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神:开局亲吻天使追,建立帝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2章 充满矛盾的民族,最后的清理

“谢帝君隆恩。”

圣旨宣读完毕,朱慈烺的心脏猛地擂鼓,激动得几乎要跳出胸腔。

他万万没想到,叶辰竟会册封他为——大明侯!

事先他有过种种猜测,知道这位新君主定会给予优待,以安抚人心。

但他从未奢望过如此厚赐,如此魄力!

封侯!

这几乎是臣子所能达到的极致荣耀!

哪怕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毫无实权的虚衔,那也是侯爵啊!

这意味着,只要他未来安分守己,便能坐拥泼天富贵,享受无尽尊荣。

钱财,地位,面子……一应俱全。

可以说,在帝国倾覆、自身沦为亡国太子的绝境之后,他竟一步登天,直接抵达了世俗人生的顶点。

对朱慈烺的封赏,是叶辰精心权衡后的决定。

毕竟,朱慈烺象征着前明正统,代表着华夏名分。

他主动“禅让”,其政治意义远超个人价值。

倘若封赏吝啬,不仅显得叶辰小家子气,更不利于收拢华夏人心。

一个虚名侯位,对掌控整个星球、放眼星辰大海的叶辰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

但若能借此彻底稳固华夏民心,那便是千值万值。

果然,当封赏的内容传开,后方原本神情复杂的文武百官,以及更远处围观的黎民百姓,脸上的戒备与疏离肉眼可见地消融了许多。

敬畏之中,多了一丝认同与安心。

叶辰敏锐地捕捉到这微妙的变化,心中了然。

人心,真是世间最复杂难测的东西。

尤其是华夏人的心思,既坚韧如铁,又细腻如丝,有时还格外容易满足。

华夏民族,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矛盾的集合体。

其五千年文明史,既是一部波澜壮阔、铁血征伐的战争史诗,仿佛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去打仗的路上。

又是一部推崇仁爱、向往太平的和平画卷。

正是这种看似对立的特质,在漫长岁月中不断碰撞、交融,才孕育出如此独特而璀璨的文明之光。

……

随着叶辰正式入主,接下来的时日,整个华夏大地风云变幻。

所有割据势力、残余叛军,在炎黄帝国雷霆万钧的力量面前,纷纷选择了归附。

负隅顽抗者,只有一个下场——杀无赦!

一时间,各大战略要地,人头滚滚,血腥气冲天。

但残酷的清洗之后,是秩序的快速重建。

炎黄帝国高效的管理体系迅速铺开,战乱带来的创伤被迅速抚平,民生得以恢复。

仅仅半月。

笼罩在华夏上空数年的战争阴霾,便被彻底涤荡干净。

百姓们切身感受到了和平与秩序带来的好处,也深刻认识到这一切是谁带来的。

“炎黄帝国”之名,如同烙印般,深深刻入了每一个华夏人的心中。

顺利接收并初步整合了华夏大地后,叶辰终于腾出手来,将目光投向了那些不识时务、妄图挑战帝国威严的“跳梁小丑”。

比如,先前被顾红尘在和谈会议上直接驱逐的那几个国家。

还有后续谈判中,自不量力,试图讨价还价,为自己争取更多利益的清帝国等势力。

这一次,叶辰调动了数支精锐军团,兵分多路,目标直指这些顽固的国家。

同时,一纸诏令下达。

命令已经臣服的俄罗斯王朝、莫卧儿帝国、萨菲王朝等国,即刻出兵,协同炎黄大军,共同征讨这些“忤逆”之邦。

接到命令的各国君主,心中叫苦不迭。

谁都看得出来,叶辰这是阳谋。

就是要让他们冲在最前面,消耗他们的力量,让他们当炮灰,用他们的血,来染红炎黄帝国的征服之路。

可形势比人强。

他们刚刚宣誓效忠,此刻若敢抗命,便是公然背叛。

等待他们的,必将是炎黄帝国更为猛烈的怒火与毁灭性的打击。

权衡利弊之下,各国只能打碎牙齿和血吞进腹中,无奈地调集军队,奔赴指定的战场。

清帝国,盛京。

皇宫大殿内,气氛凝重如铁。

当侍卫将边境急报呈上,帝王爱新觉罗·皇太极听完禀报,脸色唰地一下变得惨白,整个人霍然从龙椅上站起,身躯微微颤抖。

他愣在原地,失神良久。

最终,仿佛全身力气被抽干,颓然坐倒回去。

口中无意识地喃喃自语:“完了……完了……一切都完了……”

殿下,群臣噤若寒蝉,一个个面如死灰。

刚刚的军报内容,如同一道道催命符,宣告了清帝国的末日——炎黄帝国的大军,已兵临边境,开始进攻!

人群中,皇子爱新觉罗·福临更是吓得浑身发抖,面无人色。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场灭顶之灾的导火索是什么。

正是他!

在之前的和谈中,他遵照父皇的授意,试图向炎黄帝国提出一些条件,妄图为大清争取那么一丝微不足道的利益。

虽然是父皇的意思,但他是那个执行者,是那个站在台前的使者!

如今大祸临头,若要找一个替罪羊来平息炎黄帝国的怒火……

毫无疑问,非他莫属!

福临能想到的,殿上这些久经官场的老狐狸们,又岂会想不明白?

一时间,无数道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福临身上。

那眼神,充满了怨毒、愤怒,仿佛他就是刨了他们祖坟的仇人!

“陛下!”

一声炸雷般的吼声响起。

身材魁梧的瓜尔佳·鳌拜猛地踏前一步,声如洪钟,目光炯炯地看向皇太极,语气充满了“正义凛然”:

“臣以为,炎黄帝国之所以兴师问罪,定是皇太子福临,在出使和谈之时,言语不当,冒犯了炎黄帝君!”

“此举,陷我大清千万黎民于水火!”

“为平息炎黄怒火,为保全我大清社稷!臣恳请陛下,当机立断,赐死皇太子福临!以此向炎黄帝国谢罪!”

鳌拜话音刚落,其他大臣如同找到了宣泄口,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臣多尔衮附议!恳请陛下以社稷为重,赐死皇太子!”

“臣附议!”

“臣等附议!请陛下速决!”

……

一时间,群情激愤,整个大殿都充斥着要求处死福临的声音。

此刻,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赶紧把这个烫手山芋扔出去,将这场灾祸的责任彻底推给福临!

否则,一旦炎黄大军破关而入,兵临城下,一切都将悔之晚矣!

爱新觉罗·福临呆呆地看着周围这些昨天还对自己阿谀奉承的“忠臣”们。

看着他们此刻义愤填膺、恨不得生啖其肉的狰狞面孔。

一股被全世界背叛的窒息感,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将他淹没。

他艰难地抬起头,目光投向龙椅上方的父皇。

却只看到皇太极眼中闪过一丝犹豫,随即被一种冷酷的决绝所取代。

福临的心,彻底沉入了无底深渊。

他明白了。

这个黑锅,他背定了。

父皇,为了保全自己和所谓的江山,已经将他舍弃。

一股腥甜猛地涌上喉咙。

“噗——”

福临猛地喷出一口鲜血,眼前一黑,直挺挺地向后倒去,瞬间昏死过去。

对于突然喷血昏迷的皇太子,殿上的君臣仿佛视而不见,没有丝毫怜悯。

龙椅上。

皇太极看着下方众臣那“忠心耿耿”、“为国分忧”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悲凉与愤怒。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烦躁,用一种疲惫而威严的声音,宣布了皇太子福临“触怒天颜,贻误国事”的罪行。

随即下令,将昏迷的福临即刻绑缚,火速送往前线,交由炎黄帝国处置。

看看……是否能以此,换来一线生机。

当福临如同死狗一般被侍卫拖出大殿后,群臣立刻山呼:

“陛下圣明!”

听到这整齐划一的呼喊,皇太极嘴角不由自主地抽搐了一下。

若是往日,他或许会为此感到欣慰。

但现在,这声音听在他耳中,只剩下无尽的讽刺。

圣明?

呵呵……

他强行平复下几乎要沸腾的杀意,开始与这群“忠臣”商讨接下来的战守之策。

皇太极并不天真。

他不认为,仅仅牺牲一个儿子的性命,就能让强大的炎黄帝国就此退兵。

将福临送出去,不过是绝望中的一丝侥幸罢了。

毕竟,在最终的结局到来之前,任何一丝可能挽回局面的方法,都值得尝试。

……

清帝国边境。

战火连天,杀声震野。

俄罗斯王朝与准噶尔汗国的联军,如同潮水般,一波接一波地冲击着清军的防线。

炮火轰鸣,箭矢如雨,血肉横飞。

而在这些盟军主力的后方,炎黄帝国的军队阵列森严,装备精良,却显得有些“悠闲”。

他们只是偶尔进行火力支援,或者在关键时刻“收割”溃败的清军。

大部分时间,他们都在冷眼旁观。

看着盟军士兵在前方浴血奋战,成片成片地倒下。

负责指挥此次进攻的俄罗斯将领和准噶尔将领,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如同死了亲娘一般难看。

叶辰这一手,实在太狠毒了!

摆明了就是让他们拿人命去填!

他们的士兵是消耗品,是为主力铺路的炮灰!

炎黄帝国的军队,则全程在后方督战,保存实力,顺便捡取战功。

一场惨烈的攻防战下来,盟军伤亡十之八九,尸积如山。

而炎黄帝国这边,损失微乎其微,死伤者寥寥无几,大多还是些运气不好的倒霉蛋。

任谁看到这种情形,心中都会燃起熊熊怒火。

就在这时,两位盟军将领的目光,恰好瞥见不远处,负责督战的炎黄帝国将军严恽,正一脸“悲痛”地望着前方的战场,甚至还用袖子擦了擦眼角。

那副痛心疾首的模样,看得两位盟军将领拳头瞬间捏紧,青筋暴起。

其中一人咬牙切齿,语气带着压抑不住的怒火和讽刺:“严将军……可真是爱兵如子啊!”

“只是……折损了这区区几个士卒,就如此伤心欲绝?”

严恽闻言,转过头,脸上恰到好处地露出一丝沉痛,重重叹了口气。

“唉,二位将军有所不知啊。”

“我手下的这些兵,每一个,都是他们父母千辛万苦养大,亲手托付给我的!”

“如今,他们为了帝国,战死在这异国他乡的土地上……”

“你说,等战争结束,我回去了,该如何向他们的父母交代啊?”

“一想到那些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惨景象,我这心里……就如同刀绞一般!”

“痛心啊!!”

严恽捶胸顿足,演技十足。

听到这番话,两位盟军将领差点没忍住,当场拔刀砍人!

见过无耻的,没见过这么无耻的!

见过气人的,没见过这么气人的!

这简直是在往他们的伤口上疯狂撒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