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真相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什么是货币

我们最好从什么不是货币开始讲起。货币不是由它的成分或与之相关的东西来定义的。谷物、牛、金、银、木头、纸、珠子或石头只是货币的代表,这些东西不属于货币。如果把这些东西当成货币,那么所有的金饰、牛或谷物就都能用作货币。所有这些东西都可以制成货币,但也可能哪种都不能制成货币,因为货币也可以只是银行账户里的金钱记录。那么,也许货币的定义取决于它所采用的形式,而与它的制造材料无关,比如金、银或带有图像、数字和文字的贱金属硬币,以纸币形式出现的特种纸张,特殊形状的珠子或石头等。但是,这又引发了新的问题:任何人都可以制造硬币、打印钞票或制作珠子,任何人也都可以在电脑上创造数字。

如前文所述,许多现代硬币是伪造的,一些纸币也是如此。然而,它们能够流通是因为人们相信它们是真的。因此,货币有一个重要特征:它必须被当成真的并受到信任。人们必须相信这样一个魔法——银行账户上的数字代表着实际购买力或偿债(如税收)能力。货币的“货币性”反映的是人们对货币的信任程度,而不是货币本身的形式和成分。

这引出了另一个问题。这种信任的基础是什么?什么是值得信任的?的确,如果有人收到的是一枚金币,信任就没那么重要了。因为贵金属货币本身就具有价值。金币可以被熔化,然后作为黄金制品出售。但反过来,一块金属若作为货币使用,可能不具有太大价值。除非用货币价值来表示(如5英镑或10美元),否则人们就不会了解黄金的价值。当黄金和白银被用作货币时,可以用称量硬币重量的方式看其贵金属含量是否与面值相同。然而,虽然金银币是“真正”货币的代表,它们与当今的货币也没有什么关系,因为现在的货币主要是无形的,只是纸上、电脑屏幕或手机上的一个数字。

这又绕回了信任问题上。人们信任的是货币中的什么呢?在市场社会中,信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货币无论以什么形式出现,都代表着一种价值(如5美元、10美元、20美元),并可以转换成真实的商品和服务(如咖啡、鞋子、电影票、公交车票)。这种灵活的“通用货币”可以用于任何商品、服务或支付。这是现代货币的特点。也有一些使用范围有限的货币形式,如原住民社区的寺庙货币或贡品货币,或者最近出现的仅限于特定地点使用的地区货币(如布里斯托尔镑[2],伊萨卡小时券[3])。无论货币是通用的还是使用范围受限的,它都具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可转让性。无论是还债、送礼还是消费,因为人们知道可以将它转让给其他人,才会愿意接受它作为支付方式。

可转让性是货币的一个重要特征。无论货币是由什么组成的,无论它采取什么形式,它都代表着受到人们信任的名义价值。不论是一张美钞从一个人手里传到另一个人手里,还是款项通过电子手段从一个账户转到另一个账户,我们都相信其价值。许多人认为,这种将人际关系简化为数字的行为会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加疏远。最早的货币作家之一,格奥尔格·齐美尔(Georg Simmel,1858—1918)就持有这样的观点。他认为货币交换没有社会交流,是最纯粹的交换形式。匈牙利政治经济学家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i,1886—1964)将他称作通用货币的东西视为现代市场社会的基础。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认为货币有助于社会的合理化。

虽然这些假设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强调货币的社会性质会带给我们一个非常不同的角度。从这个角度来看,货币可以被视为社会互动和信任的重要表现形式。基于硬币、文件、条码或电脑上的数字,人们就能毫不犹豫地信任陌生人,彼此之间又会有多疏离呢?可以说,货币是一种最具社交性的现象。货币是人们共同认可的一种确认价值和转移价值的手段。要实现这种共识,就必须建立一个货币社区。在小范围内,这可以是保姆圈代币[4]或当地货币流通的小型社区,在较大范围内,也可以是供国家或国际货币流通的大型社区。在任何规模的货币社区中,货币都代表了纯粹的信任。但在现代经济中,它却被笼罩在了迷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