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慢不破:百果园的商业逻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推荐序二

彭剑锋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原副院长

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董事长

纵观全球卓越企业的发展史,我们发现,伟大的企业都是煎熬出来的,企业家都是伟大的、煎熬的前行者。

百果园一直是华夏基石管理咨询公司长期服务的优秀客户,从接触之初,我就深切感受到百果园创始人余惠勇先生是一位有远大目标追求、有人文情怀的企业家。创业伊始,百果园就确立了要成为世界级行业领军企业的远大目标。如今,百果园也确实成了水果行业世界领先的龙头企业,虽然过程非常煎熬,但其背后的成功之道值得研究探讨。

余惠勇先生曾经和我分享过一个小故事。2009年,百果园的业绩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一开始他们认为这是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但后来余总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这不是全球金融危机的问题,而是因为企业对经营的认识出现了大问题。最终,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百果园从自身找原因,立足做好自己,创新求发展,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百果园创新发展之道,从而顺利地度过了此次危机。

百果园在遇到经营问题的时候,不是首先怪外部环境不好,而是通过自我批判,找到生存、发展、经营中的根本问题,迎难而上,找思路,找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最终实现自我超越。这对今天的中国企业来说,是很有启发意义的,因为一家企业要想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最好的方式还是做好自己,增强内在的确定性。所谓内在的确定性,就是回归初心,回归价值观,回归商业的本质与底层逻辑,去思考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问题,并采取切实的行动去践行。如果2009年时,百果园没有认识到是自身经营的根本出现了问题,还坚持认为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可能就过不了那个坎,更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

当然,想在水果行业做出世界级企业的不止百果园这一家,中国企业家不缺梦想,为什么只有百果园做成了,其他企业做不成?难道仅仅是因为它善于自我批判这一点?

本书很好地回答了这些问题。作者夏惊鸣先生这几年来一直扎根企业实践,深入市场一线,在担任百果园顾问期间,在切实帮助、推动百果园成长的同时,也深刻剖析了百果园的商业模式,总结出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成功的关键要素。简单来说,这本书就是用百果园这一鲜活的案例来阐释企业经营的底层逻辑。

百果园经营的底层逻辑,我简单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坚持长期主义,二是坚持利他精神,三是坚持信任文化。

第一,坚持长期主义

所谓隐形冠军、行业领袖都是坚持长期主义者,在一个细分领域里,不断超越竞争对手,创造比竞争对手更有价值的价值。百果园不搞投机主义,而是真正基于长期主义,做好自己,以好的产品赢得市场和客户,致力于做百年老店;同时也一直保持专注,深耕产业,聚焦于把水果这条赛道做深做透、线上线下高度融合,成为好吃水果的产业生态管理者。

百果园能够走到今天,是因为它真正抓住了为消费者提供好吃水果的产业链关键成功环节,并在关键成功环节下足了功夫。比如,百果园与一些世界级水果研究所共同创新技术,探讨如何改良水果品种;再比如,百果园与肥料企业合作探索科学施肥、生态施肥,让水果好吃……这些都不是追求短期盈利而是更看重长期回报的做法。

与此同时,热闹的概念虽然多,能付诸行动的企业却少之又少,百果园就是其中为消费者提供好吃、安全、营养水果的价值观的践行者。当别的企业不断追逐新商业模式和新概念时,百果园已经踏踏实实地将产业生态、新零售等商业模式做透了,而这依靠的正是长期主义的价值选择与坚守。

第二,坚持利他精神

在产业互联网时代,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与工业文明时代传统的隐形冠军不一样。传统的隐形冠军只要绑定大客户,埋头把某个产品做好就行了,但是在产业互联网时代,隐形冠军必须有产业生态思维。在一个细分领域里,要做成行业领袖,除了要做好自己,还要平衡和保障相关方的利益,让生态各参与方都有利可图,这就是百果园所谓的利他思维。

一家企业对产业价值链真正的控制能力要基于利他的原则,让大家都赚钱,各赚各的钱,自己可以利用自己的长板赚自己的钱,也可借用别人的长板来覆盖自己的短板,帮别人赚别人的钱。比如百果园是一家水果行业的连锁企业,但从本质上看,我认为百果园不是卖水果的,而是为消费者提供好吃水果的产业链管理者,某种意义上也是水果产业生态管理者,而作为产业生态管理者,对产业链各参与方绝对不能是吃干榨尽的思维,而应该是共创共享的思维。

我很赞赏百果园的全价值链经营模式。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点之一就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种植业,尤其是提高种植业的附加价值是农村经济的根本。从地头到餐桌,价值链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这是农业产业链经营的典型特点。但是,进行全价值链经营,并不等于全价值链都要自己亲自去做。不追求全产业链要素的拥有,而是基于生态的理念来进行合作整合,同样可以实现全价值链经营。各家企业可以只做自己最擅长的、最有优势的部分,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钱,其他钱让合作伙伴去赚,这就是百果园的利他精神。

第三,坚持信任文化

文化这种东西看上去是虚的,往往是挂在墙上的“口号”,但又是很实际的。因为文化本身就是一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只有体现在文化上,才是竞争对手不可模仿或者短时间里难以学到的。

百果园的信任文化,说起来容易,要做到是很难的。但是百果园构建了一套基于信任的商业模式,树起了一面“消费者值得信赖”的旗帜,这是要冒很大经营风险的,令我非常感动。

比如百果园在生鲜行业首次提出“三无退货”(只要顾客不满意,就可以“无实物、无小票、无理由”退货)的信任政策,这需要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定力,内心要相信消费者是值得信赖的。如果没有这样的信念和定力,谁敢这么做?说实在的,我对此也曾有过怀疑,但现在来看,百果园基于信任的商业模式无疑是成功的。

中国的企业如果都能像百果园一样阳光、利他、强调信任,真正一心一意地为消费者提供好吃、安全的果品,为全产业链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能得不到利益相关方的认可吗?能得不到消费者的信赖吗?

此外,百果园在某种意义上还是一家高科技企业。它既能运用高科技,提高水果产量与品质,也能借力互联网、大数据,提高产业效能。这些为信任文化奠定了科技基础。

如果没有这些,只是简单地去谈信任文化,恐怕也是苍白的。所以,这就是一手文化,一手科技和好产品,两样都要有,两手都要硬。

我认为以上三点就是百果园能够走到今天,成为行业领袖的底层逻辑。

2023年3月