇带着淡淡讽刺意味的小故事便跃然纸上。

王盛接过一看,不禁拍案叫绝:“好!很好!就按照这个上报吧。”

随着王盛的一声令下,一张张报纸被迅速刊印出来,散发着淡淡的墨香,这些报纸很快就被送入了每个报童的手中。

次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新都侯府邸的书房时,王莽已经坐在了桌前,拿起一张报纸,仔细地阅读起来,目光扫过那篇小故事时,嘴角不禁勾起了一抹满意的微笑。

王莽放下报纸,轻轻拍了拍桌:“很好!这个哀章和王盛,倒是挺厉害的,不仅巧妙地传达了我的意思,还避免了直接冲突,真是难得的人才。”

这篇小故事虽然简短,让人们在谈笑间便能感受到其中的讽刺与批判。而更重要的是,它以一种极其隐蔽的方式,意图传达给了整个长安城的人。

“该轮到其他人出场了。”王莽心中暗道。

与此同时,长安城内的百姓们也在热议着那篇小故事。茶馆里,街头巷尾,人们三五成群,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人们开始质疑太子的能力和品行。一些人甚至直接指出,太子继位竟然发生日食,这是不祥之兆,国之不幸,这些声音逐渐汇聚成一股强大的舆论洪流,直指太子的地位。

宣室殿内。

宦官们穿梭于殿内之间,传递着各地的消息与奏报。

宋典刚将一摞奏书抱起,准备送往太子宫,

刘骜轻轻捏了捏太阳穴,试图驱散些许疲惫。

“陛下,司隶校尉解光求见。”宦官的声音打破了短暂的宁静。

刘骜放下手中的毛笔,墨汁顺着纸面渗开,点了点头,示意解光进来。

解光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来,行了一礼后,汇报:“陛下,近来长安内外,谣言四起。皇太子加冠以来,灾难频发,德行不兴,不少人都扬言废立之举。”

刘骜眉头紧锁。低声自语,随即下令:“立刻封锁这些言论,不得再乱传。”

解光走上前,低声说道:“陛下,此事出自民间,很难杜绝。不如想个办法转移注意力,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刘骜点了点头,深知若不及时处理,这股舆论洪流将会对太子的地位造成致命打击。如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正当思考对策时,

宦官再次前来通报,郎官贲丽请求面见,说有十分重要的事。

郎官贲丽,刘骜满脸疑惑,无缘无故的为何要面见他?

“陛下,臣昨夜观察星象,发现无比的混乱,此乃荧惑守心,这是极凶厄之象。自秦以来,从未发生过如此恐怖的现象。”贲丽恭敬地鞠躬,朗声说道。

刘骜听到此言,面色更加沉重。日食、谣言,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刚才因为日食的事而烦恼,现如今又碰上这事。

“你认为此事有何破解之法?”刘骜直视贲丽,语气中带着一丝冰冷。

“陛下,此事乃君王的灾祸,需要找一位高权重的人,为其挡灾解化,才能解决此事。”贲丽拱手说道。

刘骜的眼神愈发冰冷,直视着贲丽:“哦,真的吗?你最好不要骗朕,若是骗朕,你应该知道下场吧。”

贲丽被刘骜的眼神吓得胆战心惊,支支吾吾地说道:“臣……臣怎敢欺骗陛下,请陛下明察。”

刘骜看着贲丽的表情,心中隐隐觉得他说的或许是真话,找个人替罪,确实可以转移人们对,这件事的注意力,但又不禁思索:谁能够承担这个重任?

这种事恐怕不能明说,否则将来难免会被冠上昏君的骂名。

好吧,你们两个人,先退下吧。”刘骜挥了挥手,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

两人应声退去。

宦官们人来人往,忙碌地传递着各种奏书和命令,

刘骜的心思早已不在这些琐事上。需要一个更为周全的方法,以应对眼前的事情。

与此同时,太子宫内也是一片忙碌景象。

宋典抱着一叠奏书匆匆赶来,将刘骜交代的任务逐一传达给太子身边的官员。

听着关于刚才的事,刘欣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天空,眉头紧锁。

“殿下不必太过担心,这些都是暂时的。”宋典安慰道,“陛下已经有所安排,相信很快就能平息这场风波。”

刘欣转过头去,一脸感激的说道:,真是谢中谒者令,跟本宫说此事,感激不尽。

面对刘欣的感激,宋典诚惶诚恐,连忙躬身行礼:“殿下言重了,老奴不过是尽忠职守,能为殿下分忧,实乃老奴之幸。”说着,他抬头偷瞄了一眼刘欣,眼中满是忠诚。

刘欣点了点头,尽管并不在意那些无端的指责,但身为储君,日食与荧惑守心的发生,确实让许多人心生疑虑,甚至有人公然质疑他的能力与品德。

刘欣转身走向案边,拿起毛笔,开始批阅奏书,要想赢得民心,关键还是要靠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