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文教育中的文化教学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有效的文化教学,第一要求汉语教师具备良好的中华文化素养、对外国文化有足够的了解、掌握必备的跨文化知识、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较好的文化教学意识;第二要找准切口,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教学对象选择学习者容易接受又不流于表层的文化内容;第三要了解汉语学习者的特点,并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中华文化教学。因此,本书将围绕以下五个方面探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文化教学问题:

第一,文化教学的理论基础。本书第二章介绍与文化教学相关的概念与理论基础,包括文化、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文化与传播的关系,以及文化教学的目标、性质、功能与特点等,同时介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理论作为全书的理论指导。

第二,文化教学主体研究。要提升对外文化传播能力,首先必须扩展传播主体,明晰传播职责,打造由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和个人共同组成的“政企民”有机综合体,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多元传播主体协作互补的立体式传播格局,更好地保障我国对外文化传播供给。同时,还要发挥境外传播力量的优势,让更多传播对象国的外籍人士以及华侨华人为中国发声。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孔子学院已经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个重要平台,而作为中华文化传播主体的汉语教师具有多重角色,既要做好汉语语言教学,又肩负着传播中华文化的重任,因此,具有良好的中华文化素养、对外国文化有足够的了解、掌握必备的跨文化知识、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并能选择恰当的渠道进行中华文化的有效传播,是我们对汉语教师的素质要求。首先,明确构建多元主体协作的立体传播格局中各个主体应发挥的作用,其次,探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教学平台孔子学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教学主体汉语教师跨文化意识、文化教学和传播能力的培养,并结合典型案例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情况进行分析。

第三,文化教学内容研究。内容是文化传播的核心要素。本书第四章首先根据前人对文化的分类标准对文化教学内容进行了层次划分,即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和心态文化层四个层次,同时分析了当前文化教学在内容选择上存在的问题,如厚古薄今、缺乏系统性与创新性、缺乏文化自觉与自信等,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构建文化教学内容体系应遵循的原则。国际中文教学中,无论是语言交际还是非语言交际都包含着文化因素,语言学习离不开文化的学习,因此我们还将从第二语言的教学角度讨论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中所蕴含的文化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文化教学建议。

第四,文化教学对象研究。文化教学过程是否顺利,文化传播效果是否良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对象的特点和需求。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国别、文化背景、年龄、性别、学习风格、学习观念等个体因素各有差异,对文化教学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要树立和而不同的观念,正确认识各个国家文化背景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深化受众分析,树立在地化的文化教学理念。本书将选取非目的语环境中的学习者保加利亚中学生和目的语环境中的学习者山西中医药大学的医学留学生两个较为典型的群体进行探讨。

第五,文化教学方法研究。针对国际学生的文化教学,要转变文化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手段,发挥多元主体作用,还要扩展教育交流渠道,培养国际化人才,打造精品文化项目。国际中文教育领域中的文化传播渠道主要有课堂教学、课外文化体验活动、其他文化资源、线上中华文化推广等,在文化教学中,一是从课堂文化教学入手,分析如何利用文化资源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将表层文化与深层文化观念联系起来;二是从课外文化活动出发,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如何设计不同类型的活动,让学生以线上感受、线下体验的方式感受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